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广州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两种不同试验方法的交叉配型并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特异性。方法对62名临床不同疾病类型血小板输注>2次的患者分别做流式细胞血小板交叉配型(Flow-XM)试验和经典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NIH-CDC)试验,并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结果 6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通过NIH-CDC试验,得出血小板配型阳性标本22例,阳性率为35.48%;Flow-XM试验比NIH-CDC试验阳性检出率高,为70.97%,两种配型结果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配型阳性患者的HLA抗体特异性,除2例为阴性外,其余都证实存在针对供者的HLA抗体。结论 Flow-XM试验对于检测HLA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的200例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将无输血史100例作为甲组,有输血史100例作为乙组,对比两组HLA+HPA抗体阳性率、HPA阳性率、HLA阳性率、总阳性率。对于8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5例(丙组)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后的配合性输注,35例(丁组)实施随机血小板输注。对比丙组、丁组输注血小板1h、24h后CCI以及输注效果。结果甲组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显著比乙组低,P0.05。丙组输注血小板1h、24h后CCI以及输注有效率均显著比丁组高,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极易出现血小板抗体,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可显著提高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途径 ,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选择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阳性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 2 0例 ,给予作补体依赖交叉试验 (CDC) ,从随意献血者中选出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结果】所有患者从血小板输注无效转为有效 ,LCT阳性率也逐渐下降至消失 ,使血小板输注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CDC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逆转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HLA抗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动态监测患者HLA抗体情况 ,了解HLA抗体在解决血小板无效输注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各医院送检随机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在行交叉淋巴细胞毒实验配型血小板的同时 ,用ELISA法检测其HLA抗体及其强度。结果 在 90例随机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中 ,HLA抗体阳性率为 6 3% ;未成人组与成人组之间HL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动态观察 4例长期输注血小板患者 ,其HLA抗体强度随输注交叉淋巴细胞毒实验配型血小板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结论 当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时 ,应首先检测其HLA抗体 ,如为幼儿应重点考虑使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的非免疫因素 ;对长期输注血小板患者 ,应动态观察HLA抗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朱奕  伍昌林  党鑫堂  李岚 《医学综述》2012,(22):3901-3902
目的分析配合试验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我院85例5次以上输血(至少2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观察血小板配合性输注的效果。结果 85例多次输血患者发生PTR 15例(17.65%),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9例(60%),成功配型6例(66.67%)。结论血小板抗体可直接导致PTR,配合性输注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2.6%;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和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r2=0.85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45次后CCI值和输注配型血小板30次后CC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输血3次以上的血小板输注患者,应用固定凝集法检测器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34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进行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观察患者1h后和24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观察患者的输注效果,比较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的输注疗效。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4.17%),ABO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患者之间的抗体阳性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效果显著优于随机输注(P0.05)。结论≥3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应积极检验血小板抗体,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交叉配型,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血液消耗。  相似文献   

8.
周建月  韦喜敢  梁春峰  杨海燕 《重庆医学》2011,40(34):3503-3505
目的了解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对血小板在临床输注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该院9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然后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结果抗体阳性35例,占检测总数35.7%(35/98),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31例,占检测总数31.6%(31/98),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1例,占检测总数1.0%(1/98),HLA和HPA抗体共存3例,占检测总数3.1%(3/98)。含HLA免疫性抗体者交叉配血需要筛选献血员人数5~10名,含HPA抗体者交叉配血需筛选的献血员人数100名以上,而含HPA和HLA共存抗体者交叉配血需筛选的献血员人数最多达200名以上。结论血小板单一HLA抗体阳性的患者寻找供血员较含HPA抗体容易,单一HPA抗体及HPA和HLA混合抗体配血较难。血小板抗体是PTR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PTR应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合性输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临床医师有效地把握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指征。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8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结合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中由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为59例(67.8%)。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为免疫因素,因此提倡对需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输血,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以提高输注疗效。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分别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和配型血小板,计算1 h和24 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65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和52例阳性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后1 h和24 h C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输血导致血小板同种抗体的产生,血小板交叉配型能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