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呼吸评分在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3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相关标准将上述患儿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7例)和重度组(32例),同期选取3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碱剩余(BE)、碳酸氢根(HCO3-)等血气分析指标,采用新生儿呼吸评分法对各组新生儿呼吸状态予以评估。比较HIE患儿及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呼吸评分,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IE患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呼吸评分。结果 HIE患儿pH值、PO_2、HCO_3~-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P 0.05),而PCO_2、BE、呼吸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 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IE患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呼吸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病情加重pH值、PO_2、HCO_3~-等指标明显降低(P 0.05),而PCO_2、BE、呼吸评分明显升高(P 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呼吸评分在新生儿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Beckman CX9生化分析仪检测29例(轻度10例,中度10例,重度9例)新生儿HIE急性期及其中16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尿酸值及NBNA评分,并与2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轻度、中度与重度期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恢复期血清尿酸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患儿组NBN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的NBN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尿酸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及NBNA与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密切相关,临床分度越重,血清尿酸值越高,NBNA评分越低,随着病情恢复,血清尿酸值逐渐下降,NBNA评分逐渐升高。血清尿酸结合NBNA评分可作为新生儿HIE早期判断及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和2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第3~5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结果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HIE程度呈密切正相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SE浓度变化与NBNA评分是评估新生儿HIE时脑损伤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与新生儿结局,探讨其与行为神经测定(NBNA)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分娩的100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倒,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15例和轻度窒息组37例,进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NBNA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B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生后4~6 d 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时,脐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BE值及NBNA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是一项判断围生儿产时宫内酸碱代谢状况,评估新生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相关性,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50例,以上入选新生儿均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与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分析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值、BE值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脐动脉血PO2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度窒息组分别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的pH值<7.20与pH值>7.25患儿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中,脐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弥补传统Apgar评分的不足,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microRNA-214(miR-214)表达水平与窒息新生儿神经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出生窒息的新生儿30例(观察组)和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脐带血及出生后第3、7天的血清miR-214表达水平及出生后第3、7天行为神经测定(Behavioral neural measurement, NBNA)评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14水平与NBNA评分相关性,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miR-214水平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脐带血及出生后第3、7天的血清miR-214表达水平及NBNA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miR-214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miR-214水平与NBNA评分是窒息新生儿神经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iR-214水平鉴别新生儿窒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第一声啼哭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 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记录羊水性状,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中,pH最低为6.585,pH〈7.20者46例,新生儿窒息31例;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pH,PaCO2,HCO3-及BE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a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组31例中有10例pH〈7.20,在Apgar评分〉8分的正常组313例中有36例pH〈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H〈7.20的46例患儿中有3例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pH≥7.20的298例患儿中有2例发生HIE,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明新生儿血气异常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判断新生儿窒息应结合脐血血气、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乳酸(Lac)和pH值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和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8例HIE患儿和8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分别在出生时和出生第3天采集脐动脉血,检测血浆中8-iso-PGF2α和Lac水平,用血气分析仪直接检测pH值。结果 HIE患儿脐动脉血中8-iso-PGF2α、Lac水平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第3天轻度HIE患儿动脉血中8-iso-PGF2α、Lac水平和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HIE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血8-iso-PGF2α、Lac水平和pH值三者的峰值于病程开始时出现,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且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可作为对HIE早期诊断和患儿病情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腰-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于住院的产妇150例,其中同意麻醉镇痛分娩的80例作为观察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理的7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1、5min Apgar 评分和新生儿出生后1、3、5d 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2组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1min 和5min Apgar 评分、NBN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新生儿的 NBNA 评分均﹥35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采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腰-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预后无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早期评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本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窒息儿分别于出生后3~5天、12~14天进行NBNA加分法评估,观察其与窒息和HIE程度的相关性。对其中基础分<35分共110例患儿自恢复期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于生后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结果NBNA加分法评分值:重度窒息组<中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P均<0.05)。头颅CT结果为HIE者107例,占97.3%,3例(2.7%)头颅CT结果正常。且NBNA加分法评分基础分<35分的患儿,存在后遗症者9例,其中7例为外加分<2分,另2例加分2~3分;加分>3分者无1例发生后遗症;NBNA基础分>35分者无1例出现后遗症。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早期评估较窒息分度为佳,与头颅CT结合能较好地作为窒息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指征。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脑损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监测缺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180例新生儿出生后,立采集脐血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胎儿Apgar评分结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90例胎儿Apgar评分≤7分,对照组90例胎儿Apgar评分≥8分,结合研究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情况,监测两组患儿缺氧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pgar评分≤7分的实验组胎儿的PaO2、HC03-、pH值均明显低于Apgar评分≥8分的对照组胎儿(P〈0.05),实验组胎儿的PaCO2值、BE负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儿Apgar评分监测新生儿缺氧情况,可提高新生儿诊断的正确性,提高围产期胎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脐动脉血pH值对评价新生儿窒息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1年6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480例新生儿,将其依据新生儿Apgar评分分为正常组(Apgar评分〉7分)和窒息组(Apgar评分≤7分),对新生儿的脐动脉血pH值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其与Apgar评分间的关系。结果Ap.gar评分〉7分462例、Apgar评分≤7分18例;脐动脉血pH值检测:pH≥7.20共461例,pH〈7.20共19例;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呈正相关,并且正常组和窒息组pH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pH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9.8%,Apgar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0%、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异常与羊水污染度呈正相关,随着污染度加重发生率上升,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评价新生儿窒息,脐动脉血pH值比Apgar评分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直接揭示窒息的病理生理本质和反映缺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对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的产妇辅以异丙酚的胎盘转移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或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孕足月产妇45例,在硬膜外阻滞成功后按所给异丙酚用量随机分成三组:I组异丙酚1mg/kg,II组异丙酚1.5mg/kg,Ⅲ组异丙酚2mg/kg。于胎儿娩出时抽取产妇静脉血、脐动脉血、脐静脉血进行异丙酚浓度的测定及脐动静脉血气分析,评估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及30min、2h、24h的神经行为(NBNA)。结果胎儿娩出时脐静脉可测出异丙酚浓度I组(0.42±0.05)μg/ml、Ⅱ组(0.48±0.06)μg/ml、Ⅲ组(0.80±0.04)μg/ml,脐动脉可测出异丙酚浓度I组(0.37±0.08)μg/ml、Ⅱ组(0.49±0.03)μg/ml、Ⅲ组(0.58±0.04)μg/ml,脐静脉与产妇静脉异丙酚浓度比值Ⅰ、Ⅱ、Ⅲ组分别为0.89、0.86、0.94,脐静脉与脐动脉异丙酚浓度比值Ⅰ、Ⅱ、Ⅲ组分别为0.88、1.02、0.73。脐动静脉血气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及30min、2h、24h的神经行为评分基本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能通过胎盘屏障,但在本研究用量未出现对新生儿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视频脑电图对HIE新生儿进行监测,应用NBNA评分、Gesell发育商测定对HIE患儿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出生后48h内VEEG异常率为85.7%(36/42),治疗后死亡4例,日龄2周时VEEG异常率为68.4%(26/38)。生后48h内及日龄2周内VEEG与临床分度相关。(2)不同分度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轻中度HIE。不同临床分度与NBNA评分存在相关性。(3)VEEG重度异常HIE患儿6个月龄随访发育商明显低,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与6个月龄Gesell总发育商高度相关。结论 VEEG是判断HIE损害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VEEG与NBNA评分对HIE短期预后的评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能否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依据.方法 选择新生儿HIE患儿46例为观察对象,分析aEEG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气pH值和BE值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与Apgar评分及头颅MRI的相关性.结果 ①aEEG用于判断新生儿HIE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96.9%,说明aEEG的异常程度与HIE的分度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②aEEG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EEG异常程度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EEG异常程度与生后3~7d内的头颅MRI检查异常程度紧密相关.结论 新生儿HIE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脐动脉血气pH值,Apgar评分及头颅MRI密切相关,可作为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HIE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3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注射r Hu EPO 400 IU/(kg·d),3次/周,总疗程4周。所有患儿28日龄时进行NBNA评分,3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治疗组28日龄NBNA评分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Hu EP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红细胞恢复及再生,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检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20例,出生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Apgar评分。结果 Apgar评分与血气分析pH值、PO2、BE呈正相关,而与血气分析PCO2呈负相关,重度窒息患儿pH≤7.20病例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诊断新生儿窒息,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双军  郑昌玲 《安徽医药》2012,16(5):674-67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使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40例)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GM1治疗。观察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儿的原始反射、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前者均少于后者(P0.01);治疗后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M1治疗HIE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