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01-3703
目的观察并分析垂体瘤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肿瘤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对于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能提高垂体瘤疗效,彻底清除肿瘤,减少并发症,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垂体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显微镜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内分泌激素下降率、肿瘤全切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术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经神经内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过去2年接受神经内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86例为观察组,显微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情况;统计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I,根据是否复发分为2亚组,对比2亚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内分泌异常,视力、视野缺损,头痛、眼痛,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辅助治疗等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16.28%)、水电解质紊乱(11.63%)、脑脊液漏(4.65%)与垂体功能低下(4.6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内分泌异常、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与辅助治疗是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与辅助治疗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术后复发与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与手术全切与辅助治疗呈负相关。结论:与经显微镜比较,经神经内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与垂体功能低下。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与辅助治疗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垂体大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效加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为85.71%。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肿瘤患者能有效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自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患者87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随访1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垂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视觉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素(PRL)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质醇(CO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视野平均缺损(MD)值、视野模式标准差(PSD)低于对照组,视野指数(VFI)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垂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恢复,改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100例需行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行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经鼻前庭蝶窦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激素下降程度、肿瘤残留、肿瘤体积减少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率(18.0%)明显少于对照组(34.0%)(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0%明显少于(14.0%)(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P0.05)。结论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良好,并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55-1457
目的研究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瘤患者视功能及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垂体功能及视功能变化。结果术前,两组ACTH、COR、TT4、PSD、MD、VF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PSD、MD水平均降低,VFI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ACTH、TT4、VFI水平高于对照组,COR、PSD、M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能够有效保障垂体功能稳定,显著改善视功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鞍区及斜坡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鞍区垂体瘤及斜坡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 、技巧及优缺点.方法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27例、斜坡肿瘤3例(脊索瘤2例、鼻咽癌1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CT/MRI扫描及内分泌检查.结果 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随访2年复发3例;并发症:尿崩11例,脑脊液漏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鞍区及斜坡肿瘤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较小、视野清晰、切除范围较广、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能成为今后垂体瘤及斜坡肿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及要点。[方法]对40例鞍区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时关键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体会。[结果]40例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肿瘤全切40例,3例病人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出现短期脑脊液漏,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疗效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病人恢复快,均痊愈出院。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减少到了最低程度。[结论]成熟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的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黏膜组和鼻内镜组各34例。黏膜组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鼻内镜组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垂体功能、视觉功能、激素水平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黏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鼻内镜组(P<0.05);术后1 d及术后30 d,黏膜组血浆皮质醇(Cor)水平低于鼻内镜组;术后30 d,黏膜组总甲状腺素(T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高于鼻内镜组(P<0.05);术后30 d,黏膜组患者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水平高于鼻内镜组,视野模式标准差(PSD)低于鼻内镜组(P<0.05);手术后,黏膜组患者催乳素(PRL)水平低于鼻内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相比,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孙伟  孙勇  张海龙 《临床医学》2023,(11):24-27
目的 比较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3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对照组56例行经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与围术期指标(肿瘤全切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应激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激素水平[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生长激素(GH)]。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hs-CRP、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PRL、ACTH及G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垂体瘤的治疗中,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应激反应及改善激素水平等方面的效果均...  相似文献   

12.
陈骅  林忠  李英斌 《中国综合临床》2009,25(8):1088-109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蝾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共治疗垂体瘤17例,术前均行影像学(CT和MRI)及内分泌激素检查,且均在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17例均获得2~8个月的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12例(70.6%),次全切除3例(17.6%),部分切除2例(11.8%).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5例(88.2%),术后复查内分泌激素均有所改善.4例(23.5%)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鼻腔出血、脑脊液漏和尿崩症.结论 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随着其相关设备和器械的进步,该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蝾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共治疗垂体瘤17例,术前均行影像学(CT和MRI)及内分泌激素检查,且均在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17例均获得2~8个月的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12例(70.6%),次全切除3例(17.6%),部分切除2例(11.8%).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5例(88.2%),术后复查内分泌激素均有所改善.4例(23.5%)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鼻腔出血、脑脊液漏和尿崩症.结论 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随着其相关设备和器械的进步,该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镜控制下经鼻-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 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9例。结果 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1例,尿崩、高热、意识障碍1例。无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照明良好、视野开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24-1926
探究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96例垂体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实施经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生长激素(GH)与泌乳素(PRL)水平。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H、PR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垂体瘤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能有效降低生长激素与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分析15例垂体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15例手术医护配合默契,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密切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经手术切除的211例垂体瘤患者资料。其中,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12例(A组),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99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出院前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24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不同(Z=2.14,P=0.032),A组达到全切比例明显高于B组(79.5%vs 67.7%,P=0.037);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93.6±26.7)vs(79.8±20.2)min,t=4.26,P=0.000],A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7.9±2.5)vs(10.2±4.3)d,t=4.67,P=0.000],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5.4%vs 14.1%,χ~2=4.73,P=0.030)。两组术后激素水平下降程度不同(Z=2.42,P=0.016),A组出院前激素复常率明显高于B组(82.2%vs 66.7%,χ~2=6.09,P=0.014),出院前A组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素腺瘤患者激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B组[(43.2±10.5)vs(33.5±9.1)ng/ml、(26.0±8.8)vs(20.2±7.0)pmol/L、(11.0±3.9)vs(8.7±3.2)μg/L,t=3.60、t=2.65、t=2.12,均P0.05]。两组术后24周临床症状缓解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较显微镜手术垂体瘤切除效率更高,手术并发症更少,更有助于术后激素水平的复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62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行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拟行经蝶入路肿瘤切除的垂体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术前佤时、住院时长、治疗花费及患者好评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费用、术前候时、住院总时长及对疾病的了解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术前候时、住院时长及治疗花费明显降低,对患者好评度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97-298
选取42例于我院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患者定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严格地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术后将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显示为95.24%,对照组为38.1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显微镜,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效果更为显著,该手术方法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而且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