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 ,男 ,9岁。因摩托车撞伤左腰部 ,大量肉眼血尿伴血块 ,于 2 0 0 2年 6月 12日急诊入院。查体 :面色苍白 ,左腰部饱满 ,有明显压痛。体温 36 .8℃ ,血压 90 /6 0mmHg(1mmHg =0 .133kPa) ,脉搏 10 0次 /min。B超显示左肾上极 6 .8cm× 4 .9cm稍高回声区 ,脾、肾隐窝 2 .0cm× 1.9cm液性暗区 ,提示左肾破裂 ,脾、肾隐窝积液。在观察过程中 ,血压降至 80 /4 4mmHg ,脉搏细数 ,出冷汗。选择性左肾动脉造影见左肾上极部分显示 ,其近端见动脉血管端 ,实质期见左肾脏上极外溢造影剂影 ,行医用明胶海绵左肾动脉栓塞术。栓塞后造影显示左肾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危重的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报告2019年8月我科诊疗的1例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后出现R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RAP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男,77岁,因“发现左肾占位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左肾透明细胞癌,包膜完整。术后第8天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造影提示左肾RAP,介入下肾动脉造影再次确诊并同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成功栓塞动脉后患者无再发血尿,顺利出院。结论 RAP是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疑患者应尽早行超声造影检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1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以高血压入院.体检.血压22/14kPa.经动脉导管造影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双肾动脉狭窄、继发性高血压.为解除肾动脉狭窄,遂经皮右股动脉在路行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手术经过问顺利.左肾动脉扩张前近端压力为8.0kPa,扩张后血压升至20/13.5kpa,近似于腹主动脉压.术后常规右股三角区加压包扎.手术历时3小时.肝素用量12500IU,本后血压16/10kpa.术后2小时患者出现烦躁,穿刺点渗血,右下腹不适;约过1小时后即发生休克,血压测不到,立即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供肾切取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复杂性肾血管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大坪医院收治的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26岁男性,术前血管造影提示左肾动脉多段狭窄,并于当地医院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但未能成功;1例为19岁女性,术前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发现左肾多发动脉瘤导致肾动脉多节段狭窄。2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均行后腹腔镜下供肾切取自体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12~18月随访中,2位患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且均无需药物控制,也无动脉瘤复发,供肾功能未见受损。继续随访48~72月,2位患者血压均维持正常范围。结论 后腹腔镜下供肾切取自体肾移植术为复杂性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入诊疗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上的应用(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丧失8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和术后并发重症高血压各1例。结果:对8例移植肾失功能者进行动脉造影。3例显示血管堵塞未予处置,另5例进行移植。肾动脉栓塞。其中3例栓塞术后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1例用小剂量激素维持.1例手术切除移植肾。1例重症高血压者经自体肾动脉栓塞.血压得到很好控制。接受肾动脉栓塞术患者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2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成功.但。肾功能未恢复。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1例放置支架失败。仅进行球囊扩张,术后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恢复。但6个月后血压再次升高、肾功能严重受损而行栓塞治疗,1例未处置。术后高血压得到控制。1例移植肾假性动脉瘤者经动脉造影证实后手术切除。结论:移植肾或自体肾动脉栓塞可替代手术切除移植肾和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高血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可作溶栓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进行球囊扩张远期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动脉栓塞术(TAE)对后期肾癌的疗效,临床上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作者报道了丁一例不能行根治术的肾癌,反复18次TAE治疗,获得了8年以上的生存效果。患者,男,48岁。1977年12月出现血尿,1978年1月肾动脉造影,诊断为左肾细胞癌。1978年4月行左肾探查术,见肿瘤向后腹膜及结肠广泛浸润,因不能行根治手术而关腹,后改用TAE治疗。用Seldinger法,采用含有阿霉素的明胶海绵,行左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左肾动脉完全闭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再出血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1至 2 0 0 0年 ,我们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出血性疾病 2 2例 ,术后发生再出血 4例。现报告如下。例 1,男 ,17岁。因左腰部外伤伴肉眼血尿 1d于 1997年 1月 30日入院。体检 :左上腹压痛。B超检查见左肾失去常态 ,明显增大 ,经绝对卧床休息、补液、预防感染等措施治疗 18d ,血尿未停止。血红蛋白 73g/L ,血压 84 /6 0mmHg ,脉搏 10 0次 /min ,膀胱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口有血液流出。于 2月 19日肾动脉造影检查见左肾下极血管造影剂快速外溢。选择 2mm× 2mm× 2mm明胶海绵颗粒加 10mm× 2mm× 2mm明胶海绵条 4 0条注入左肾动脉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PTRAR)治疗对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行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中18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2例患者共76条肾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均成功开通,14条肾动脉仅行球囊扩张,62条肾动脉行支架置入。住院期间未出现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血压也有明显的下降[收缩压:(150.8±16.4)mmHg比(132.0±12.8)mmHg;舒张压:(88.6±12.7)mmHg比(80.1±11.1)mmHg,P均0.05]。术后24 h肾功能不全的18例患者平均血压降至(135.7±16.0)/(83.8±11.4)mmHg。针对18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结果发现,与术前相比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138.4±11.8)mmHg比(148.7±9.1)mmHg;舒张压:(88.1±10.7)mmHg比(93.5±9.5)mm·Hg,P均0.05]。所有62例患者术后服药种数明显减少。18例肾功能不全者中6例(33.3%)治愈,7例(38.9%)改善,5例(27.8%)无变化;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的监测发现9例患者的肾功能好转,6例患者的肾功能未受明显影响,3例患者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带来明显的获益,但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移植肾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加快与移植肾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半年内移植肾多普勒超声图像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血压及移植肾功能。结果:102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较高的PSV,其中4例患者呈现持续性PSV升高,经行移植肾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为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行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后,PSV降至正常,血压恢复正常,随访6~13个月未见狭窄复发。结论:在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移植肾动脉PSV加快未必是肾动脉狭窄,可先随访观察,若超声提示PSV呈持续性升高,尤其是伴顽固性高血压,则需行移植肾动脉造影明确是否是TRAS。PTRAS是TRA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1岁,以“胸背部撕裂样疼痛2 h”为主诉于2020年1月19日收住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且未正规治疗及监测血压,血压最高达210/150mmHg(1 mmHg=0.133 kPa)。无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病史。入院时患者血压为200/120 mmHg。行主动脉全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提示主动脉弓部瘤样改变,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左锁骨下动脉累及(图1a~1d),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骑跨真假腔,腹腔干近段狭窄;左肾动脉开口于假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NN性肾动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9例医源性肾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肾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肾动脉造影显示31例对比剂外溢,肾动静脉瘘7例,肾假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5例,肾动脉一肾盏瘘2例。TAE后,所有患者出血完全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16个月,均无再次出血。结论急诊TAE治疗医源性肾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2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2d余"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60/100mmHg,心率91次/min,双上肢血压正常,左侧股动脉未触及搏动,右侧正常,无吞咽困难及刺激性干咳病史.术前主动脉成像(CTangiography,CTA)提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左髂动脉闭塞,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cm内,急诊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术后左髂动脉血供恢复,无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主动脉造影情况,意外发现在主动脉弓后方有一模糊血管影,再次查阅患者术前CTA发现这支血管由左锁骨下动脉以远2cm,主动脉弓降交界处的后壁发出,从后方绕过主动脉弓上3支血管,向远端延续为右锁骨下动脉,考虑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 anartery,AR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肾功能及血压的改变。方法对135 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术后行肾动脉造影、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随访观察。结果 135例患者植入147枚支架均获成功。术后肾动脉造影随访率70%,平均随访时间为(7.2±5.6)月,再狭窄率为7.4%。血压及肾功能随访率为95%,平均随访时间(22±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分别为 [(172±23)比(159±20)mm Hg,P<0.05,(93±16)比(85±13)mm Hg,P<0.05]。但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Scr和GFR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较低,PTRAS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作用。方法:对8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果:7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治疗有效,出血停止。1例患者反复2次栓塞后仍有出血。遂行肾切除术。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后再狭窄、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93.94%(31/33)。术前、术后收缩压分别为(189.6±26.0)mmHg、(136.6±8.0)mmHg(t=9.117,P0.001),舒张压分别为(121.6±21.7)mmHg、(81.1±11.5)mmHg(t=7.745,P0.001)。无肾动脉破裂、夹层、分支堵塞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100个月,平均(40.4±26.1)个月,患者生存率100%(32/32)。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4岁。因车祸致腹部闭合伤、左尺桡骨远端骨折急诊入院。入院时血压121/50mmHg,血色素108gdl,腹穿可抽出大量不凝血,经输液后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第3天,患儿血色素、血压持续下降,经输液、输血不见好转,血色素降至53gdl,血压100/50mmHg,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内血性液1500ml,肠壁黄染,肝右叶膈面裂伤长5cm,深2cm。清除坏死组织,大网膜填塞创面缝合创面,术后腹腔引流仅少量渗液(每天3~5ml)。第6天腹部B超发现左下腹大量积液(考虑因体位因素引流至左下腹),于左下腹麦氏点行套管针穿刺留置,引流出黄褐色液体1890ml。术后每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肾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于肾脏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肉眼血尿患者共14例。均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医源性肾动脉损伤,其中继发于经皮肾镜取石术11例,继发于肾穿刺活检术、肾贯穿伤缝合修补术、输尿管镜检查并双J管置放术各1例。血尿出现距手术操作时间为3~346d(中位时间8d)。肾动脉造影检查后均行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弹簧圈、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术后随访10~49个月。结果病变位于肾脏上极4例,下极10例。肾动脉造影表现为肾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静脉瘘6例,肾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7例。栓塞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达到完全性栓塞,术后2~12d肉眼血尿消失。随访期间,1例右肾下极动静脉瘘栓塞后13个月因术侧肾区钝性外伤再次出现血尿,经造影证实原动静脉瘘未见复发,但右肾下极发现由另一叶间动脉供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再次使用弹簧圈栓塞,随访14个月未见血尿复发。其余13例随访10~49个月未见血尿复发。本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肾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是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主要类型,应用弹簧圈行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肾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肾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0例患者中行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3例,行左肾静脉移位术2例,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15例(16次)。结果(1)术后肾血管超声检查左肾静脉近端平卧位流速明显增快,站立15 min增快更明显,流速(131±54)cm/s;平卧位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为4.4±1.6,站立15 min后为8.1±1.7,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本组患者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平均夹角为(30±5)度,对照组为(64±16)度;左肾静脉造影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平均压差为(14±5) mmHg,支架植入后压差为(2.9±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患者手术和介入治疗顺利,2例因腹膜后血肿和支架移位而再次手术和植入支架。20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6年, 18例患者术后尿检查均阴性。2例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消失,但活动后仍有镜下血尿。结论超声、MRA和左肾静脉造影可确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经股静脉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创伤小,是今后的治疗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后出现下腔静脉血栓的处理办法。 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例左肾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于全麻下行左PCNL。术中穿刺建立通道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中止手术,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第3日复查CT提示肾造瘘管经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至肝脏,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行经皮下腔静脉及左肾动脉造影,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透视监视下拔出左肾造瘘管。 结果拔出肾造瘘管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反复经导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经溶栓治疗后,术后第11日再次行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顺利回收滤器。 结论PCNL术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在血管造影辅助下分步缓慢拔出肾造瘘管并行溶栓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可避免外科手术的二次伤害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7例 8次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结果 通过彩色多普勒和 /或肾动脉造影确诊 ,除 2例术后远期发生者外 ,其余 5例早期发生者均行肾切除术 ,其中 2例取出了吻合口及其附近髂外动脉内的血栓 ,恢复了同侧下肢的血液供应 ;1例再次肾移植者术后 3年再次发生肾动脉栓塞。结论 该并发症预后差 ,应以预防为主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