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并探讨C-6位芳甲基上引入溴原子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溴代反应,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和3,5-二溴-4-羟基苯甲醛,再将溴代的4-羟基苯甲醛与乙酰甘氨酸经Erlenmeyer-Plchl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采用Ellman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经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8个化合物在10μmol.L-1浓度水平抑制活性超过了40%。结论在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母核C-6位芳甲基中引入溴原子的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普遍具有较高的AChE抑制活性,并且引入2个溴原子的化合物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引入1个溴原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Zhang BS  Ye XL  Chen Z  Yao B  Tan P  Li XG 《药学学报》2011,46(7):811-817
为了研究甲基橙皮素-7-烷基醚同系物的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甲基橙皮苷(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出甲基橙皮素(2)、甲基橙皮素-7-乙基醚(3)、7-正丁基醚(4)、7-正己基醚(5)、7-正辛基醚(6)、7-正癸基醚(7)、7-正十二烷基醚(8)、7-正十四烷基醚(9)和7-正十六烷基醚(10)9个新化合物,用UV、1H NMR、MS和HR-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同时采用氟氏完全佐剂(FCA)致小鼠关节炎实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新合成化合物口服给药300 mg.kg·1.d·1时在体内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烷基链的增长,醚化衍生物的抗炎作用先增强后降低。化合物6、7、8在给药25天时,对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的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1.9%、38.5%和39.1%;对血清中的COX-2的浓度分别为79.3、75.4和73.9 ng.L·1;对血清中的PGE2的浓度分别为275.4、258.9和242.6 ng.L·1。化合物6、7在给药5天时,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2.4%和41.5%。化合物6、7、8相比甲基橙皮苷先导化合物,抗炎活性得到了提高,对...  相似文献   

3.
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发酵产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最终从E. sorghinum 1-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甲氧基甲基-2-环己烯-1-酮(1)、(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甲基-2-环己烯-1-酮(2)、(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羟基甲基-2-环己烯-1-酮(3)、(-)-gabosine E (4)、theobroxide (5)、3-氯代龙胆醇(6)和3-羟基苯甲醇(7)。其中化合物1~5是顶环氧菌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和7是苯酚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2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6对金葡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混合培养的海洋软珊瑚共附生真菌中获得具新颖结构、良好活性的杂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大米培养基对两株软珊瑚共附生曲霉属真菌EGF7-0-1和EGF15-0-3进行共培养;根据杂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在GNPS和TLC的共同指导下,运用多种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对其杂萜类成分进行目标导向分离;通过NMR、(HR)MS和ORD等技术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C-MSn和GNPS技术分析比较获得的杂萜类成分在两株真菌共培养及EGF7-0-1单培养中的含量。结果 从两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EGF7-0-1和EGF15-0-3共培养的大米培养基中共分离得到7个杂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terretonin (1)、terretonin A (2)、terretonin D1 (3)、terretonin H (4)、terrentoxin E (5)、aperterpene N (6)和asperterpene J (7)。LC-MSn和GNPS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条件下杂萜类化合物更为丰富。结论 化合物1-7均为具6/6/6骈并骨架的DMOA(即3,5-二甲基苔色酸)途径衍生而成的杂萜。与菌株EGF7-0-1单培养相比,两株真菌共培养可以诱导产生丰富的杂萜,为进一步新颖杂萜类化合物的挖掘提供支持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株地衣内生真菌Sporormiella irregularis(No.71-11-4-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其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光谱学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甾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3,7-epoxy-5,10∶8,9-disecoergosta-9(10),22-diene-5,8-dione(1)、22E-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7α-diol(2)、22E-5α,6α-epoxyergosta-8(9),22-diene-3β,7α-diol(3)、22E-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3β-ol(4)、22E-3β-hydroxy-5α,6α-epoxyergosta-22-en-7-one(5)、22E-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6)、22E-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3β,5α-diol(7)、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22E-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9)。结论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属于5,10∶8,9二裂甾体;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Sporormiell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20个2,5(6)-双取代环戊(己)酮类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WB852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0个2-取代胺甲基-5(6)-(E)-取代亚甲基环戊(己)酮盐酸盐类化合物。利用MTT法对其中17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所用肿瘤细胞株为人乳腺癌细胞T47D、MCF-7、MCF-7/Adr;通过Habig的酶动力学方法,测试了部分目标化合物细胞外对GSTπ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0个2-取代胺甲基-5(6)-(E)-取代亚甲基环戊(己)酮盐酸盐类化合物,其中16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MS和IR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活性,A-16、A-17、A-18、A-19等4个化合物活性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9个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GSTπ的活性,其中A-4、8、9、11和15等5个化合物对GSTπ的抑制作用强于WB852。取代胺甲基部分、取代亚甲基侧链的改变以及环的大小对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对GSTπ的抑制作用。A-16、A-17、A-18、A-19对MCF-7/Adr的生长抑制作用与WB852相当,但均低于对MCF-7细胞的活性,对耐药细胞的活性与GSTπ抑制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在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母核C-3位苯环侧链中引入二乙胺基团的3-(氨基烷氧基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以取代的苯甲醛和乙酰甘氨酸为初始原料,经Erlenmeyer-Plchl反应、缩合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生成6-芳甲基-3-硫代-1,2,4-三嗪-5(2H)-酮类化合物,再与取代的α-氯代苯乙酮反应,得到6-芳甲基-3-(羟基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以芳基乙烯为原料,经温和的氧化反应、缩合反应得到3,4-二氢-6-芳基-3-硫代-1,2,4-三嗪-5(2H)-酮类化合物,再与取代的α-氯代苯乙酮在乙酸中反应得到6-芳基-3-(羟基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两条合成路线得到的3-(羟基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进一步经Williamson反应制备得到10个3-(烷氧基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采用Ellman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根据前期已筛选化合物的活性数据和总结出的初步构效关系,设计并合成了10个C-3位苯环侧链中含有二乙胺基团的3-(氨基烷氧基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7个化合物在10μmol.L-1浓度水平抑制活性超过了50%。结论根据体外重组人源AChE(rhAChE)抑制活性的测试结果,发现C-3位苯环侧链中含有二乙胺基团的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rh-AChE抑制活性。在这一位置的侧链中引入二乙胺基团,可以增强化合物对rhAChE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β-苯甲酰-γ-丁内酯(1a)和β-噻吩甲酰-γ-丁内酯(1b)为原料合成6-苯基-5-羟甲基-3(2H)-4,5-二氢哒嗪酮(2a)和6-(2-噻吩基)-5-羟甲基-3(2H)-4,5-二氢哒嗪酮(2b);将2a脱氢得6-苯基-5-羟甲基-3(2H)-哒嗪酮(5);将化合物5氧化得5位为甲醛基取代的化合物6,将6氧化为5位为羧基取代的化合物8;将2a氧化成5位为甲醛基取代的化合物7,将7氧化为5位为羧基取代的化合物9。通过体外进行各化合物对由ADP、凝血酶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实验来评价其活性强度。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烈地依赖于其5位的氧化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Y26-0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数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真菌Y26-02菌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灰黄霉素(griseofulvin,1)、表灰黄霉素(epigriseofulvin,2)、异灰黄霉素(isogriseofulvin,3)、脱氯表灰黄霉素(dechloroepigriseofulvin,4)、脱氢灰黄霉素(de-hydrogriseofulvin,5)、4′-丁氧基异灰黄霉素(4′-butoxyisogriseofulvin,6)、2′-丁氧基表灰黄霉素(2′-butoxyepigriseofulvin,7)。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7是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由于7α-甲基或10β-乙酰氧基4(5)烯-3-酮雌(雄)甾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着床或抗蜕膜活性,我们合成了既具有7α-甲基或7β-甲基又具有10β-乙酰氧基的两个新甾族化合物(1_a)和(1_b)。经药理试验表明(1_a)和(1_b)对孕鼠均有抗早孕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新的广谱、高效、低毒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7-(7-氨甲基-5-氮杂螺[2,4]庚烷-5-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测定其体内外活性。结果共合成了20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和HRMS确证其结构。其中5个目标化合物(22~26)有广谱活性,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活性。其中化合物24对所试的13株革兰氏阳性菌的MIC值均0.03 mg·L-1,其活性优于对照药克林沙星和加替沙星,对所试的6株革兰氏阴性菌,其活性相当于或低于对照药。结论化合物(22~26)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 ( 4R) 羟基 L 脯氨酸为原料 ,经十三步反应得 ( 1S ,5R) 2 苄基 2 ,6 二氮杂二环 ( 3.2 .1)辛烷二氢溴酸盐 ,以此化合物作为 7位侧链 ,合成了四个喹诺酮类化合物 ,并测定了它们对 10株革兰氏阳性菌和 6株革兰氏阴性菌的MIC值 ,结果表明 ,它们的体外抗菌作用均低于对照药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本文共合成了 2 0个化合物 ,除 2、3、4外 ,其余均为文献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结构经NMR和MS所确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并合成4-氨基-1-吡喃糖基/呋喃糖基-1,3,5-三嗪-2(1H)-硫酮类化合物,评价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活性。方法以呋喃/吡喃糖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氮杂胞苷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目标化合物具有中等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道 2 庚基 5 (N ,N 二取代胺甲基 ) 2 环戊烯酮 (Ⅰ1)~ (Ⅰ4 )和 2 戊基 5 (N ,N 二取代胺甲基 ) 2 环戊烯酮 (Ⅱ1)~ (Ⅱ3 )的设计和合成 ,它们均属于 2 烷基 2 环戊烯酮 1的Mannich碱盐酸盐类化合物 .以环戊酮为起始原料 ,经Aldol缩合、双键转位和Mannich反应 ,合成了 7个目标化合物 ,其中 6个未见文献报道 ,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等数据证实 ,同时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癌活性筛选 .  相似文献   

15.
根据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以CCI17810 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6〔4(取代哌嗪基) 苯基〕5甲基4 ,5二氢3(2 H) 哒嗪酮类化合物16 个.初步的体外药理试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化合物(5)的活性最强,化合物(4) ,(6) ,(7) 也有较强的活性,并初步探讨了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7-烷氧基-6-甲氧基-4-取代苯胺基-1,2,3-苯并三嗪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增殖活性。方法以4-羟基-3-甲氧基苯腈为原料,与不同卤代烷成醚,再经硝化、硝基还原制得4-烷氧基-2-氨基-5-甲氧基苯腈中间体;中间体与不同取代的苯胺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后再经环合、Dimroth重排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瓦他拉尼(vatalanib)为阳性对照药,测试目标化合物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5个新化合物,经IR、MS、1H-NMR确证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多个目标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MVEC增殖活性。其中7f、7i、7j、7l、7o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其GI50分别为15.50、22.66、17.35、16.85、14.77μmol·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并合成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傅-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m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共合成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11个,均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的聚集。结论11个目标化合物中化合物(8)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超过对照化合物CCI-17810,化合物(1)、(2)、(4)等也有较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Liu WH  He D  Yin XQ  Liu Y 《药学学报》2011,46(3):299-304
以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调节位点为靶点,以GABA(1)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2-乙酰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及酯类化合物(7a~7k)。目标化合物经IR、1H MNR、EI-MS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初步体外活性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癫痫活性,其中化合物7i~7k具有很好的抗癫痫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化合物4、7d~7h显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进喜树碱全合成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叔丁醇钾代替金属氢化物,于THF中制备6-氰基-1,1-亚乙二氧基-7-乙氧羰基甲基-5-氧代-△^6(8)四氢中氮茚(6),并以6于DMF和THF混和溶剂中在冰浴下制备6-氰基-1,1-亚乙二氧基-7-(1’-乙氧羰基)丙基-5-氧代-△^6(8)四氢中氮茚(2)。结果和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降低了反应的危险性,并避免了-78℃的超低温。同时以价廉的溶剂代替较贵的溶剂,降低了成本,此外,制备过程中的两个中间体(化合物4、5)不需纯化,简化了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合成7-甲磺酰胺基-6-苯氧基-4-色满酮衍生物,并研究其抗炎活性。方法:以4-氨基-3-硝基苯甲醚、芳香醛等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筛选所合成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共合成9个未见CA报道的化合物。经^1H-MNR、IR和MS确证其结构,其中有3个化合物在200mg/kg的剂量下,活性好于10mg/kg剂量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4个化合物的活性略低于10mg/kg剂量下的吲哚美辛。结论 部分7-甲磺酰胺基-6一苯氧基-4-色满酮的3位取代芳基亚甲基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炎活性,活性与芳香环的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