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群的免疫学研究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研究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抗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但已有报道将部分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在以猕猴为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由于动物品系及实验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组应用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APAAP染色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猕猴淋巴细胞分化抗原、MHC抗原、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和活化抗  相似文献   

2.
E—玫瑰花结法(简称E—花结法)是目前实验室用于检测人体T淋巴细胞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开展检测人体T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简称ANAE法)比E—花结法有更多的优点。我们用ANAE法和E—花结法同时对照检测了97例肝炎患者并进行了结果比较,以探讨ANAE法的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标本采自泸州天燃气化工厂、西南化工研究院、第七化工建筑公司的97名肝炎病患者。采用肘静脉采血,同时做ANAE法和E—花结法对照检测。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酸性萘乙酸醋酸(ANAE)染色法是鉴定T淋巴细胞的一种较简便的方法,淋巴细胞的ANAE活性是否呈阳性可以作区分T、B细胞的标志。鉴于615近交系小鼠已较广泛地用于生物医学特别是实验肿瘤学的研究,因此,我们采用ANAE染色法(涂片及冰冻切片)检测了615系小鼠外周血及淋巴样器官中的T和B淋巴细胞,为开展肿瘤免疫学及免疫药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615小鼠T、B细胞的正常值和正常分布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氟化物免疫毒性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氟化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运用MTT比色法、免疫荧光技术、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实验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活性、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当氟离子浓度达30PPM时,即可抑制白细胞介素2活性、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论提示氟化钠具有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水提取物(LEG—I)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IL-2和TNF—α的作用。方法:运用噻唑兰比色(MTT)法检测LEG—I对静止状态及刀豆蛋白A(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经LEG—I作用的淋巴细胞周期进行分析;分别用MTT法和ELISA检测LEG—I刺激后静止及活化淋巴细胞分泌TNF—OL和IL-2的水平。结果:LEG—I可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以及被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相比空白对照组,LEG—I组的G0/G1期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而S期和G2/M期比例增加(P〈0.01);LEG—I对静止状态的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2无作用,而使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的分泌增加(P〈0.01)。结论:LEG—I在免疫激活或免疫增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楼翔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48-49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为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6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检测时间及检测成本。结果RT—PCR检出率为95.0%,菌培养法检出率为70.0%,染色法检出率为55.0%。RT-PCR检出率高于菌培养法及染色法;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染色法,染色法检出时间低于菌培养法及RT-PCR法,且检测成本低于菌培养法及RT—PCR法;RT—PCR法检出时间低于菌培养法,但检出成本高于菌培养法。结论不同的检测方法痰液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存在差异,应依据临床用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应用3种丝裂原分别激活各淋巴细胞亚群,用放射性同位素掺入实验测定其转化能力。实验表明,肾病患儿活动期PHA 激活的T 淋巴细胞~3H—TdR 掺入降低,病情缓解后掺入接近正常,反映了肾病的发病与细胞免疫力下降有关。LPS 细胞和Con A 细胞的转化能力增强,说明肾病时B 淋巴细胞系统的功能激活。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75年Mueller建立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以来,国内相继对其试验方法和临床意义进行了改良和探讨,认为这是一种区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目前有关麻风患者T淋巴细胞ANAE检验报道极少,为此,我们对98例麻风患者进行了检测,并与80名健康人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测定人末梢血中T淋巴细胞,以非免疫性的绵羊红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最为常用。此法虽简单、可靠,但较费时。自发现酸性α-醋酸萘酯酯酶(Acid α—Naphtyl Acltate Esterase简称ANAE)染色对小白鼠T淋巴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以来。不少学者相继报道ANAE染色对人的T淋巴细胞也具有特异性,应用本染色法对40例健康志愿献血者的血标本作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的同时也作ANAE染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3H—TdR 掺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稀释的猪胸腺素对正常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3)和10~(-4)稀释的猪胸腺素是刺激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和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最适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而原液对淋转则未表现出抑制或促进作用。本试验还对作用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1975年Mueller用酸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法(简称ANAE)区分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1977年Kulenkampff应用ANAE染色法观察了人类的淋巴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戴传得等应用此法对白血病的类型进行了鉴别,但广州地区尚未见报道。本文用ANAE染色法对30例白血病骨髓血细胞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白血病患者30例,均经临床和血片、骨髓片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在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的作用下,激活并转化为“母细胞”。PHA激活的是T淋巴细胞,B细胞则不受其影响。T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细胞免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用PHA体外激活淋巴细胞,引起淋巴细胞转化,应用于肿瘤的予后与治疗,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淋巴细胞体外激活的效应,即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可用两种方法检测:一种是以形态变化作指标,另一种是3~H——TdR的方法来检测。测定的体外培养后第3天或第5天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不同研究者虽有差异,大约为55—90%,平均近70%。国内目前  相似文献   

13.
用PHA刺激癌症病人和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两组转化的和未转化的淋巴细胞进行了ANAE染色与Ea花结形成的研究。试验证明:1病人组转化细胞的淋转率、双标反应阳性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2两组转化的与病人组未转化的细胞,其双标反应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3病人组未转化细胞巾成花细胞的ANAE(—)%增加极为显著,ANAE(—)细胞的Ea成花率非常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应用淋转试验结合双标反应的同时,检测病人未转化淋巴细胞的双标反应,可能更全面地反映病人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ANAE)酶标染色法观察雷公藤主要植化成分对大鼠T、B淋巴细胞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用药:从雷公藤生药根皮中分离提取  相似文献   

15.
<正> 为进一步探讨在免疫反应过程中,B淋巴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变化及其与抗体产生之间的关系,作者用荧光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免疫的家兔膕窝淋巴结涂片进行了一系列观察。 由小淋巴细胞转化的母细胞体积增大,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荧光。大母细胞呈现亮桔红色荧光。以甲绿—派郎宁染色时,母细胞嗜派郎宁阳性。向浆细胞分化的各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作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已广泛应用。1975年以来,我们在既往常用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制备染色体标本的简易方法,应用微量全血在体外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使采血量由2~5ml减少到0.1~0.2ml,对操作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并且应用这一方法,对健康输血者、慢性气管炎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7.
取Wistar大白鼠(体重280—320g)34只,雄雌各半,用10只作白细胞分类计数,其余24只用酸性α—荼酚醋酸酯酶(ANAE)染色法检测周围血中的T淋巴细胞。测完正常值后,全部大白鼠按每只0.4ml/次×5腹腔内注射生脉液,每次注射间隔5天。末次注射后一周之内重复上述检测,进行自身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生脉液能显著增加机体特异和非特异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数量。按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推论。人参制剂可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淋巴瘤样肉芽肿与韦格内肉芽肿临床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务芳  蒋明  赵岩 《北京医学》2005,27(1):15-17
目的 总结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 phom atoid granulom atosis,LG)与韦格内肉芽肿( egener granulo Wm atosis,W G)的临床特点,从临床上加以鉴别。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与北京协和医院 1989 年以来收治的 6 例 LG和20 例 W G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在 LG 中较常见,流涕、鼻衄及关节痛以W G 为多,肺受累以 LG 为多,耳鼻喉、眼及肾病变在 W G 中明显增多,皮肤受损两者相似。W G 患者常有 c-ANCA 阳性及尿沉渣异常。 LG X 线胸片为双侧多发结节,边界不清,多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G 则为双侧多发边界清晰W的结节, 易形成空洞,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可肿大。LG 病理改变为血管中心性淋巴增生性病变, 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不同数量大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而在 W G 中可见坏死性血管炎及大量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细胞浸润形成的肉芽肿, 部分有多核巨细胞。W G 经治疗后, 多数患者病情缓解; 则疗效不佳。 结论 LG 和 W G 在临 LG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影像及病理诸方面的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 T淋巴细胞是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检测方法是采用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实验(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RFC)及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NAE)。两法系测定T淋巴细胞和鉴別非T淋巴细胞,这在国內外已有不少报道。便两法分别作为检测T淋巴细胞特异性如何?是否能充分检测出参予机体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我们认为有讨论的必要。在实践中,作者摸索出一种把两法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即将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实验制作好后的片子再进行酸性酯酶染色。经多次实验证实:染色清晰,便于观察,方法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T淋巴细胞酯酶活性检测法的改进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荼酯酶(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简称ANAE)活性检测法(或称染色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小鼠及人类外周血、脑脊液、关节滑膜洗脱液和组织切片中T淋巴细胞的检测。此法与E玫瑰花试验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如作为实验免疫和临床免疫中的常规方法仍嫌繁琐,条件尚不稳定,固定剂、酸硷度、孵育时间、底物和复染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