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北纬31°25’~31°43’、东经117°16’~117°51'之间,是我国5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湖边地区历史上从未有过血吸虫病流行的报道,多次现场调查也未曾发现湖区有钉螺孳生或有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例[1]."引江济淮"工程是将长江水经巢湖引入淮河的一项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有研究表明,该工程建成后,存在引起钉螺和血吸虫病向巢湖扩散蔓延的风险,巢湖湖边地区有可能成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2].为做好巢湖湖边地区血吸虫病的监测预警工作,防止因"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造成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根据《2008~2012年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监测方案》,2010年在巢湖湖边地区开展了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对巢湖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评估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疾病传播风险。 方法  2012年,在巢湖地区设立1个固定监测点和3个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以及当地和外来家畜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并在巢湖通江河道打捞漂浮物开展钉螺扩散调查。 结果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查巢湖地区当地居民314人,未发现阳性。采用IHA法检查流动人口302人,阳性4人,阳性率为1.32%;采用粪检法检查流动人口30人,阳性6人,阳性率为20%。采用粪便孵化法检查巢湖当地及从疫区购进的家畜共60头,未发现阳性。在巢湖湖区18处危险地带及可疑环境开展钉螺调查,调查面积为53.73hm2,未发现钉螺;在巢湖通江河道打捞漂浮物 49kg,查获其它螺蛳40只,但未发现钉螺。 结论  尚未发现“引江济淮”工程引起钉螺扩散至巢湖,但在巢湖地区的流动人群中发现有血吸虫病患者,说明该地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有必要建立长期的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与扩散的可能性,提出防止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进展和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资料,座谈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范设想。结果 新建工程对原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扩散问题,主要出现在江苏段工程中的苏中里下河地区、引江济淮工程的安徽巢湖地区、引江济汉工程的湖北四湖地区。而对南水北调能否引起钉螺北移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钉螺有可能向洪泽湖、巢湖周围地区扩散。结论 东线工程中,如能结合血防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已控制地区重新出现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引江济巢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为论证该工程是否会导致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引江济巢工程拟选择的白荡湖、菜子湖和凤凰颈引江线路,分别调查每条线路引江段、途经地区和入湖段血吸虫病历史和当前流行状况。结果 2007年引江段现有钉螺面积13.1~327.7hm2,占总面积的92.5%,人群血清学查病阳性率为1.9%~22.6%,耕牛感染率为3.2%~6.3%;工程渠道途经地区仅菜子湖线路有螺,面积为38.6hm2,占总面积的7.5%,人群血清学查病阳性率为0.3%~5.2%,耕牛感染率为0~4.2%;工程线路入湖段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结论 3条线路均经过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面积及人畜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各线路引江段。结合历史螺情和当前的流行状况,单纯从血吸虫病防治角度出发,白荡湖线路为最佳选择线路。  相似文献   

5.
"引江济淮"工程对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论证“引江济淮”工程能否造成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 方法 调查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包括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居民血清中血吸虫抗体,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巢湖实验区钉螺的生存繁殖情况,为期1年,同时设立对照区。 结果 工程引水口附近江外滩钉螺密度最高达326只/框。工程途经的无为县、和县钉螺分布广,居民IHA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1%(168/760)和18.6%(3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4%(9/371)和0.2%(2/997)。工程沿线巢湖市居巢区和芜湖市裕溪口地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46/3 598)和10.5%(310/2 960)。在巢湖2个实验区放养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各100只,1年后回收活螺分别为6~189只和20~47只,放养期间查见幼螺;2个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的产卵季节存活率分别为11.3%(6/53)~16.7%(10/60)、 3.0%(1/33)~20.8%(11/53)和4.7%(2/43)~14.7%(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93,0.760,P>0.05; χ2 =0.647,0,P>0.05);光壳钉螺分别为24.1%(14/58)~44.4%(32/72)、 37.8%(17/45)~67.3%(37/55)和86.3%(44/51)~93.1%(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575,5.302,P<0.05;χ2 =56.863,36.218,P<0.05)。产卵季节(放养1个月)的雌螺卵巢含卵量,2个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为5.90±1.64个、3.00±2.41个和4.44±2.65个(t=1.396,1.460,P>0.05);光壳钉螺同地卵巢含卵量为3.52±3.90个、2.92±3.36个和3.42±2.40个(t=0.656,0.20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钉螺可在巢湖环境中存活、繁殖;“引江济淮”工程可引起钉螺扩散,相关地区开始具备血吸虫病传播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8年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监测预警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巢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方法在巢湖东南侧的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情况调查;采用螺笼放养法,对钉螺在巢湖孳生繁殖的可能性进行观察。结果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当地居民301人,未发现血吸虫抗体阳性者;检测渔船民等流动人口321人,阳性12人,阳性率3.74%。12例IHA阳性者Kato-Katz法粪检阳性8例。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分别检测当地及从疫区购进的家畜31头和32头,均未发现阳性家畜。危险地带调查面积32.6万m2,可疑环境调查面积13.94万m2,均未发现钉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未发现漂浮物携带钉螺,但发现有其他螺类附着在漂浮物上从流行区向巢湖扩散。螺笼放养试验表明,钉螺不但可以在巢湖生存,而且可以产卵繁殖。结论巢湖地区已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外源性钉螺向巢湖扩散输入的可能性较大。加强对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与管理,防止钉螺向巢湖扩散,是今后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巢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动态变化,为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提供预警信息。方法 2008-2010年在巢湖东南沿岸的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在通江河道调查钉螺扩散情况;采用螺笼放养法,对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2008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当地居民301人,未发现阳性者;2008-2010年分别检测渔、船民等流动人口321、362人和306人,阳性率分别为3.74%、4.97%和2.94%;对血检阳性者进行粪检,阳性率分别为66.67%、50%和55.56%。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分别检测当地及从疫区购进的家畜91头和92头,均未发现阳性。在危险地带共调查97.8hm^2,可疑环境调查193.62hm^2,均未发现钉螺;钉螺扩散调查表明,钉螺可通过漂浮物携带方式向巢湖扩散;现场放养实验表明,钉螺不仅可在巢湖生存,而且可以产卵繁殖。结论巢湖地区已发现血吸虫病输入性传染源;外源性钉螺向巢湖扩散并在湖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加强对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与管理,并阻止钉螺向巢湖扩散,以降低血吸虫病在该地区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的建设实施可能会引 起生态环境变化。 本文对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沿线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从钉螺扩散、孳 生等方面对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对血吸虫病传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研究表明,工程引起某些生 态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钉螺随调水北移,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向北方扩散蔓延。 因此,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 中,要做好钉螺控制、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环境改造等血防工作,才能降低或消除南水北调工程引起血吸虫 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方法在洪泽湖地区开展钉螺和传染源监测,调查钉螺和传染源输入湖区的潜在危害因素;对居民的认知情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气候变化等社会自然因素进行调查,了解其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往返疫区的船只、从疫区购进的螺蛳等有可能将钉螺输入;气温、雨量、水文等适宜钉螺的孳生;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为有血吸虫病史者、有疫水接触史的渔船民及流动人口;湖区经济发展、居民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防护知识缺乏等加大了传染源和钉螺输入的风险。结论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应是钉螺扩散以及对湖区渔船民、往返疫区的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筛查方法进行居民血吸虫病监测;每年用粪孵法进行耕牛等家畜血吸虫病监测;同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钉螺监测。结果 1999~2002年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33.82%和54.57%.新的钉螺孳生地不断出现;传播控制地区居民血清阳性率(0.46%)显著高于传播阻断地区(0.06%),存在当地感染的病人(包括急性病例)、病牛;传播阻断地区局部出现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播阻断地区局部出现再流行。现行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案能够有效监控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被动监测系统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实施血防综合治理后的钉螺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市10条主要有螺通江河道,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98—2019年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钉螺控制效果。结果 1998—2019年,南京市10条主要通江河道先后实施了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共完成河岸砼护坡84.51 km、切滩清淤50.41 km、修建控水闸2座、修建滚水坝3条、开挖泄洪道1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3 370.80 hm2。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后,所有通江河道均未再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已有6条河道消除了钉螺,河道内总有螺面积由214.33 hm2下降至52.22 hm2,有螺河道钉螺密度均降至0.1只/0.1 m2以下。结论 以环境改造等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钉螺孳生和扩散,但项目完成后仍应加强工程维护管理、钉螺监测和控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可能对血吸虫病传播造成的风险,提出工程建设中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干预措施。方法搜集工程建设相关资料,调查工程区3个县(市、区)近年血吸虫病疫情,并在工程取水口现场开展漂浮物观测实验与船只携带钉螺现场调查。结果在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区存在引水、输水、供水及航运等引起钉螺扩散的4大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了渠道硬化、增设沉螺池和拦漂网或筛孔墙、规范有螺区的取土处理、以及加强工程区监测等减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结论虽然引江济汉工程建设存在可能引起或增加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因素,但只要在工程建设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制定相应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引江济汉工程潜江境内沿线血吸虫病疫情及相关流行因素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工程区沿线有流行村33个,非流行村48个,流行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42%和0.68%。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17.28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043只/0.1m^2,非流行村未发现钉螺。结论引江济汉工程建成后,应长期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对相邻的兴隆河、汉南河等水系进行改造,从源头上防止钉螺扩散。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今后一个阶段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和县2008~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监测点数据及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纵向分析全县6年间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 结果  全县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8年下降了73.3%,晚血病人数降至27例,较2008年下降了55%,2011年以后全县连续3年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县耕牛感染率下降明显,2013年下降为0,较2008年下降了100%;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802.68hm2,较2008年上升了9.1%,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钉螺;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活螺密度降至0.1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56.8%;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便民河水系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方法 纵向观察2000-2011年便民河水系综合治理后钉螺分布及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便民河水系综合治理后, 感染螺密度从0.013只/0.1 m2 下降至0, 活螺密度从7.43只/0.1 m2 下降至0.38只/0.1 m2 , 感染螺面积从0.08 hm2 下降至0, 钉螺面积从17.84 hm2 下降至10.57 hm2 , 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从6.90% 下降至0.96%。结论 便民河水系实施混凝土护坡综合整治消除了钉螺孳生地, 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但不能消除钉螺扩散, 仍须做好通江河口的钉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在“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钉螺生存情况。 方法 选择居巢区马尾河、肥西县大柏店、寿县瓦埠湖为实验观察点 ,无为县刘渡作对照点 ,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存活率及生殖腺发育情况 ;记录各观察点月平均气温、月日照时数及月降雨量。 结果  1)各实验点的月平均气温 (瓦埠河除外 )及日照时数与对照点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但月降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 2 )计算X2 M -H表明居巢马尾河、肥西县大柏店的钉螺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点 ;寿县瓦埠湖钉螺放养 7个月后的钉螺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点。 3 )实验点与对照点相比 ,钉螺生殖腺丰满度的月份变化不相一致。 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钉螺能够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建立长江沿岸江滩血吸虫感染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实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主动监测干预, 为血吸虫病防 治工作数字化管理提供先进手段。 方法 方法 将螺情、 病情、 滩情等基础信息及各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对江苏省长江沿 岸滩块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等级评定, 绘制长江沿岸滩块血吸虫病疫情电子地图。应用GPS、 3G技术对进入不同疫情等级 地区的渔船民 (携带GPS手机定位终端) 实时发出相应等级的短信提醒。结果 结果 实时短信提醒可预警、 干预渔船民行为, 减少或避免渔船民感染血吸虫的机会。建立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根据渔船民 (手机) 的运行轨迹、 沿江各监测点及各地查 治病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可生成血吸虫病疫情预测、 发出预警及相应的效果评价等系统分析报告。结论 结论 利用高科技、 高技术设备、 手段构建的长江沿岸江滩血吸虫感染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对江苏省, 乃至全国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防控工 作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