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薄层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磁共振三维薄层扫描的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其32例对照人员,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患者组及其对照组三叉神经毗邻解剖改变作出诊断意见,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侧受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26侧(76.5%),受肿瘤压迫3侧(8.8%),正常侧和对照组双侧共与血管密切接触7侧(7.1%),未见肿瘤压迫。②压迫三叉神经的常见血管为小脑上动脉16侧(47.1%),小脑前下动脉5侧(14.7%),无法确定的血管4侧(11.8%)。③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发生三叉神经痛的相对危险度为9.74。④9例手术结果证实,6例三叉神经痛由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引起,3例三叉神经疼由肿瘤压迫引起。结论磁共振平扫及三维薄层成像是目前诊断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主要病因是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少数为肿瘤压迫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9例,术前行MRTA扫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 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3D-FIESTA、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即阳性分别为55例(79.7%)、58例(84.1%)和65例(94.2%),显示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分别为4例(5.8%)、6例(8.7%)和15例(21.7%)。3D-FIESTA与3D-TOFSPGR显示三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FIESTA与3D-CE-TOF-SPGR、3D-TOF-SPGR与3D-CE-TOF-SPGR序列显示三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TA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3D-CE-TOF-SPGR序列能提高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临近血管的关系;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患者MRI显示症状侧存在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9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均由手术证实)。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54例。(2)根据手术结果,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52/58)和90.9%(50/55)。6例阴性患者术中5例发现责任血管压迫,阴性符合率为16.7%(1/6)。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段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3D-TOF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病因诊断、术前评估及指导术巾对责任血管的来源及其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8例患者MRI显示症状侧存在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9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均由手术证实).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54例.(2)根据手术结果,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52/58)和90.9%(50/55).6例阴性患者术中5例发现责任血管压迫,阴性符合率为16.7%(1/6).结论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段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3D-TOF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病因诊断、术前评估及指导术中对责任血管的来源及其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准确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部MRI平扫及3D-SPACE序列扫描,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3D-SPACE序列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寻找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且所有患者最终诊断经微血管减压术证实。结果24例患者中,症状侧血管神经Ⅰ型3例(12.5%),Ⅱ型16例(66.7%),Ⅲ型5例(20.8%);而无症状侧Ⅰ型17例(70.8%),Ⅱ型7例(29.2%),Ⅲ型0例(0.00%);双侧压迫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脑池段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前行MR检查,在3D-TOF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6.4%(76/88),非症状侧阳性率12.5%(11/8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83例(94.3%),未压迫神经者5例(5.7%),3D-TOF诊断符合率97.6%(81/83)。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81例(92.0%)。结论 MR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IESTA和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并选取最优化扫描方法。方法: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均使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扰相位梯度回波(3D-TOF),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2种方法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解剖走行的特点。结果: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3例三叉神经瘤,1例听神经瘤,其余28例MRI均诊断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22例经手术证实。在2种序列扫描中均显示三叉神经有症状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其中有3例患者无症状侧也存在邻近血管压迫。结论:3D-FIESTA序列信噪比高,显示三叉神经全程效果好;3D-TOF序列显示血管为高信号,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走行和分支。3D-FIESTA序列和3D-TOF序列各有优势,2种方法组合是目前检查三叉神经痛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同时显示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的解剖关系及其解剖走行,为微血管加压术提供术前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8.
喻雯  胡兴越  倪建芳  金珏  陈颖 《浙江医学》2016,38(18):1487-149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的三维时间飞跃序列(3D-TOF)联合三维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3D-FIESTA)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以及责任血管构成和易诱发三叉神经痛的血管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80例非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和3D-FIESTA磁共振图像。将三叉神经痛患者患侧106侧作为患侧组,健侧104侧作为健侧组,非三叉神经痛患者双侧160侧作为对照组;针对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5个型(无血管、远离、接近、接触、压迫);比较各组间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责任血管构成等差异。结果健侧组与对照组神经与血管关系分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组神经与血管关系阳性率(接触+受压变形)为75.47%,明显高于健侧组15.38%和对照组16.25%(P<0.05)。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占71.25%,小脑前下动脉(AICA)占20.00%,单纯基底动脉(BA)占2.50%,BA联合SCA占3.75%,SCA联合AICA占1.25%,静脉占1.25%。结论磁共振3D-TOF联合3D-FIESTA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因,主要责任血管为SCA。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桥小脑角区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及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178例,面肌痉挛32例)术前MRTA影像学表现及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所见责任血管结果。结果:MRTA重建可以直观地显示桥小脑角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的图像。再现局部脑神经与血管解剖结构。210例症状侧术前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157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密切者为35侧,共192侧,敏感性为91.496。手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202侧,其中动脉责任血管187侧,静脉责任血管9侧,动静脉双重责任7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8.7%、(155/157)和94.3%(33/35),其余4侧仅见蛛网膜增厚,而血管与神经之间接触不密切。MRTA未能发现但手术中证实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者14侧,其责任血管均为静脉或小动脉。结论:高分辨MRTA成像结合3D后处理重建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对明确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筛选手术病人及优化MVD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3D-TSE序列研究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运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 (3D- TSE)序列研究无三叉神经痛者的三叉神经脑池段与邻近血管关系。 方法 :分析 5 0例无三叉神经痛者 3D- TSE图像 ,分别观察双侧三叉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血管影 ,并测定三叉神经长轴与邻近血管的距离。结果 :5 0例患者 10 0侧三叉神经中 ,周围无血管的三叉神经占 5 5 % ,其中 17例双侧三叉神经周围均无血管。在周围有血管的三叉神经中 ,接触占 11% ,接近占 2 0 % ,远离占 14 %。 结论:3D- TSE序列能够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走行、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是显示三叉神经与毗邻血管的准确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1.
探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的应用价值。应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本院30例血管压迫性TN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诊断,观察每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经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患者后期的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结果相吻合,TN的一侧图像可显示出血管受到压迫,而未出现三叉神经痛的一侧其图像显示出血管未受到压迫,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较为明显地将患者血管的压迫情况及临床症状统一地展示出来。说明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有效辨别血管压迫性TN患者的责任动、静脉与神经的毗邻关系,可显著提高血管压迫性TN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为MVD治疗TN提供更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田的探讨飞利浦1.5TMRB_FFE成像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显示、走行及与周边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MR扫描仪B_FFE序列对10例(男4例女6例)三叉神经患者进行MR检查,并由两名放射学医师进行诊断。观察三叉神经的形态、走行,并根据三维平面重建多角度显示三又神经与血管关系。结朵三叉神经在B_FFE序列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10例均显示小脑上动脉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10例均由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B_FFE戍像序列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走行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对比增强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3D-CE-TOF-SPGR)序列对恩施地区无三叉神经痛土家族人群受检者脑池段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无三叉神经痛的恩施土家族体检者50例行增强轴位3D-TOF-SPGR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了解双侧脑池段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观察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并与文献报道的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所有受检者50例100侧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显示清楚,根据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距离的远近分成分离、接触、压迫三种情况,分离74侧(74%)、接触24侧(24%),压迫2侧(2%);结果与文献报道的非少数民族地区无三叉神经痛者研究结果(分离77侧,占77%,接触23侧,占23%)进行比较,经χ2检验,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及压迫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3,P=0.6218)。 结论 3D-CE-TOF-SPGR序列可用于显示、研究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非少数民族人群与恩施土家族人群在无三叉神经痛者三叉神经与邻近微血管接触及压迫率无差异,此结果可为恩施少数民族群体三叉神经痛病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场3T磁共振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纳入研究,术前均行3D-FIESTA联合3D-TOF-MRA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3例中术前MRI诊断和术中金标准诊断动脉血管压迫阳性分别是52例(82.5%)和55例(8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其中术前MRI判读压迫40例,接触9例,可疑接触3例,责任血管包括来自小脑上动脉的21例(40.38%),小脑前下动脉的12例(23.07%),小脑后下动脉6例(11.53%),椎-基底动脉的8例(13.56%),三叉神经周围有明确的血管影但来源不明的5例(9.61%)。术中发现, 23例(41.82%)责任血管来自小脑上动脉,14例(25.46%)来自小脑前下动脉,5例(9.09%)来自小脑后下动脉,9例(16.36%)来自椎-基底动脉的, 4例(7.27%)来自无名血管的压迫。对照手术结果,63例中,术前MRI结果(责任血管判定错误或阴性)与术中诊断不符15例(23.81%),术前无压迫而术中表现为小脑上动脉压迫3例(4.76%),小脑后下动脉1例(1.59%),椎-基底动脉2例(2.17%),静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4例(6.35%),其余5例(7.94%)为责任血管判定不符。结论:利用高场3T磁共振的3D-FIESTA技术联合3D-TOF-MRA成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以清晰分辨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帮助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受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责任血管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血管相关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平扫、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分析MRI显示病变责任血管,并追踪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责任血管,右侧22例,左侧16例,分别为小脑上动脉25例,小脑下前动脉9例,小脑下后动脉3例,椎动脉1例。结论:MRI 3DTOF和3D-FIEST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显示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临床术前准备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 3D-SPACE)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TOF-MRA)融合技术在行伽马刀治疗前对三叉神经显示、定位的精准性。方法 选取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拟行伽马刀治疗的患者28例,均行3D-SPACE及3D-TOF-MRA成像,观察三叉神经颅内段与邻近神经血管的关系,评估术前两种序列融合技术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检出率及精准性。结果 28例患者中,3D-SPACE联合3D-TOF-MRA序列融合技术检出有症状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28例,其中右侧17例(2级2例,3级8例,4级7例),左侧11例(3级3例,4级8例),检出率为100%。结论 3D-SPACE联合3D-TOF-MRA序列融合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三叉神经颅内段与周围神经血管的位置关系,为伽马刀治疗靶区勾画可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