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类鼻疽败血症并肝脾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鼻疽病是类鼻疽伯克菌所致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并败血症,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现结合本院1例类鼻疽败血症并肝脾脓肿的病例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宇辉  郭红荔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38-123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菌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02年01月~2008年12月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菌感染者40例,采用微量肉汤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这些病例以败血症多见占72.5%,其次为肺部感染,肝脓肿,脾脓肿,左腹股沟脓肿和尿路感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1%敏感、头孢他啶59.4%敏感及头孢噻肟钠47.3%敏感、复方新诺明42.4%敏感等。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容易发生败血症,建议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作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首选用药。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类鼻疽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我院病案室收集95例类鼻疽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该病的人群分布(如性别、职业、年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有无易感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 95例类鼻疽患者中男83例,占87%;农民66例,占69%;年龄14~80岁,平均50岁;类鼻疽患者全部分布在海南沿海的12个地区,内陆地区未发现;雨季(8~10月)发病者共40例,占42%;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败血症、肺部感染、肝脾脓肿等;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多分离于血标本;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类鼻疽患者主要为男性农民,本病好发于多雨秋季,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和实验室均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程度,早期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类鼻疽杆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泥土之中,通过受损的皮肤和呼吸道侵入机体引起人和动物的类鼻疽病(Melioid-osis)。我国的类鼻疽疫区主要在海南岛、雷州半岛、湛江、及惠州等地,动物类鼻疽通过剖杀血清学阳性的猪已得到证实。由于疫区临床医生不了解类鼻疽,研究人员刻意去搜寻和发现人类鼻疽病例实属困难,这一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得以解决。李俐等首先在海南省报道了我国第一例人类鼻疽病例,次年,唐德森等在湛江发现了4例人类鼻疽,随后有多例病例报道。类鼻疽杆菌的感染没有特有的临床症状,加之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病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症和常伴组织器官脓肿形成及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病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且可选用的有效抗生素较少,易复发,治疗周期长。结论早期诊断,尽旱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有脓肿者宜配合外科治疗,以及使用胰岛素积极控制好血糖和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既往病例诊断治疗情况,结合实际收治病例经验,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Bulkholderia pseudomallei)感染所致脾脓肿的科学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中心,收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感染导致脾脓肿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和药物敏感性等病例资料。同时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Library、 Embase、Web of Science和Ovid)中关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感染致脾脓肿的病例报告。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 1 月 1 日,采用病例报告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全部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收集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病例3例,筛选到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9个病例),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类鼻疽脾脓肿病例12例。类鼻疽脾脓肿患者临床表现大多为发热伴随寒战、左上腹痛等症状,影像学提示脾脓肿通常表现为多发脓肿灶。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白细胞计数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最常见的并发类鼻疽感染所致脾脓肿的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大多数患者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敏感。采用单药物治疗、药物结合脾切除术、脓肿引流等治疗方法对于类鼻疽脾脓肿患者均有效果,预后多为好转或治愈。结论 类鼻疽脾脓肿患者首选单纯药物抗感染治疗,长期无效应及时进行脾脓肿引流与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在东南亚和澳洲等热带区域流行,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病死率高达30%~90%.我院曾收治1例类鼻疽急性败血症合并肝脾脓肿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麦文慧  陈海  朱雄  吴清艳  王日  陈柳红  陈学  郑霄  李伟 《海南医学》2016,(10):1695-1697
目的:分析威马逊台风过后集中发生的5例类鼻疽,探讨台风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方法2014年8月海南省遭遇18级超强台风“威马逊”,台风过后发病来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类鼻疽5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对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DNA同源性测序比对、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TTSS1与BLF1毒力因子检测等分子生物学分析。4个月后家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采集患者居住地泥土和水培养做环境调查。结果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5例患者均来自台风中心经过海南东北部沿海一带,均在台风过后一个月内发病。5例均以肺部感染、脓毒血症为主要表现,死亡3例。5株分离菌株16SrDNA同源性比对均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MLST分型分别为不同的ST型,毒力因子检测均为阳性。环境样本培养没有检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论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台风会加大类鼻疽水源性或吸入性感染的概率,导致散发、甚至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李金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2048-2051
鼻疽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别是鼻疽和类鼻疽的病原菌,它们对人和动物均具有高度致病性,且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所致感染死亡率很高,但迄今尚无可用的疫苗。对鼻疽和类鼻疽的诊断,应用传统的培养、生化鉴定的方法通常需要1周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且往往导致鉴定错误。本文将针对血清学和分子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计数菌落等方法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小鼠的病理生理反应、脏器病理损伤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急性类鼻疽感染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并比较致病性类鼻疽临床株与非致病性类鼻疽泰国株(伯克霍尔德菌)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表现。结果 急性类鼻疽菌经鼻感染模型中,BALB/c小鼠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第3到第5天,3×105~3×106 CFU可作为急性类鼻疽BALB/c小鼠病死模型的合适攻毒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约在3×104~3×105 CFU。大体解剖和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形成脓肿或坏死病灶,其中在脾脏最明显,并与攻毒剂量呈正相关。类鼻疽菌感染的小鼠血液、肺脏、脾脏及肝脏中均发现类鼻疽菌定植,且定植量与组织特异性有关,血液中分离到的活菌浓度最高[Log2对数值:(10.28±0.34) CFU/mL],定植总量最高的脏器是肺脏[Log2对数值:(7.54±2.11) CFU]。虽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伯克霍尔德菌株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学效应类似(多核巨细胞形成、胞内增殖等),但是对BALB/c小鼠的毒性差异显著。伯克霍尔德菌即使在高剂量(8×107 CFU)时对小鼠仍是非致死性的,而且无法在小鼠脏器中有效定植。结论 成功构建了经鼻吸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急性类鼻疽动物模型,明确了类鼻疽菌造成的组织病理损伤特点,发现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伯克霍尔德菌株在动物水平上的显著生物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