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梳理中医经典祛湿方剂的临床运用情况,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参照《中医方剂学》将中医祛湿法的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及祛风胜湿五类,进行分类,共分成:化湿法、燥湿法、利湿法、胜湿法及渗湿法;其中化湿法细分为疏表化湿、清热化湿、解毒化湿;燥湿法细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利湿法细分为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热利湿及温肾利水;胜湿法细分为祛风胜湿和活血胜湿。以法统方,分别检索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医方剂学》和《中华医典》,检索出祛湿方剂,再以方剂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筛选出运用该类方剂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1 首经典祛湿方剂,来源于38 部中医经典,纳入现代文献456 篇,共涉及282 种疾病,共使用了122 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3 783 次。结论:梳理经典祛湿方剂,明确其来源出处及证治,了解其现代临床应用,掌握经典祛湿方剂的组方构造,对于明确湿病(证) 的病因证治研究,可充分挖掘经典祛湿方剂的现代应用,并将提供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兼有泛恶、脘闷、暖气、大便不调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Jadad质量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利用RevMan4.2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均属于低质量文献。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脾虚瘀热病机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绍刚  周福生  黄穗平  张学斌 《中医杂志》2006,47(10):728-729,740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故健脾清热化瘀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溃疡及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抗大肠癌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其抑瘤作用机理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等,但仍需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等方面研究中医药复方抗肿瘤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黛片对实验性HT29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HT29大肠癌细胞株制作结肠癌裸鼠模型,每组均在初次接种后7天进行灌胃治疗,连续灌胃1个月。中药治疗组用连黛片灌胃治疗(每只灌胃2g/kg),西药治疗组用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叠氮胸苷,AZT,150mg/kg)灌胃治疗,空白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动态观察各组裸鼠肿瘤体积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每组裸鼠移植瘤的大小。采用TRAP—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初次接种后7天各组裸鼠皮下肿瘤大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1个月后治疗组裸鼠皮下肿瘤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差异;③空白对照组端粒酶相对活性较两组治疗组明显增强;空白对照组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增多。中药组与AZT组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连黛片能抑制人大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的增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肿瘤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痛证 ,兹就1 981年至 1 994年手头部分资料简述治疗如下 :1 内治法1 .1 活血祛瘀法 张海洲认为偏头痛多因瘀而起 ,总结祛瘀化痰法、逐瘀调肝法、扶正活血法 3法 ,分别用血府逐瘀汤合半夏白术汤天麻汤、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加减 ,疗效颇佳 [1] 。王荣琴等以丹参、川芎、蜈蚣、蔓荆子、柴胡为基本方 ,阳亢者 ,加生龙牡、菊花 ;气血不足者 ,加党参、当归 ;肝肾不足者 ,加枸杞、寄生、牛膝。治疗 2 0 0例 ,痊愈 1 1 5例 ,总有效率达 95 .2 5 % [2 ]。周继武等治疗 86例 ,痊愈 5 2例 ,有效 2 8例 ,无效仅 6例 ,…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以及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探讨四君子汤调节大鼠胃肠动力的机制。方法采用饥饱失常加劳倦加破气耗气方法复制脾虚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莫沙必利组,用Elisa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28.60±41.88)明显减少,与正常组(51.55±16.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胆囊收缩素(3.55±2.53)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2.05±0.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四君子汤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57.51±13.25)、莫沙必利组大鼠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61.63±27.46)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四君子汤组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2.29±0.81)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调节脾虚证大鼠的胃肠激素,从而纠正其胃肠功能紊乱,这是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及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UC患者33例(UC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30例(IBS-D组),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取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体外干预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Q-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体外干预下UC患者IL23R基因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磷酸化(p)-STAT4、p-STAT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FN-γ、IL-4及IL-10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表达及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浓度为40μmo L黄芩苷对US患者IL23R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比较,US组患者p-STAT4/STAT4值均增高(P0.05),p-STAT6/STAT6值均下降(P0.05),IFN-γ、IL-4及IL-10水平均升高(P0.05)。UC患者在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分别与阴性对照组、黄芩苷5、10μmo L组比较,浓度为20、40μmo L黄芩苷p-STAT4/STAT4值均下降(P0.05),浓度为20、40μmo L/L黄芩苷pSTAT6/STAT6值均增高(P0.05);浓度为20、40μmo L黄芩苷IFN-γ、IL-4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浓度为40μmo L黄芩苷的体外抑制p-STAT4/STAT4,调节p-STAT6/STAT6及相关细胞因子,使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