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三焦病理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焦理论,《内经》奠定基础,《难经》发微说新。嗣后医家不断聚讼,众说纷纭,至今仍多争议。依据《内经》、《难经》之论,三焦一为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一为部位概念,是人体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为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汉代仲景有“三焦通会元真”之论(《金匮要略·藏腑经络  相似文献   

2.
田丽芳 《中医杂志》1989,30(8):12-13
一、三焦理论“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难经>》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中藏经》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3.
王又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46-2347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是《素问·五脏别论篇》对腑脏功能的概括.但我们却不能把腑脏的功能片面的理解为五脏唯藏精气而无浊,六腑只传化物而无清.五脏之中亦有浊气,六腑之中亦有精气,五脏之浊气由六腑输泻而出,六腑之精气输于五脏而藏,腑脏相合,藏泻有因.  相似文献   

4.
三焦是六腑之一,它的名称最早见于《内经》,《难经》继之加以阐述。《素问·灵兰秘典》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乏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这指出,三焦是人体中水液通行的路径,有疏通渗泄的功能,与膀胱相联属。水靠气行,《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这说明,三焦是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在机体通行的道路,自始至终、循环往复在这  相似文献   

5.
探讨《伤寒论·平脉法》中"三焦不归其部"的含义。通过对历代学者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结合《金匮要略》及《礼记》中的相关内容,认为"三焦不归其部"之"部",实为《金匮要略》所言之"三焦竭部","三焦不归其部"即三焦竭部不复,指上、中、下三焦分别作为负竭之部,受其所在部位之气或其他二焦传来之气的病理变化影响,生理状态随之发生改变,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从气在三焦中授受运行的角度看,"三焦竭部"即三焦中的任意二者中,负竭于授气者承负传化输泻功能的受气者。此解合理地解释了上、中、下三焦在病理传变过程中存在的多因一果问题,符合中医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6.
三焦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之名 ,始见《内经》。《内经》中三焦所指有二 :一为六腑之一 ;一为人体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学说自古争论甚多 ,近年的研究又取得了不少进展 ,现介绍如下。1 三焦的形态自《难经》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 ,历代医家围绕三焦之有形、无形、何形展开了广泛的争论。目前 ,多数医家认为三焦有形。既然有形 ,其形何状 ?由此又有了孤府与部位之争。倡孤府者 ,如张友泰谓三焦为一位居膈下 ,功能协同心肺宣发诸气之有形脏器 ,而杨一工等更直指为“胰腺”[1 ] 。然而多数医家都认为 ,三焦是对人体上、中、下三部的划分。2 三焦的…  相似文献   

7.
<正>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功能。由于《内经》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阐述的不够明确,而且《难经》中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认为三焦有这个名称无  相似文献   

8.
陆寿康 《中医杂志》2011,52(16):1424-1426
3六腑以通为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脏以藏精气为主要功能,六腑以传化水谷和运行津液为主要功能,各有不同。故《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六腑,胃、大肠、小肠传化水谷,三焦、膀胱运行津液、通利水道。故叶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竭"字取义不同,历代学者对《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中的"三焦竭部"及相关文字理解不尽一致。结合三焦功能、三焦之间关系,联系上下文,"三焦竭部"之"竭"取其本义负戴、负竭更符合上下文逻辑和临床实际。"三焦竭部"即上、中、下三焦在输泻机制运行过程中,作为各自环节的运行主体,负竭于前一主体承负相应功能者。从气在三焦中授受运行的角度来说,"三焦竭部"即三焦中任意二者中的受气者。三焦输泻往复交织、迭相负竭。三焦相竭则三焦输泻通畅。  相似文献   

10.
1脾胃与脏腑的藏泻关系 脾胃与脏腑、表里的关系:<素问*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相似文献   

11.
谈对三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人体水液运行、气化和输布营养的通道;部位三焦,为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其功能分别为相应部位脏腑的功能.虽然内涵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本文将从三焦的涵义出发.讨论其功能,并阐述三焦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卞尧尧  周春祥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92-3093
《内经》言三焦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三焦多有阐述,以探讨三焦"形质"为众。中医基础理论构建过程中受"象"思维的影响颇深,以"象"思维去探讨三焦,结合三焦"象"的多层次性,思考三焦之"形"。结合《伤寒论》"少阳为枢"的理论,从"枢"的角度分析三焦功能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三焦。  相似文献   

13.
要全保  陈敏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60-1161
"通法"为中医治则之一,其理论根据出自《黄帝内经》,《素问&#183;五脏别论》谓"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彭培初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业医50余载,善用"通法"治疗急重症。现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焦的内涵主要有三,一是脏腑三焦,乃六腑之一,为具有运行水液功能之器;二是指部位三焦,是人体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位的全称,其功能分别为相应部位脏腑功能的概括;三是辨证三焦,是中医学对温热疾病的一种辨证纲领。三焦内涵由实体器官到功能单位,体现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由脏器到藏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三焦琐谈     
“三焦”一词,源自《内经》,散论在各篇之中计三十余处之多。除《灵枢·背腧》所论之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焦”字为“椎”外,其余大部分均指六府之一而言;但由于经文简略,历代论者皆纷纷如捕风捉影,毫无实指,述其功者众,而论其形者鲜;加之《难经》“有名无形”之说的影响,至使“三焦”之义众说纷纭,然迄今仍无定论。为正本清源,弄清三焦实质,使后学者有章可循,附笔琐谈以求教于同道。一、有名无形其功各异三焦有名无形之说,自《难经》发端。  相似文献   

16.
“三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焦”一词始见于《内经》,列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迄今仍是中医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三焦究属何物?有形还是无形?笔者认为,三焦是体用统一的综合性概念,其理如下:1 三焦涵义种种 三焦是祖国医学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术语,在概念上,历经演变,所指不一。概括起来计有四种:1.1 六腑三焦 《内经》将三焦列为六腑之一。《素问·  相似文献   

17.
三焦与卫气     
何海明 《光明中医》2014,29(1):20-21
<正>随着三焦和卫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三焦和卫气的理解更加清晰,对三焦与卫气相关疾病在临床的发病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发病的广泛性,引起了足够重视。本文对三焦与卫气的相关内涵及其发病规律论述如下。1三焦的概念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正如《难经·八十一难》所言:"上焦在心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此处之三焦并非仅指胸腹腔,其实是将全身膜腠分为三个区域,归属三焦统领。另外三焦尚有有形无形之争,内、难伊始,即开争论之端。持《内经》之说者,谓其有形;宗《难经》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继承和发展《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主体思想,学术上即使有取于《难经》,但其所取之内容当不与《黄帝内经》主体思想、理论相抵触,《难经》的三焦与《黄帝内经》的三焦概念、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其对于三焦的认识应当主要继承《黄帝内经》观点及论述,以求统一。《伤寒杂病论》对于三焦认识更多宗《黄帝内经》之论,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水谷气血之海,极其重视胃气的思想,临证非常重视顾护胃气与津液,调和营卫之气,并继承《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三焦为六腑之一,为传化之府,与脾胃大小肠膀胱共为仓禀之本,分上焦、中焦、下焦三部,三焦主出气,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三焦敷布津液,为中渎之腑,有决渎之职的功能等观点,在谈及三焦时总离不开胃气,营卫之气,水谷津液,宗气等,其功能亦以三焦出气,主决渎之职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三焦发源在“精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是人体"十二藏之一".<素问·灵兰秘典论>经文简要说明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只阐明其生理功能.<难经>指三焦是六腑之一,又说三焦有名而无形.由于当时科学水平有限,<内经>、<难经>均未将三焦实质交待清楚,给后世研究三焦理论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悬而未解决达二千多年.本文提出"三焦发源在精室","精室"为藏精之室,男子为睾丸,女子为卵巢.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三焦求实     
蒋贤耀 《山西中医》1989,5(1):13-15
《内经》论腑有“三焦”而合为六腑,但从《难经·三十八难》提出“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历代便对其争论不休。由于经论不可违,即不敢疑其有无,争论的焦点就局限在形质上。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和基础,在中医学发展和急需现代化的今天,本文愿对此进行讨论,力求弄清其实质,终止这场两千多年的争论。一、“三焦”字面含义三焦之“焦”,《说文》曰:“火所伤也”,即《玉篇》之“火燃黑也”,《康熙字典》注为“火之臭味也”。除此之外,《玉篇》谓:“又炙也”。炙,则《说文》谓“炮肉也,从肉在火之上”;《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