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大鼠脑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活性表达,以及扶正益气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1组(四君子汤组)、治疗:2组(玉屏风散组),每组各10只。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大鼠脾虚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的TGF-β1和TNF-α表达变化与四君子汤玉屏风散的治疗作用。结果:TGF-β1在海马CA1区和下丘脑腹侧核表达明显降低,TNF-αmRNA在海马CA1区和下丘脑腹侧核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TGF-β1水平及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益气扶正中药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器官、调控细胞因子TGF-β1和TNF-α活性表达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的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方法 SD大鼠8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利血平造成脾虚模型,选用分别代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四君子汤和理中丸作为治疗药物,检测各项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多元统计分析对象,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样本及指标的区分度,以探讨不同指标与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相关性.结果 12项指标在正常组和模型组有较好的区分度;从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和动物体重等指标看,二者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脾T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指标看,理中丸组高于四君子汤组;从胃泌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 /CD8-的比值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等指标看,理中丸组低于四君子汤组.结论 模型组与正常组有很好的区分度,利血平脾虚证模型成功;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与中医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探讨脾虚证能量代谢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0.5mg·kg~(-1)·d~(-1))方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分为四君子汤组和脾虚组,每组各7只,另设正常组7只。四君子汤给药组灌胃四君子汤10g·10ml~(-1)·kg~(-1),脾虚组和正常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3周,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3周后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脾虚组相比,四君子汤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升高(P0.05),大鼠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脾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存在功能损伤,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下降,机体生物合成、能量代谢障碍;健脾益气中药可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4.
张卫  梁世娇  林文敏 《光明中医》2016,(8):1091-1094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IL-6、TGF-β、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UC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P0.05),而TGF-β低于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后,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TGF-β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隔药组在下调大鼠血清IL-17、IL-23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在IL-6、TNF-α、IL-1β、TGF-β的调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11)
目的评价香参丸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香参丸组及美沙拉嗪组,造模后灌胃给药7 d,第8天处理,通过肠重指数、结肠长度、肉眼损伤评分评价其疗效,同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小肠派伊尔结(PP结)中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参丸组可明显缩短结肠长度,降低结肠指数、肉眼下损伤评分、小肠PP结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IL-2和TGF-β表达水平(P0.05或P0.01),升高小肠PP结中CD8+T细胞水平,且同时降低CD4/CD8间比例。结论香参丸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抑制IL-2和TGF-β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颈部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及尿D-木糖排泄率变化,通过在体空肠灌流收集并检测葡萄糖吸收量,收集小肠黏膜,检测葡萄糖运载蛋白2(GLUT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尿D-木糖排泄率均降低,同时伴有葡萄糖吸收的下降以及GLUT2蛋白及mRNA表达的降低,通过给予四君子汤治疗,四君子汤组在各指标恢复上均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 四君子汤能够促进利血平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小肠吸收葡萄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血清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脾虚模型组(n=12),四君子汤组(n=10),采用大黄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动物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的变化。结果: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T含量降低(P<0.05),T3、T4含量比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而四君子汤能降低实验性脾虚证大鼠体内E2、E2/T含量(P<0.05~0.01),提高T3、T4和rT3的含量(P<0.01)及胸腺、肾脏的脏器指数(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Chen YL  Zhang HT  Li RL  Liu J 《中药材》2012,35(1):83-87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唾液淀粉酶分泌障碍治疗效果,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利血平0.5 mg/kg,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8 d;造模结束后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和四君子汤组,四君子汤组灌胃给予四君子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双蒸水,给药4 w后进行取材。麻醉动物,取左侧腮腺,缝合伤口,大鼠稍清醒时,用10%冰乙酸溶液20μL刺激大鼠舌尖,1次/min,共刺激30次;处死,取下右侧腮腺。检测腮腺组织唾液淀粉酶活性(sAA)c、AMP及VIP含量、PKA活性和VAMP8、SNAP-23蛋白表达。结果:四君子汤组大鼠腮腺内sAA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大鼠酸刺激后sA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酸刺激前VIP含量、PKA活性各组大鼠无显著差异;酸刺激后,正常对照组大鼠VIP及cAMP含量、PKA活性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VIP轻微升高,cAMP含量、PK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四君子汤组大鼠VIP及cAMP含量、PKA活性有一定程度恢复。模型组VAMP-8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NAP-23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SNAP-23、VAMP-8蛋白表达增强。结论: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唾液淀粉酶分泌障碍有一定疗效,可能通过恢复脾虚大鼠腮腺细胞VIP-cAMP信号通路改变起到治疗作用,包括提高VIP含量和提高SNAP-23和VAMP-8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毕娟  信红岭  高子芬  林文翰  钱瑞琴 《中草药》2007,38(8):1207-1209
目的探讨豨醇(奇任醇)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滑膜细胞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SD大鼠AA模型,分别给予奇任醇、氢化可的松、阿司匹林 环磷酰胺治疗;ILISA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踝关节滑膜细胞进行Bcl-2、Fas-L免疫组化染色,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Fas-L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奇任醇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0.05);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Fas-L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奇任醇可降低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水平,下调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促进Fas-L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方对化疗相关性腹泻裸鼠T细胞亚群及相关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伊立替康法制备CID裸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扶正固本组。观察裸鼠T细胞亚群、腹泻情况及回肠组织中TNF-α和IFN-γ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固本组T细胞亚群的CD_3~+,CD_4~+,CD_4~+/CD_8~+明显升高(P<0.01),腹泻评分明显降低(P<0.01),回肠组织中TNF-α、IFN-γ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扶正固本可改善CID裸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可通过下调回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改善腹泻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铁宁  张桂芝 《中国中医急症》2016,(4):655-657,67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联用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然后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用药后每隔3 d评估其关节炎指数和肿胀度,治疗7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的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IL-6的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m RNA表达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促进RA大鼠症状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和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探讨十枣汤对肺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方法10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强的松、十枣汤低剂量、十枣汤中剂量、十枣汤高剂量组,每组18只。空白对照组以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设立对照,余各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始进行药物干预,第14天、28天各处死9只大鼠,采集血清,取右肺,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TGF-β1浓度。结果给药后第14、28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典型肺纤维化改变,血清TNF-α和TGF-β1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血清TNF-α和TGF-β1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十枣汤高剂量组血清TNF-α和TGF-β1的浓度较其余各组显著降低(P<0.01)。给药第14d时,强的松组与十枣汤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十枣汤中剂量组血清中TGF-β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28天时,强的松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较十枣汤低剂量组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十枣汤中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强的松组与十枣汤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GF-β1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十枣汤中剂量组比强的松组大鼠血清中TGF-β1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十枣汤可减轻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NF-α、TGF-β1的含量,延缓肺纤维化进展,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以及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探讨四君子汤调节大鼠胃肠动力的机制。方法采用饥饱失常加劳倦加破气耗气方法复制脾虚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莫沙必利组,用Elisa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28.60±41.88)明显减少,与正常组(51.55±16.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胆囊收缩素(3.55±2.53)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2.05±0.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四君子汤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57.51±13.25)、莫沙必利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61.63±27.46)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四君子汤组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2.29±0.81)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调节脾虚证大鼠的胃肠激素,从而纠正其胃肠功能紊乱,这是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乌金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HMGB1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和中药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和D-GalN混合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24和48 h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和肝组织HMGB1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IL-1β和HMGB1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乌金汤中药治疗组血清TNF-α在6、24和48 h均降低(P<0.05或P<0.01),IL-1β在24 h降低(P<0.05),肝脏HMGB1表达在6h和48 h较模型组下降(P<0.01)。结论:复方乌金汤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与其降低炎症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立即针刺组和针刺治疗组。分次运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督脉电针干预明显降低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立即针刺组IL-1β和TNF-α表达优于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以通过影响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以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示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的作用。与缺血形成后治疗相比,早期督脉电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5-羟色胺(HT)对脾虚证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加味四君子汤复健组进行造模。利用短路电流(ISC)技术,体外测量脾虚组大鼠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并观察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加味四君子汤对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影响。结果脾虚大鼠基础短路电流较正常大鼠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引起脾虚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低,跨膜电荷较脾虚大鼠变化小(P〈0.001)。NE可引起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短路电流下降,脾虚组大鼠短路电流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下降的幅度小(P〈0.001)。经加味四君子汤复健治疗后,大鼠结肠黏膜上皮对5-HT的反应,峰值电流和跨膜电荷较脾虚组大鼠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 5-HT引起的脾虚大鼠肠黏膜上皮的分泌活动较正常大鼠弱,经加味四君子汤复健治疗后大鼠肠黏膜上皮对5-HT的反应性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7)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秋水仙碱,50 mg/kg)和黄芪总黄酮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HE染色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HA、LN、PCⅢ、CⅣ、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TGF-β1、Smad3、Smad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黄酮组能抑制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显著降低ALT、AST活性,HA、LN、PCⅢ、CⅣ,以及IL-1β、IL-6、TNF-α水平和α-SMA、TGF-β1、Smad3、Smad4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黄芪总黄酮可抑制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脾虚证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5-羟色胺(HT)对脾虚证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加味四君子汤复健组进行造模.利用短路电流(ISC)技术,体外测量脾虚组大鼠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并观察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加味四君子汤对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影响结果 脾虚大鼠基础短路电流较正常大鼠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引起脾虚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低,跨膜电荷较脾虚大鼠变化小(P<0.001).NE可引起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短路电流下降,脾虚组大鼠短路电流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下降的幅度小(P<0.001).经加味四君子汤复健治疗后,大鼠结肠黏膜上皮对5-HT的反应,峰值电流和跨膜电荷较睥虚组大鼠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 5-HT引起的睥虚大鼠肠黏膜上皮的分泌活动较正常大鼠弱,经加味四君子汤复健治疗后大鼠肠黏膜上皮对5-HT的反应性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连素对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亚群比例,以及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Aβ25-35海马注射的方法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大鼠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留取标本,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大鼠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7、IL-2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mRNA转录水平。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h17、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外周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22、TNF-α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抑炎性细胞因子TGF-β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IL-1β、IL-6、IL-17、TNF-α转录水平均降低(P0.05),TGF-β转录水平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能降低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外周血Th17亚群比例,减轻脑组织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胶原蛋白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肠黏膜免疫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全蝎蜈蚣高,中,低剂量组,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CII)组。采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法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并ig给予全蝎蜈蚣混悬液(0.4,0.2,0.1 g.kg-1)进行干预,CII组予CII蛋白冻干粉60μg.kg-1 ig进行对照,共计40 d。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鼠肠道派伊尔(peyer’s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肠组织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ed immunoglobulin,sIg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明显下调CD4+,CD8+ 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水平,并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同时,除中剂量组外,其他各治疗组小肠组织匀浆sIgA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至于TGF-β1,则仅中剂量组和CII组小肠组织匀浆中TGF-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全蝎、蜈蚣调节胶原免疫性关节炎黏膜免疫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小肠黏膜局部PP结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降低肠黏膜TGF-β1和升高sIgA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