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优化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测定其体外抗弧菌活性。【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物对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非01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m/g)∶(V/mL)]、2 h/次、100℃加热回流提取3次,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得率为(6.02±0.14)%。(2)抑菌环直径: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嗜水气单胞菌,>17 mm;溶藻弧菌、非01霍乱弧菌,>12 mm。较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物敏感。(3)MIC值: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提取物对不同弧菌的MIC值由低至高依次为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非01霍乱弧菌,较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强。【结论】该工艺条件适用于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的制备,得率较高。航天杂交构树叶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弧菌活性,是不同极性成分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6年成人急性弧菌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共收治86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共计检获弧菌科细菌195株,其中弧菌属187株,包括副溶血弧菌142株;拟态弧菌18株;河弧菌10株,溶藻弧菌7株;非0—1群霍乱弧菌7株;麦氏弧菌2株,海鱼弧菌1株。气单胞菌属8株,包括嗜水气单胞菌7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其他还有志贺氏菌属102株;沙门氏菌属5株;耶尔森氏菌属2株。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弧菌科中的弧菌属占优势且种类多,包括较少见者。药敏检测结果提示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有关致病弧菌的发病及流行情况,仍有待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3.
制备迟钝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以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迟钝爱德华氏菌多克隆抗体,将羊抗兔IgG和纯化后的迟钝爱德华氏菌多克隆抗体包被于NC膜上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以检测样品中的迟钝爱德华氏菌(E. tarda)。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试纸特异性良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常见细菌或病原菌进行测试未出现交叉反应;敏感度达到105 CFU/mL,反应时间仅为5~10 min,可以用于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菱鲆腹水的现场检测,具有操作  相似文献   

4.
气单胞菌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它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属类弧菌科,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中,以往被认为是一种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机会性感染.气单胞菌能产生肠毒素、溶血素和细胞毒素等毒素,致病性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目前,国际上已确认该菌为人的肠道致病菌之一,并将之纳入腹泻病细菌学常规检查之列.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病原菌.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国内外时有发生,收集2006 年以来,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验证明,这起食物中毒是则该菌引起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6.
从600例肠道门诊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中检出弧菌细菌82株,检出率13.7%,其中副溶血弧菌60株,非O1群霍乱弧菌8株,溶藻弧菌3株,以拟态弧菌3株;气单胞菌8株,其中亲水气单胞菌6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对此82株致病菌所作的药敏试验提示,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对其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外环境水体与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预防和控制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集外环境水体与水产品,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庆大琼脂、TCBS琼脂、科玛嘉弧菌显色琼脂分离,对分离出的致病性弧菌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对分离出的霍乱弧菌用血清学和多重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与毒力检测。结果:2011年共采集南京市外环境水体与水产品共151份,其中检出致病性弧菌8种,共38株,检出率依次为霍乱弧菌7.28%、副溶血弧菌5.83%、嗜水气单胞菌4.64%、溶澡弧菌3.33%、温和气单胞菌3.31%、创伤弧菌1.67%、梅氏弧菌0.83%、类志贺邻单胞菌0.83%。其中分离出的霍乱弧菌均为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且不携带霍乱肠毒素。结论:2011年水产品中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其次为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外环境水体中嗜水气单胞菌污染较为严重,需加强外环境水体与水产品的监测,做好预防控制疾病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斑马鱼进行几种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细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为基础的传统方法,并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最后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斑马鱼,观察实验组发病、死亡情况以判定其对斑马鱼的致病性强弱,从而了解影响斑马鱼健康的主要病原菌。结果在所有采样单位共检出3种病原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普遍存在于大多数被检单位,且有较强的致病力。个别单位检出温和气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致病力稍弱;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最弱,感染斑马鱼无典型临床症状,无死亡。结论嗜水气单胞菌可能造成实验用鱼设施的污染,嗜水气单胞菌已证明可以感染人类,此类潜在的人-鱼感染途径应引起重视。由此建议,嗜水气单胞菌应成为重点监控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从600例肠道门诊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中检出弧菌科细菌82株,检出率137%。其中副溶血弧菌60株(732%);非O1群霍乱弧菌8株(98%);溶藻弧菌3株(36%);拟态弧菌3株(36%);气单胞菌8株,其中亲水气单胞菌6株(73%),温和气单胞菌2株(24%)。对此82株致病菌所作的药敏试验提示,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头孢呋新除外)对其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原因。方法采集饭店剩余食物、厨房用具及物表拭子、腹泻患者呕吐物和肛拭子样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以生化分型方法和BD PhoenixTM-100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采集的所有样本中检出3种气单胞菌,分别为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其药敏结果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美唑、青霉素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豚鼠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温和气单胞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结论这是一起罕见的3种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建议将气单胞菌属作为肠道感染性腹泻的常规致病菌,以免造成漏检,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