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克罗恩病(CD)CT 小肠造影(CTE)表现与临床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 CD 患者的临床、CTE 资料,根据临床活动性分类进行分组,观察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和缓解期3组的肠壁、肠外及并发症影像学表现,经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像表现与临床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37例中,中度活动期患者18例,重度活动期10例,缓解期9例,共147个肠段受累,121个肠段肠壁增厚(肠壁≥4 mm),平均厚度约(12.1±3.2)mm。42个肠段为3层状,71个为双层状,34个无分层。20例患者观察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7例出现肠系膜末梢直小血管增多密集,呈齿梳征。22例出现肠管周围脂肪密度增高。4例腹腔脓肿,7例瘘管,16例肠梗阻或狭窄,17例肛周脓肿或肛瘘等肛周病变。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及缓解期3组间肠壁分层、肠壁增厚、齿梳征、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腹腔脓肿、肠腔狭窄及肠梗阻等征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E 能显示 CD 肠壁、肠外改变和并发症情况,有助于缓解期及活动期 CD 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肠道克罗恩病(CD)及其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克罗恩病患者的磁共振小肠成像(MRE)资料,重点观察末段回肠、升结肠及降结肠的DWI及ADC图像,测量及比较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ADC值,计算DWI检出病变肠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克罗恩活动指数(CDAI)为疾病活动性的参考标准,分析ADC值与CD活动性的关系,及ADC值与简易内镜评分(SES-CD)的相关性。结果:52例中CD活动期(CDAI≥150)30例,缓解期(CDAI<150)22例。内镜及病理证实为炎症改变的肠段共63段,未见异常者93段;DWI诊断结果:真阳性60段,真阴性79段;诊断敏感度95.2%,特异度84.9%。病变段和正常肠壁的ADC值分别为(1.40±0.27)×10-3和(2.57±0.31)×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4,P<0.001);活动期肠壁的ADC值低于缓解期[分别为(1.24±0.15)×10-3和(1.61±0.2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1)。病变肠壁的ADC值与SES-CD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688,P<0.001)。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明确肠道克罗恩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CTE)特征,探讨CTE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66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皆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CTE检查,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DCT重建图像作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回肠(80.3%),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肠壁增厚(95.5%).CTE检查除了能显示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外,还可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周围的并发症,包括肠系膜水肿及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蜂窝织炎、腹腔脓肿、窦道和窦管形成.66.7%患者可见梳征,有梳征的患者多为A型或B型肠壁增厚(65.9%),而无梳征患者多为C型或D型肠壁增厚(78.9%)(P<0.01),提示梳征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结论: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并发症诊断具有独到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肠镜检查以及传统的钡剂小肠造影以正确、完整诊断C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联合肠系膜血管成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小肠CTE联合肠系膜血管重组检查,并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由两位放射医师分析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对比常规CTE和CTE结合肠系膜动脉CTA这2种方法对克罗恩病的定位诊断准确性。结果:2 2例克罗恩病患者中共33段小肠受累,采用常规CTE分组法正确诊断22段,联合CTA后正确诊断29段,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5)。CTE联合CTA法对各段小肠CD病变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CTE。克罗恩病的主要CT表现:肠壁增厚(20/22),肠壁异常强化(17/22),黏膜强化(10/22),肠腔狭窄(10/22),直小血管增多(7/22),肠系膜淋巴结增生(4/22);肠外并发症主要为瘘管(1/22)、脓肿(1/22)和肾结石(1/22)等。结论:CTE联合CTA能准确显示克罗恩病的发生部位及病变的特点,定位诊断准确性优于常规CTE。  相似文献   

5.
CT小肠造影对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检查对活动性克罗恩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克罗恩病患者。男性4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3.5岁。所有病例行小肠CTE检查。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腔。由2位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确定有无病变,病灶部位,累积肠段数目,肠壁厚度,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外淋巴结,肠系膜水肿及血管改变,肠外炎症,瘘管及瘘道等,判断病变是否具有活动性。并将CTE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比较。结果:58例克罗恩病以回肠末端为最常见受累部位(54/58),小肠单独受累(48/58),小肠-结肠受累(10/58)。肠壁增厚(51/58)。累积肠段数目(107段)、肠壁厚度(3.2~21.5)mm,动脉期肠壁强化(56.2~89.4)HU静脉期(87.6~103.8)HU、肠腔狭窄(55/58)、肠外淋巴结(32/58)、肠系膜水肿及血管改变(50/58)、肠外炎症、瘘管及瘘道等(3/58)。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证实的活动期患者51例,稳定期患者7例。2位医生诊断活动性克罗恩病阳性48例,3例稳定期病例误认为活动期。CTE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8/51)、(40%,2/5)、(96%,48/50)、(38%,3/8)。结论:CT小肠造影对活动期克罗恩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确诊还应结合临床及肠镜检查。CT小肠造影对早期克罗恩病诊断作用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常导致肠腔狭窄或穿透性肠损伤,其病程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常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并发症,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MRI软组织分辨力高,可以获得肠壁的动态信息,已应用于对IBD的检出、评估病变活动性、判断病变纤维化程度及鉴别CD与UC等。就MR小肠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及磁化传递成像等在IBD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的小肠CT造影(CTE)评分、活动度分级与粪便乳铁蛋白(FL)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CD患者39例,测量并分析患者的FL、CTE影像学相关数据(肠壁厚度、强化方式、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CTE评分分值、CTE活动度分级).分析FL与CTE评分、强化方式及活动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39例CD...  相似文献   

8.
杨建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78-2080,2083
目的 探讨肠克罗恩病的CT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肠克罗恩病CT表现.结果 9例肠克罗恩病均表现为节段性分布肠壁肿胀、增厚,肠腔狭窄,增强后肠壁快速强化,周围肠系膜血管扩张.结论 肠克罗恩病具有一定的CT特征,16层螺旋CT扫描能更好的观察肠壁及肠壁外病变,确诊需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的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的MSCT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肠白塞病(BD)及克罗恩病(CD)的MR小肠造影(MRE)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肠BD及CD患儿的临床及MRE影像学资料, 其中肠BD患儿17例, 男6例、女11例, 年龄5~12(8.4±2.6)岁;CD患儿23例, 男15例、女8例, 年龄7~15(10.2±2.7)岁。观察MRE图像, 评估内容包括病变肠管范围, 肠壁增厚形式(均匀增厚、偏心增厚)、脂肪抑制T2WI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病变肠壁强化方式(均匀强化、分层强化)、肠腔狭窄, 肠腔扩张、肠系膜梳状征、肠系膜脂肪纤维化、肠周淋巴结肿大、肠外并发症(包括肛瘘、盆腔积液)。组间MRE征象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患儿均完成MRE检查, 肠道充盈良好, 无不良反应。肠BD患儿与CD患儿间病变肠管范围、肠壁增厚形式、DWI信号、肠腔扩张、肠周淋巴结肿大、肛瘘、盆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抑制T2WI信号、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狭窄、肠系膜梳妆征、肠系膜脂肪纤维化差异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CTE)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E在全面评估UC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经临床、肠镜及病理证实的活动期UC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E检查,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将疾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比较不同组的CTE表现。结果35例UC患者中,轻度组6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6例,轻度组与中度组肠黏膜下气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肠壁分层、结肠袋消失及淋巴结肿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血管增多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增厚、黏膜强化程度增加、肠腔狭窄及直肠周围脂肪沉积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E可以全面评估UC的肠壁、肠管及肠外情况,对活动期UC的诊断及临床分度判断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肠管成像(MRE)评估小肠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对肠镜确诊的29例CD患者进行MRE检查.计算自旋回波螺旋桨技术脂肪抑制T2WI序列末端回肠炎症肠壁和邻近正常小肠肠壁、竖直肌的T2信号强度的比值.将动脉期3D肝脏快速容积成像序列末端回肠炎症肠壁和相同部位的平扫T1信号强度做对比,分别对T1和T2比值评分(0~3分).评估末端回肠炎症肠壁的厚度、淋巴结、肠管周围T2信号、齿梳征、肠管变形和溃疡、息肉的分值(0~3分).运用简化版CD肠镜评分方法(0~12分)对CD末端回肠急性活动性炎症进行评分.分析MRE活动性指标和肠镜急性炎症评分相关性.导出MRE回归方程并计算MRE模型预测急性炎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管壁厚度,炎症肠壁T2/邻近正常肠壁T2(T2 ratio),动脉期炎症肠壁T1/平扫炎症肠壁T1(T1 ratio),肠管周围T2信号,管壁溃疡和息肉,齿梳征与肠镜急性炎症活动性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导出回归方程:SES-CD(the 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g disease)=-0.268 +0.793×T1 ratio+1.977×肠管周围T2信号+0.643×肠壁厚度(R squared=0.662).MRE模型检测急性炎症的能力,敏感性82.4%,特异性83%,曲线下面积0.919(95% CI 0.84,0.998).结论 T1ratio、管壁厚度、齿梳征、肠管周围T2信号能够较好地预测肠壁炎症活动性;导出的MRE模型能够准确的预测CD急性炎症(AUC >0.9).  相似文献   

13.
孟令思  赵帅  郭君武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26-153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肠道成像(CTE)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的影像特征在评估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首诊为UC的157例患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Mayo临床评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组(3~5分)40例、中度组(6~10分)52例、重度组(11~12分)65例。所有患者行肠镜及CTE检查。基于CTE图像记录每例患者13个影像学征象(病变范围、肠壁增厚、黏膜分层、肠壁异常强化、肠系膜充血、直肠周围脂肪沉淀、淋巴结增大、黏膜囊泡、肠腔狭窄、结肠袋消失、肠黏膜息肉、靶征和梳齿征)的出现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5:5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训练组数据,以Mayo分组为分类标签,对CTE征象进行特征筛选后纳入GBM分类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CTE征象诊断模型,并利用验证组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经特征筛选后,将10个有统计学意义的CTE征象纳入GBM分类器,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CTE征象诊断模型,其在训练集中鉴别轻度与中重度、中度与重度、重度与轻中度的AUC分别为0.99、0.99和1.00,在验证组中相应AUC为0.99、0.96和0.98;在训练组合验证组中评估UC病变程度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921(95%CI:0.8102~0.9553)和0.887(95%CI:0.7617~0.9274)。结论:利用多分类器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CTE影像特征构建的诊断模型可用于评估UC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克罗恩病的CT表现,均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结果:有26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边征",肠壁厚度多在8~10mm;有5例同时有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及系膜血管增多、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不但能准确显示克罗恩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诊断克罗恩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75例,分析其MSCT征象以及这些征象在克罗恩病活动期和慢性期的差异。结果肠壁厚度>4mm 66例,肠壁分层强化47例,木梳征48例,脂肪晕征43例、肠腔狭窄53例,肠腔扩张8例,蜂窝织炎7例,跳跃性分布33例,瘘管5例,脓肿形成3例,淋巴结肿大44例,其中肠壁厚度>4mm、肠壁分层强化、木梳征在活动期和慢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晕征、管腔狭窄、管腔扩张、蜂窝织炎、跳跃性分布、瘘管、脓肿形成、淋巴结肿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壁厚度、肠壁分层强化、木梳征、脂肪晕征、肠腔狭窄、肠腔扩张、蜂窝织炎、跳跃性分布、瘘管、脓肿形成、淋巴结肿大在MSCT像对于诊断克罗恩病有重要价值,其中肠壁厚度、肠壁分层强化、木梳征对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评估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影像征象,并讨论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Crohn病的MSCTE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MPR、厚层MIP等重建。结果 28例中单纯小肠受累(9/28),小肠-结肠同时受累(16/28),单独结肠受累(3/28),病变以累及回肠末端最为常见(20/28)。MSCTE表现:肠壁增厚(28/28),肠壁厚度4.5~23.2mm;增强扫描肠壁分层状强化(19/28),均匀强化(9/28),肠腔狭窄(15/28),肠系膜淋巴结增大(19/28),病变肠管周围肠系膜血管增多(15/28);MSCTE表现肠壁增厚、分层状强化、肠系膜脂肪渗出性改变、血管增多(梳征)等征象可提示克罗恩病(CD)病变处于活动期。结论 MSCTE是一种诊断Crohn病较敏感的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可同时显示肠壁及肠腔外病变,且对CD的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摄影小肠成像(CTE)与磁共振肠管成像(MRE)在检测克罗恩病肠壁炎症和肠外表现的准确性和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方法:54例克罗恩病患者分别进行CTE(33例)和MRE(21例)检查,并均行肠镜检查。回顾性分析CTE与MRE图像肠壁炎症和肠外表现。以肠镜为标准,计算比较CTE和MRE对于克罗恩病CD肠壁炎症及肠外表现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CTE和MRE肠管炎症各种异常征象的敏感性。将图像伪影程度分为5个等级,对CT与MR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运用Fisher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图像伪影程度的差异。结果:CTE检测克罗恩病肠壁炎症的敏感性为90%(CI67.9%,99.6%),特异性为92.3%(CI 62.1%,99.6%),MRE检测克罗恩病肠壁炎症的敏感性为88.2%(CI62.3%,97.9%),特异性为75%(CI 21.9%,97.9%),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E图像伪影分值高于CTE图像(P<0.05)。结论:CTE和MRE在检测克罗恩病肠壁炎症上具有相同的精确性,CTE图像质量好于M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94.6%。肠道炎性病变段肠壁增厚,与相邻正常肠壁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段肠壁强化后的CT值较相邻正常肠壁CT值高,但差别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E检查能够多方位显示肠腔、肠壁、肠系膜和腹腔内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 )在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 CD 患者,对病变部位行 DCE-MRI 扫描,测量 Ktrans。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包括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C反应蛋白(CRP)。(1)评价Ktrans的可信度、可重复性;(2)将50例 CD患者病变肠壁的 Ktrans值与各自相应的血清CRP,HBI作相关分析;(3)根据 HBI指数将50例CD患者病变肠管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和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值差异性。结果(1)病变肠壁的Ktrans值可信度高(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0.993);(2)Ktrans值与 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Ktrans值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3)静止组和轻中度活动组之间 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01),静止组和重度活动组之间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01),轻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之间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MRI定量参数Ktrans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反映CD活动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MDCTE)在克罗恩病(C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出院确诊的32例C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指数(CDⅡ)及其他CT参数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反应病变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指标间相关关系;并比较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和小肠镜对 CD病变显示准确性。结果:CDⅡ与ESR、CRP呈中等程度相关(r=0.571、0.451,P=0.003、0.012);CT强化值与CRP中等程度相关(r=0.485,P=0.012);CT强化率及ΔCT值与ESR、CRP无明显相关性。MDCTE发现病变部位与小肠镜完全吻合19例(59.4%),MDCTE发现病灶数量多于小肠镜有8例(25.0%)。结论:MDCTE能更全面显示CD小肠病灶,MDCTE参数,特别是CDII能定量评估CD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