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目的 评价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15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戴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6~12月,观察口腔发育状况,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代表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SNA、SNB、NP-FH矫治前后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ANB、U1-SN、L1-MP矫治前后改变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鼻唇角趋于正常,软组织外貌得到改善.结论 FRⅢ型功能调节器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方法选择15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戴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6~12月,观察口腔发育状况,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代表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SNA、SNB、NP-FH矫治前后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ANB、U1-SN、L1-MP矫治前后改变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鼻唇角趋于正常,软组织外貌得到改善。结论 FRⅢ型功能调节器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上领快速腭开展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研究.方法:对32例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治疗后SNA,ANB角显著增加,A点前移,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快速腭开展和前方牵引有利于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的骨骼和侧面外形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III类错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安氏III类错验患者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进过治疗,前牙反覆(牙合)反覆盖得到纠正,磨牙达到中性关系。SNA角、SNB角、NP—FH角、ANB角、MP—FH角和上下牙倾斜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及替牙期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分析其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于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的18例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病例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后SNA角、ANB角增加,SNB角┻-T角减小。结论:FR-Ⅲ功能矫治器在短期内解除前牙锁结关系,并且由于肌力的作用,使矫治后软组织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正畸临床中选择替牙期的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5名,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进行Ⅰ期矫治,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在该期治疗结束时SNA、U1-SN、U1-NA、ANB、Y轴角增大;SNB、L1-NB、L1-MP减小。结论:FRⅢ型功能矫治器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的一种理想矫治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及替牙期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分析其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于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的18例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病例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后SNA角、ANB角增加,SNB角⊥-T角减小.结论:FR-Ⅲ功能矫治器在短期内解除前牙锁结关系,并且由于肌力的作用,使矫治后软组织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环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2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用带环粘结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覆(牙合)覆盖正常,反映上颌骨失状向生长(SNA)和上下颌骨前后向(ANB)的指标明显增加,而反映下颌骨失状向生长(SNB)和下颌骨长度(Go-Gn)的指标则没有明显增长。鼻唇角趋于正常,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带环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骨明显向前发育,下颌骨生长受到抑制,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姜丽梅 《中外医疗》2010,29(34):80-80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范围5~10岁,平均年龄8.1岁,患者前牙反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矫治前牙骨性反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1°,ANB角增大3.0°,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郭祖胜 《当代医学》2010,16(36):75-76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23例,男9例,女性14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合及开合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开合及反合,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54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摄取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与北京大学正常牙合样本库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获取其牙槽厚度的特征,对样本病例的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测量值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将患者分成4 组,(1)A 组:ANB 角<-4°,SN-MP角≤ 37.7°,11例;(2)B 组:ANB 角≥-4°,SN MP角≤ 37.7°,16例;(3)C 组:ANB 角<-4°,SN MP角>37.7°,14例;(4)D 组:ANB 角≥-4°,SN- MP角> 37.7°,13例。通过头影测量的方法,对4组前牙牙槽骨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方法。结果: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上、下前牙区牙槽厚度均较正常牙合小(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垂直向骨型均与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而矢状向骨型与下前牙牙槽骨厚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按不同骨型分组的4组病例在前牙牙槽骨厚度特征方面,下前牙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均显示C、D组患者小于B组(LP,LW,P<0.05);对于上前牙牙槽骨总厚度,C组较B组明显小[UW (uppe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分别为7.86、9.05 mm]。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前牙区牙槽厚度均较正常牙合小;不同骨面型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有所不同,在对其进行前牙去代偿时尚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OMY自锁矫治技术对非拔牙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患者,诊断为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毛氏Ⅱ1+Ⅰ1类错(牙合)、高角、面部不对称,应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达到中性(牙合)关系;矫治后SNA、SNB和ANB无明显变化,上前牙唇倾度增加10°,达到正常值;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牙槽骨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较矫治前有所增加。结论:临床上对于前牙反(牙合)伴牙列中度拥挤非拔牙患者,可考虑采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通过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来改善前牙反(牙合)牙列拥挤,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2月我科收治 1例 18岁以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采用正畸掩饰性矫治方法 ,取得满意的效果。1 病例摘要患者男 ,19岁。Ⅲ类面型即面部侧貌为轻度凹面型 ,磨牙为近中关系 ,前牙反牙合 ,下前牙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 :3|3唇侧向错位。X线头影示 :SNA 78° ,SNB 81° ,ANB- 3°,反复牙合Ⅱ°,反覆盖Ⅰ°。诊断 :安氏Ⅲ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目标 :(1)内收下牙列开展上前牙 ,矫治前牙反牙合。(2 )促后牙齿槽骨长高 ,使下颌骨产生向下、向后旋转 ,从而达到矫正下颌前突的效果 ,促成安氏Ⅰ类关系。 (3)保持治疗后咬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6~10岁,平均年龄8.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盼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德胜 《海南医学》2010,21(9):89-90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6-13岁替牙期骨性反患者,运用上颌固定快速扩弓器扩弓并配合面具支架进行上颌前方牵引,在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解除了前牙反情况,覆覆盖正常,患者矫治前后相关软硬组织指标发生明显变化,SNA角、ANB角显著增大,SNB角减小,MP-SN角增大,患者上颌骨矢状向增长显著,下颌骨发生向下向后旋转,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能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并使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从而有效地解除了患者的Ⅲ类骨面畸形,使患者的面貌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FR-Ⅲ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对19例替牙期、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代表上下牙齿、颌骨位置关系的SNA、SNB、ANB、⊥-NA、⊥-NB、⊥-⊥、面角、颌凸角等数值明显改变.结论 FR-Ⅲ功能调节器矫正安氏Ⅲ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