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坦病毒感染者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坦病毒感染存在错综复杂的免疫应答。B淋巴细胞受病毒抗原刺激后,可产生针对不同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因此,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汉坦病毒感染后的抗体应答、抗原交叉反应及B细胞表位定位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汉坦病毒感染存在错综复杂的免疫应答。病毒入侵后,不仅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而且引起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在汉坦病毒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单价汉坦病毒灭活疫苗交叉免疫的中和抗体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价汉坦病毒灭活疫苗交叉免疫的中和抗体应答。方法:直接免疫酶斑减少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在家兔进行单价汉坦病毒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二针基础免疫后1个月,再予另一型单价疫苗加强免疫,诱导较好的两型中和抗体应答,达到双价苗二针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疫苗同型的中和抗体滴度亦显著提高。结论:汉坦病毒灭活疫苗存在交叉体液免疫反应;提示在已接受单价疫苗免疫的人群中进行交叉加强免疫,可能是有效、可靠、经济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4.
汉坦病毒感染存在错综复杂的免疫应答.B淋巴细胞受病毒抗原刺激后,可产生针对不同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因此,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汉坦病毒感染后的抗体应答、抗原交叉反应及B细胞表位定位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HV感染后机体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免疫应答,其中细胞免疫应答是主要的应答方式之一.因此,研究T细胞免疫应答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HV感染后T细胞应答和CTL表位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有关汉坦病毒的定位及相应的病理变化、感染后免疫应答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汉坦病毒宿主动物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由啮齿动物传播。尽管人感染汉坦病毒后能导致2种严重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但啮齿类宿主动物感染后几乎无临床症状,其生长繁殖也不受影响,甚至可以终身携带并排泄病毒。这也使得汉坦病毒与宿主之间形成共进化(co—evolution或co—speciation)。在已发现的20多个血清型和(或)基因型汉坦病毒中,每一型均来自一种或少数几种密切相关的啮齿动物。由于汉坦病毒与宿主动物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宿主动物的种群类型及其分布决定了疫区的性质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8.
汉坦病毒致病性及其结构蛋白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自1976年李镐汪等从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汉坦病毒76—118株以来,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到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目前汉坦病毒已鉴定出多种型别:姬鼠型(Hantaan,HTN)、家鼠型(Seoul,SEO)、Puumala(PUU)、Sin Nombre(SNN)、Dobrave(DOB)等,在我国主要流行型别为HTN和SEO。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Ⅱ型汉坦病毒基因亚型及其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查明河南省Ⅱ型汉坦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在河南省汉坦病毒流行严重的地区,捕捉啮齿类动物,以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标本,应用汉坦病毒型特异性引物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抗原检测阳性的鼠肺标本扩增M和S基因片段上的特异核苷酸序列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褐家鼠、黄胸鼠以及小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Ⅱ型汉坦病毒。序列分析发现河南省主要疫区宿主动物问流行的Ⅱ型汉坦病毒至少存在S1、S2和S3三个亚型,其中S1和S3为河南省汉坦病毒的优势流行基因亚型。结论河南省汉坦病毒的亚型较为复杂,地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0.
一步法提取RNA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汉坦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的基因RNA。同时与细胞分离病毒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用异硫氰酸胍-载体吸附法,一步提取汉坦病毒RNA,将脑腔接种汉坦病毒频临死亡的乳鼠脑制成10%的悬液,并系列稀释,从10^-1到10^-12的12梯度,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够扩增出汉坦病毒H8205株的RNA,说明汉坦病毒H8205株与76-118株的M片段上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  相似文献   

11.
汉坦病毒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病毒,汉坦病毒的基因由L、M、S三个片段构成,分别编码病毒RNA聚合酶,囊膜核蛋白G1和G2及核衣壳蛋白(简称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血清学研究表明,汉坦病毒核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同时NP抗原可以与汉坦病毒内的多种血清型病毒的免疫血清产生交叉反应,表明汉坦病毒的NP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族。有鉴于此,我们对核蛋白的核心区域进行表达和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重组核蛋白进行鉴定,为其应用于诊断抗原提供技术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制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收集汉坦病毒阳性和阴性临床分离株样本,制备汉坦病毒RNA噬菌体模拟样本,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进行核酸序列鉴定。选择合适样本组成参考品并使用不同试剂对参考品进行协作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由20份样本组成,包括阳性参考品5份(PC01~PC05)、阴性参考品11份(NC01~NC11)、精密性参考品2份(R01、R02)以及检出限参考品2份(S01、S05)。其中,检出限参考品1:10梯度稀释后,要求S02、S03为汉坦病毒汉滩型阳性,S06、S07为汉坦病毒汉城型阳性,其余样本不做要求。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经25 ℃室温放置24 h或反复冻融3次均不影响参考品性能。结论 本研究研制了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可应用于相关定性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氨基端约100个氨基酸大多具有亲水性,且能被患者和免疫动物的血清及许多抗汉坦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是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本文就近年来 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欧亚大陆汉坦病毒与啮齿动物间的生态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主要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其主要宿主啮齿动物在多类生境中广泛分布,并且它的各种型别病毒的分布与宿主动物存在特定关系。现从宿主动物栖息地的环境、气候等影响宿主动物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地理生态学角度和汉坦病毒的分子遗传特征方面,阐述HFRS的疫区类型和流行强度,并主要探讨汉坦病毒的地理分布和进化、演化等生物学规律,为汉坦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汉坦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和肺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近年来不断发现新的血清型和基因型。由于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汉坦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感染的病原学问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宋干1病原学上的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登个汉坦病毒感染研究的发展80年代以前,由于汉坦病毒的分离培养未解决,长期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原特征、流行规...  相似文献   

17.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顾先仕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为(-)ssRNA病毒,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大洲。其已知成员病毒分HTN(汉坦病毒,姬鼠型)、SEO(汉城病毒,家鼠型)、PUU(普马拉病毒,型)和P...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在美国西南地区爆发流行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是汉坦病毒感染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其流行发生,地区分布,流行主要因素和临床特征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山区不同生境小兽种类构成及其汉坦病毒(HV)携带状况。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不同生境地区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测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捕获小兽的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抗体阳性状况。结果 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共捕获社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小家鼠、棕背鼠平、褐家鼠、大仓鼠、川西长尾鼩、北小麝鼩9种;不同生境地区小兽密度为3.13%~7.33%,平均5.83%;平均带病毒率为2.83%,抗体阳性率为3.77%。在捕获的9种小兽中,社鼠、黑线姬鼠中查到汉坦病毒抗原或/和抗体,其他鼠无汉坦病毒感染。结论 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小兽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查明吉林省褐家鼠中汉城型汉坦病毒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在吉林省的主要疫区采集啮齿类宿主动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标本,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以RT-PCR法扩增部分M和S基因片段上的核苷酸序列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并分型。结果 褐家鼠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序列分析发现在吉林省主要疫区褐家鼠流行的汉城病毒均为S3亚型,与辽宁、黑龙江省褐家鼠中的病毒株同源性较高,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吉林省褐家鼠主要携带S3亚型的汉城型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