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反馈治疗在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生物反馈治疗是 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 ,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 ,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 ,并加以液晶显示 ,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 ,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会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技术及其在心血管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所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纠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973年Birk把生物反馈治疗看作是行为医学的同义词。70年代初,Benson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在英国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治疗是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液晶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控制,校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恢复内环境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上一世纪70年代初,Benson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 BT)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报道应用BT治疗室性早搏有效;1984年我国试制生物反馈治疗仪成功,试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失眠有效;1985年以来,我院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过生物反馈技术[1].  相似文献   

4.
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病人根据其观察到的目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74年Bleijenberg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51例(脑梗死91例,脑出血60例)和对照组62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30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于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瘫痪肢体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疗法。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其中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0d、90d时上述评分显示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馈疗法是本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治疗技术,8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于临床、教育及运动训练中,本文就其原理、种类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生物反馈疗法的历史沿革生物反馈疗法是指在仪器的帮助下将人体内部通常不能觉察的生理活动,以及生物电污动的信息加以放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20次,每次20 min,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液 (EPS)白细胞计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NIH-CP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7.75±5.26)和(10.13±4.96) 分,平均降低16.31分,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0.78±5.75)和(8.30±4.42)分,平均降低12.51分;对照组NIH-CP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8.55±7.15)和(18.47±6.75)分,平均降低10.12分,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9.27±5.75)和(12.55±5.20)分,平均降低7.67分。观察组显效率(69.4%)、有效率(91.8%)分别与对照组显效率(40.9%)、有效率(6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及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安全、有效,患者的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予以描记,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60年代,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神经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神经症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中肌电值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神经症组与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肌电值下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 .0 1) ,对照研究显示神经症组治疗前肌电值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 (P <0 .0 1) ,治疗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神经症组SAS、HAMA治疗后下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地缓解神经症的焦虑障碍 ,尤其以焦虑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由于肠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通过结肠镜和消化钡餐以及甲状腺功能试验等相关检查,排除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便秘^[1]。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让患者根据观察到的自身活动信息调整生理活动,从而消除异常生理变化。我科在2006年4月引进该项技术,联合心理指导治疗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取在该院就诊的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400(PEG-400)口服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倡导标志物排除率、腹部肌群肌、肛门外括约肌FEC、10SC、n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的临床症状,提高腹部肌群肌、肛门外括约肌FEC、10SC、met水平,与药物治疗效果相比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介入做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2Meyer(FMA)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对照组与治疗组FMA及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但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心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娟  吕桂芬  马梁红  赖沙毅  骆桂秀 《广西医学》2003,25(10):1851-1853
目的 :观察综合性心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心理检查时单双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行为干预治疗、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检测临床指标 :血压 (SBP、DBP)、血脂 (TC、TG、HDL- C)、进行治疗前及同期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 6个月给两组患者测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GQOL- 74 ) ,进行治疗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6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性心理疗法能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12例,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对照组接受心理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日1次,每次40 min,10 d为1个疗程,连续做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20 d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研究组生物反馈治疗后,SAS、SD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团体生物反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6),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加以实施团体生物反馈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情感平淡及迟钝、思维活动、意志缺乏、愉快感缺乏、注意力障碍、总分等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幻觉、妄想行为、怪异、阳性思维障碍以及总分等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生物反馈能够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衰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 ,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 (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 )予以描记 ,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 ,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 60年代 ,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 ,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 ,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最近 1 0年 ,胃肠病学的行为治疗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可能归因于生物反馈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对儿童多动症(ADHD)的诊断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①采用IVA-CPT.测试法对129例临床疑似多动倾向的儿童进行测试,根据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得分,确定ADHD儿童并分型;②对经IVA-CPT测试后确定为注意缺陷型ADHD 33例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作治疗前后商数得分对比.结果 129例儿童IVA-CPT测试,30例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得分均>85,不支持ADHD;25例两个商数均<85为混合型ADHD;17例综合反应控制商数<85为多动型ADHD;57例综合注意力商数<85为注意缺陷型ADHD.33例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综合注意力商数在治疗20次后,57.8%(19/33)转为正常;治疗40次后,75.8%(25/33)转为正常,综合注意力商数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IVA-CPT测试可提供ADHD儿童的诊断及分型依据;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ADHD儿童注意力集中水平,为提高注意力、改善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谭芸  孔琳  龙俊青  邓童宁 《海南医学》2012,23(21):81-82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顺产产妇盆底肌的效果。方法筛选肌力为0~Ⅱ级的顺产产妇200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别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n=95)和阴道哑铃训练(对照组,n=105),观察两组产妇治疗过程中出现尿失禁的例数以及治疗后的盆底肌肌力康复情况,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力达到Ⅱ级者11例(11.58%)、Ⅲ级者20例(21.05%)、Ⅳ级者25例(26.32%)、Ⅴ级者39例(41.05%),盆底肌肌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压力性尿失禁1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顺产产妇可以明显减少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显著改善其盆底肌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夫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31-233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分为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的治疗组及传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及SSS、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在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I评分上则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对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亦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诊治的78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n=39)患者采用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对照组(n=39)患者单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肛管测压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分别为(14.89±2.89)mmHg、(64.08±15.63)mmHg、(34.56±22.54)mL、(195.63±35.74)mL,与对照组相比,肛管测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