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变异型哮喘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判定标准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探讨比气道传导率(sGaw)测定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气道反应性特点及阳性判定标准,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鉴别。方法对30例CVA、133例典型哮喘(BA)、37例COPD、52名正常健康人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气道阻力(Raw)、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1)缓解期CVA患者呼气流量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数(67%)CVA患者Raw增高,sGaw下降。与BA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以35%时吸入的乙酰甲胆碱浓度(PC35SGaw)<8g/L为界,100%CVA、BA患者呈气道局反应性,其乙酰甲胆碱(MCH)均值为1.0g/L左右;COPD组5例阳性(13.5%),阳性者MCH均值为5.24g/L。(3)以PC35sGaw<4g/L为界,对CVA的敏感度判定为96.7%,特异度为97.3%,可信限为99%。(4)推出PC35sGaw计算公式,并与作图法比较结果完全吻合。结论以sGaw为气道反应性测定指标不但敏感,且有助于CVA与COPD的鉴别诊断,建议以PC35sGaw<8g/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而PC35sGaw<4g/L为高度怀疑CVA。  相似文献   

2.
73例气道高反应盐酸丙卡特罗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气道高反应性(BHR)的慢性咳嗽患者对盐酸丙卡特罗试验的反应,并了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3例气道BHR患者进行盐酸丙卡特罗诊断试验。结果68例气道BHR患者完成该诊断试验,阳性54例,占79.4%。重度BHR患者诊断试验阳性率83.3%,中度BHR患者79.2%,轻度BHR患者46.9%。结论气道BHR患者盐酸丙卡特罗诊断试验阳性率高,同轻度BHR患者相比,中、重度BHR患者CVA比例更高。说明气道BHR患者中,CVA比例高;而中、重度BHR患者中,CVA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3.
187例咳喘老年人的气道高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咳喘老年人的气道反应性特点 ,为老年人气道高反应性 (BHR)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临床疑诊为气道反应性增高且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老年患者 187例 ,以二磷酸组织胺吸入作支气管激发试验 ,评价其气道高反应性。 结果 激发试验阳性者 6 9例 ,阳性率为 36 9%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1例。BHR的程度分布 :极轻度者 2 2例 ,占 31 9% ;轻度者 30例 ,占 43 5 % ;中度者 17例 ,占 2 4 6 % ;本组病例中未见重度BHR者。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与使FEV1下降 2 0 %所需组织胺的累积激发剂量 (PD2 0 FEV1 His)呈低度正相关 (r =0 2 77,P <0 0 5 )。 结论 本组疑诊为BHR的老年患者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低 ;气道反应性增高程度以极轻度和轻度为主 ,基础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增高在老年患者中呈低度正相关 ,基础肺功能损害较重者其气道反应性增高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部分COPD患者合并气道高反应性(BHR),并且伴和不伴BHR的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预后不同。因此,COPD合并BHR患者逐渐被人们重视,本文就两者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1996年6月,从北京市房山区23个自然村筛查出154例COPD患者和154名非COPD者配对对照,以及23名不吸烟正常对照者进行基线调查,以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基线值下降>20%的乙酰甲胆碱浓度(PC20-FEV1)<8g/L为支气管高反应性的阳性标准,分为气道反应性阳性组与阴性组,2000年5月进行复查.结果(1)基线病例-对照研究COPD病例组与吸烟非COPD组有良好均衡性.COPD组气道反应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和28%,P<0.0001).(2)前瞻性研究复查241人,复查率为78.2%.基线非COPD者中气道反应性阳性组38名,复查时COPD发病率为23.7%,气道反应性阴性组84名,COPD发病率为9.5%(RR=2.5,P=0.036);基线COPD患者气道反应性阳性组93例,复查时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为12.9%,气道反应性阴性组26例,复查时FEV1/FVC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为30.8%(P=0.031).结论吸烟人群中,气道高反应性导致肺功能下降速度加快,是CO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布地奈德后的FEV1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145例,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将病人分为伴气道高反应(BHR)和不伴BHR两组,再将伴BHR病人和不伴BHR病人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800mg吸入,对照组仅给予万托林在必要时吸入,治疗6个月后检查FEV1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BHR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FEV1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伴BHR患者治疗后FEV1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临床上应该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对COPD患者进行分类,将伴BHR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 15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BPT,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 15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各年龄组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T阳性584例,阴性571例,阳件率50.6%.确诊为CVA 547例;其余37例BPt阳性慢性咳嗽患者中2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慢性支气管炎.BPT诊断CVA的特异度为93.6%.小于30岁年龄组CVA比例最高,占慢性咳嗽68.8%;≥60岁组CVA百分比最低,为23.5%.结论 CVA足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所升高。对这两种疾病,在发病过程、发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二者的炎症过程、气道高反应性(BHR)方面的论述还很少。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痰液中肺炎支原体(MP)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45例为哮喘组,CVA患者48例为CVA组,全部患者采用诱导痰的定量检测,并在两组急性发病期及缓解期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痰eotaxin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支原体培养基对其进行痰液培养;两组均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20%时组胺累计剂量(PD20),采用PD20评估哮喘及CVA患者的气道高反应。结果 CVA组与哮喘组比较MP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急性期与缓解期与CVA组比较eotaxin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急性期、缓解期与CVA组比较FEV1值较高、PD2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缓解期与CVA急性期比较FEV1值较高、PD2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轻度及极轻度、中重度与CVA组相比MP检出率较低,eotaxin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中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不同。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间诊断为COPD和哮喘的并经随访一年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共80例,其中COPD组39例,哮喘组41例,均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观察FEF25%~75%/FVC(肺活量为25%~75%时最大呼气流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在两组患者的变化。结果 COPD组FEF25%~75%和FEF25%~75%/FVC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值均<0.01);以激发试验阳性的两组患者为对象分别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在COPD组和哮喘组中FEF25%~75%/FVC与Log10DRS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0和-0.466,P<0.05),与PD20FEV1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8和0.487,P<0.05),说明相对于肺容积而言,气道容积越小,气道收缩性越强,反应性越高。随后在以气道收缩性指标Log10DRS为因变量,以年龄、体表面积、FEV1%及FEF25%~75%/FVC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COPD组FEV1%对Log10DRS较FEF25%~75%/FVC影响大(P<0.05),而哮喘组不存在这情况。结论在COPD中AHR患者并不少见,其发生机制与哮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神经源性气道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BHR),其病理改变为嗜酸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上除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外,还可表现为顽固性咳嗽。有人称之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神经肽类物质是非常重要的炎性介质和致咳物质,主要由肺内感觉神经末梢C类纤维所分泌。我们旨在探讨神经源性气道炎症与CVA的关系。对象与方法CVA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0-33岁,均符合全国哮喘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1)不明原因咳嗽2个月以上;(2)体检无阳性体征,肺功能和胸片检查正常,五官科…  相似文献   

12.
皮质类固醇常用于吸烟者COPD的治疗,但对无哮喘的吸烟者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有何作用所知甚少,因此用双盲交叉对照试验进行了研究。患者和方法 14例中年男性吸烟者,无明显哮喘特征,吸入组胺均可致BHR,提示有轻度气道阻塞(平均FEV_1 2.42L)。有鼻花粉过敏史及皮试阳性者除外。受试者以前均未接受支气管舒张药物或其它治疗。以患者站立时的最高FEV_1为基值。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指标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诱导痰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_3~-/NO_2~-)浓度和嗜酸粒细胞(EOS)计数与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探讨上述指标对评估病情、调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华西医院哮喘门诊收集轻至中度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35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26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1年,随访期间记录哮喘症状积分,测定气道反应性[以比气道传导率下降35%所需的激发剂浓度(PC_(35)sGaw)表示]、诱导痰中 EOS 计数和 NO_3~-/NO_2~-浓度。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诱导痰 EOS,NO_3~-/NO_2~-浓度。结果 35例患者中26例完成1年或以上的治疗和随访。26例患者 PC_(35)sGaw 治疗前为0.08g/L,治疗3个月为1.40g/L,随后7个月维持在2.64 g/L 水平。在治疗第3个月时,诱导痰NO_3~-/NO_2~-水平从治疗前的(734±72)×10~(-3)g/L 下降至(230±41)×10~(-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26,P<0.05),治疗7个月时 NO_3~-/NO_2~-水平降至(137±27)×10~(-3)g/L,与健康对照[(136±20)×10~(-3)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77,P>0.05)。治疗3个月后 EOS 计数为0.014±0.007,与健康对照(0.016±0.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94,P>0.05);随访期间任一时点PC_(35)sGaw 与 EOS 计数无相关(r_1=0.237,r_2=0.536,r_3=0.675,P 均>0.05)。5个月内 PC_(35)sGaw 与NO_3~-/NO_2~-水平呈负相关(r_1=-0.872,r_2=-0.653,r_3=-0.639,r_4=-0.656,P 均<0.05)。结论 PC_(35)sGaw 与诱导痰 NO_3~-/NO_2~-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评价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杰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19-1020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共42例,分气道高反应性(AHR组)和正常反应性(ANR组);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咳嗽的性质和时间,并测定其血常规、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诱导痰炎性细胞分布。结果咳嗽时间平均为6.5周(3~11周),37例(88.1%)患者为干咳,38例(90.5%)患者血常规正常。12例(28.6%)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AHR组),诱导痰中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其中嗜酸性细胞较高,与气道正常反应性组(ANR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NR组和C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与嗜酸细胞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相类似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严重哮喘患者气道的持续性炎症可能是支气管高反应性(BHR)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哮喘患者死亡率仍趋上升,亦可能与治疗较少针对减轻气道炎症和降低 BHR 有关。本文旨在比较联用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和舒喘灵(S)、单用 BDP、或用安慰剂对特异性变应原接触期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疗效。30例哮喘患儿,男24,女6例,年龄6~14(平均9.6±2.3)岁。其中22例对季节性过敏原、8例对常年性过敏原过敏。对上述患儿分别于春季及秋冬季即患儿最密切接触特异性变应原时期观察1个月。病例按双盲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10例。第1组给予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介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诱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浓度,探讨EB的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43例EB(EB组)患者行诱导痰检查,将2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CVA组)、16例典型支气管哮喘(哮喘组)患者和21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行对照诱导痰检查,并对部分EB(11例)和CVA患者(10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观察检测诱导痰、BALF中的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C4(LTC4)和组胺的浓度。结果EB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为0.1130±0.1470,CVA组为0.1900±0.1800,哮喘组为0.3860±0.2670,与健康对照组(0.0020±0.0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与CVA组、CVA组与E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组BALF中EOS为0.011±0.016,CVA组为0.053±0.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中的ECP浓度为(0.62±0.66)mg/L、CVA组为(1.27±1.74)mg/L,对照组为(0.07±0.10)m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诱导痰中的LTC4浓度为(0.65±0.62)μg/L,EB组为(0.39±0.61)μg/L,对照组为(0.15±0.11)μ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CVA组BALF中组胺浓度为(3.4±1.4)μg/L,EB组为(1.6±1.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组EOS炎症主要局限于中心气道,部分气道炎性介质水平低于CVA组。上述气道炎性特征可能是EB患者无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缓解期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质量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缓解期哮喘患者76例,测定其气道反应性,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和荧光免疫法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ECP质量浓度。选择同期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76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65例(85.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1例(14.5%)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缓解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71±0.032,ECP质量浓度为131.5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0.198±0.103和355.3μg/L,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13±0.007和48.0μg/L,P<0.01。气道反应性增高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98±0.031和ECP质量浓度143.7μg/L显著高于气道反应性正常组0.026±0.012和41.3μg/L,P<0.01。结论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中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1]。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患者常久病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运用健脾肃肺法治疗CVA患者3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本方对CV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小气道功能指标,预测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高反应性(BH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资料,将慢性咳嗽患者分为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组与BPT阴性组,评估FeNO、肺通气功能及脉冲振荡肺功能(IOS)对BHR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咳嗽变异型哮喘多项检测指标的Bayes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内波动率[△PEF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变化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CVA、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曲线)、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PEFR(%)]、BALF细胞学分析以及血清IgE测定。结果(1)CVA患者呼气流量指标[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气道弹性阻力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VA组患者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Mch—PC20-FEV1明显降低、[APEFR(%)]增大(〉20%)、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IgE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APEFR(%)]、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测定有助于CVA的诊断且与COPD等的鉴别。根据Bayes判别结果,鉴别CVA与COPD的上述病因学指标作用大小依次为Mch—PC20-FEV1、JgE、[△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V1/FVC、FEV1、PEF、MMEF和气道弹性阻力,其中主要为Mch—PC20-FEV1、IgE、[A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