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水英  童国荣  文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2-1323
目的:有效回避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提高精神科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结果: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率达97%。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缺陷、保证精神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强安全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析因安全护理管理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总结及改进安全护理的方法。结果:在护理工作中,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及护士安全护理意识影响护理质量。结论:安全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护士安全护理意识及技能的增强能有效防范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建立病人“护理风险评估单”和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结果:促进了护士护理风险评估能力的提高,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避免了差错的发生。结论:使用“护理风险评估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护理风险评估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建立病人“护理风险评估单”和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结果:促进了护士护理风险评估能力的提高,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避免了差错的发生。结论:使用“护理风险评估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爱珍  孙玉昌 《当代医学》2009,15(31):102-103
目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制定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加强护理风险监控,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设立护士长目标管理;注重护理记录检查。结果护士的风险意识及维权意识提高。两年来,全院无护理纠纷和严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一般护理差错明显减少。结论注重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教育检查,可有效地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及对策。方法:对笔者近年来从事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回顾分析。结果:基层中医院急诊科护理存在核心制度执行有时不到位、护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实习护生带教不严、患者病种多样、要求不一、医院设施、管理不到位等安全问题。结论: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结果:住院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04%。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门诊输液室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及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环境、药物、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改善服务流程,护患共同参与实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Z 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提高她们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意识本身是存在的,通过对其管理及对措施的有效落实,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此项工作,能提高护理内在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韩斌  李金怀  庄保慧 《当代医学》2011,17(25):130-131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如何有效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缺陷,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把安全文化当做一种管理思路来运用,让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恪守职责和义务,正确识别并规避护理风险,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培养护士安全护理的态度和行为,减少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患者满意度由90.6%提高到98.3%,结论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防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满意服务.方法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注重护理管理者的培训,提升管理技能;对护理人员进行全员性的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抓好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及常规,规范操作流程等.结果 在新形势下,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的发生较前明显减少,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无惩罚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惩罚性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设立管理体系,构建无惩罚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无惩罚性报告系统和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预防。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提高(χ2=7.76,P=0.0053)、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明显下降(χ2=73.09、χ2=22.84,P=0.0000)。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郑云 《农垦医学》2014,(4):346-34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安全管理培训,继而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对患者做出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估,同时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实施到位。结果:在老年干部病房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及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在临床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并对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雪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70-2171
目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从病区管理、疾病症状护理、精神科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性描述.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使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风险逐渐减少,保证患者和病区管理的安全.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隐患具有多发性、隐蔽性、防不胜防的特点,需要护理上采取周密的病区安全管理、疾病管理、技能培训、护士责任意识培养等护理对策,才能保证医患安全,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病房双护士值班模式对护理安全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杰 《中国医院》2011,15(1):67-69
目的:探讨实行双护士值班模式对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义,提出管理对策,完善值班制度。方法:对实行双护士值班模式前、后的护理投诉、纠纷、不良事件、满意度、职业伤害次数、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男、女病区实施双护士模式后前6个月与后6个月护理人员受伤害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双护士值班制度后护理投诉、纠纷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受伤害严重程度下降;护理人员受伤害次数增加,年轻护士、夜间伤害发生率增多。结论:双护士值班模式在精神科病房的开展,在提高护理质量上比单护士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管理者必须重视存在问题的改进,使制度不断完善,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值班模式在全院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现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根据ISO9001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体系文件,通过层层管理,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应用ISO9001标准,使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了科学、规范和标准化管理。结论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员规范化管理多元化策略的实践效果,为规范护理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新聘、在编护理员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将2012年新聘、在编护理员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策略规范管理,包括完善岗前培训、持续改进在职培训;多方携手共管提升陪护质量;调动护理员工作积极性,提升职业自豪感;以及推行人性化管理举措,稳定队伍等方法。结果:两组比较: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由84.73%上升到97.08%,医护人员满意度由79.63%上升到96.30%,人员流失率由52%下降到2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策略对护理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员整体素质及服务能力,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7.
洪己东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89-190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的需要。目前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标志。由于产科是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为此护理管理者,要针对常见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从树立风险意识、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设备及药品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产程观察、产后护理及新生儿管理,严防院内感染,才能避免医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龚美芳  金逸  朱晓萍 《中国医院》2013,(6):I0002-I0002,1,2
目的:准确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改变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方法: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导向,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服务质量监控系统,梳理护理服务流程中不合理环节,改进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护理服务内涵质量。结果:患秆满意度南89.6%提升至97.8%。结论:符合新形势下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落实患者安全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落实基础护理到位,提高了护理质量;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陪住率,减少医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措施。方法:结合多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与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严格筛选人员,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科室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管理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