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李今庸辨治神志病经验,包含3个方面:①五脏辨治重心肝;②六腑辨治重胆腑;③病因辨治重痰邪.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之中医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突出一个"辨"字。针对中医临床中有类似"高血压病"表现的病证,当首辨病因病机,熟知病性,再确立证候,辨证分型,后明确治则,辨型施药。笔者以为,高血压病中医病机当首辨脏腑,次辨阴阳,三辨气血,再辨虚实,复辨邪正。  相似文献   

3.
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良铎 《中医杂志》1994,35(4):201-20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外感病与内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刻地认识外感病的内伤基础,认识内伤病证与外感病证的相互影响,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有重要的意义,对内伤病证的辨治也有一定的价值。1 无内伤基础时外感病的特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正气存内”者不易感邪,并不是说“正气存内”者就不会发病。即使是“正气存内”者也可能由于正气一时  相似文献   

4.
正虚邪实是病证的本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病性、病因及邪正交争的态势。正气的虚损,不外阴(精)虚、阳(气)虚、(宗)气盛、血虚、津液虚;邪气的类别,不外寒型、热型、风型、湿型、郁型。在新的病证结合体系中,强调辨病在先,辩证在后。即先用理化方法检测微观指标,确定病名;再审病程,定邪正,以脏腑定病位,审察邪正斗争的态势,确定证型。这种辨病辩证模式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建立证的微观辩证体系,寻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5.
对于Hunt综合征(亨特面瘫),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治疗时期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针灸临床辨治本病的重中之重。以辨病、辨病位、辨病性为辨证要点,探讨本病急性期的针灸辨治思路:一方面紧扣急性期属实证、热证的病性特点,于耳后痛剧处行刺络拔罐及雀啄灸以驱邪泻热;另一方面,根据急性期主责于少阳的病位特点,重视循经远取少阳经穴疏风泻热、通经活络以兼顾病位、病性。如此通过针灸早期干预、综合施治,令“邪去正安”、病势大衰则预后自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少阳病辨证纲要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辨提纲症、半表半里之排除法的运用及以“少阳主枢”为切入点,并提出少阳病的正邪辨证法。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中邪正斗争呈动态演变,其中少阳病的邪正斗争状态主要有:正虚邪恋,胶持难解;正盛邪实,病似阳明;正不胜邪,少阳转阴。  相似文献   

7.
尧忠柳  王莘智  叶新萍  蔡雄  刘良 《中医杂志》2024,(10):1013-1018
基于免疫系统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正”“邪”双重性,并结合将“免疫功能”和“正气”类比的认识,提出“正气化邪”理论用以指导自身免疫病的辨治。“正气化邪”即机体原本用以防御和清除各有害因素的能力或正常功能活动的“正气”,转化为损伤破坏人体的因素或异常机体状态即“邪气”。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中,提出先天禀赋、外邪影响下的组织损伤、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输布气化失常的化邪条件和成因。自身免疫病具有前驱期为邪气化生而伏、发病期为内外感召而发、全周期邪气扩展的动态性病机,还具有正气化邪的特异性、隐匿性和矛盾性等特点。治疗方面倡导攻补兼施之法贯穿始终,专病专方专药的辨病思想,辨析疾病缓解与发作的动态以调整治疗,观察正气化邪之态势变化进行早期干预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8.
周全  耿建国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48-449
重点阐述了《伤寒杂病论》标本缓急治则的具体运用 ,即疾病复杂多变 ,详辨标本缓急 ;细审主次真伪 ,把握疾病本质 ;标实邪盛病甚 ,治本贯彻始终 ;辨证精确严谨 ,施治机灵活泼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创立了络病辨治理法,从络病辨治痹证,揭示了新久痹证皆可络病,既有外邪直中,又有病邪久留传入,病位有在经络之络和血脉之络的不同,于痹证络病的辨证中须明确寒热虚实,治疗上强调除施以常法外,更着眼于"通"字,恰当运用辛温通络、虫蚁通络、活血通络3法。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及其证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瘀毒互结.并认为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这个"本",以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11.
肺癌的病机为毒邪袭肺、痰毒凝聚、肝郁邪乘、正气虚弱。指出: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清邪正虚实和病因病机,根据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使辨证施治与辨病治疗、扶正治疗与抗癌治疗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药力直达病处,止痛作用迅速有效,初步探讨了癌痛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的用药思路,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近治与远治相结合、提邪而出与攻而散之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强调杨玉峰老师临证治疗皮肤病以"和"为指导思想,"医患沟通,调和情志"为基础,"辨清阶段,平和用药"为方法,"扶正安邪,和平共处"为目标,"分清病机,调和阴阳"为原则,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重视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普遍从养生学角度或从扶正的角度入手治未病,往往忽视驱除邪气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针对治未病理论注重正气而忽视邪气的不足,探讨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提出在伏邪理论指导下:①直捣募原巢穴;②畅通病邪出路;③分消孤邪;④伏邪缓攻;⑤痰瘀毒并治;⑥以物治气;⑦开达募原;⑧邪正两顾;⑨和解表里;⑩外治逐邪等治未病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脉是机体气血在和不同性质的病邪相互抗争妥协后产生的一种综合状况,由性质和位置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反映了正邪两方面的状态。寸口脉是全身脏腑气血状况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触诊患者双手脉象并运用"三比法"原则诊脉,确定病情属阴属阳。弦脉是临床常见脉,可以出现弦脉的原因很多,本文旨在总结笔者在跟师临床学习过程中见到的弦脉及以弦脉为主的复合脉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6.
论肝脾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肝脾间的病理影响提出当分为肝实传脾、肝虚累脾、脾病及肝的观点来认识。肝实传脾,强调了实则传,虚则不传的观点。对肝之实证肝郁、肝气、肝火、肝阳、肝风、肝寒、肝经湿热、气滞挟饮挟痰挟瘀,认为当分为本气自郁、演变化邪、直中内生挟邪三类,皆可病实传脾。肝虚累脾,当分肝之体用。肝用不足为肝气虚、肝阳虚,肝体不足为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则不能疏泄脾土,肝阳虚多累及脾阳,肝血虚不能母气多并有肝郁脾虚,肝阴虚累及脾胃之阴,且多肝阴虚火气有余并有胃火之象。脾病及肝,主要为“土壅木郁”及脾病生邪犯肝。  相似文献   

17.
李宇铭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0-2082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须符合3个条件。实际上,《内经》的温病并非必须发于春季,冬伤于寒未必春成温病,温病亦不一定是伤于寒所致,"外内合邪"理论与后世多种温病学说有所不同。明确温病发生的源头理论,对于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痰对温病发展传变的影响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炳立 《天津中医药》2004,21(2):139-141
痰对温病的病机演变及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痰阻气滞的病机,其可助热化火,使湿浊难化,或与瘀血互结,并易引邪内陷,使温病病理加重或证候变得复杂。在治疗中应重视标本同治,且宣通气机是治痰的重要环节,针对痰热和痰湿,要正确使用清化痰热和燥湿化痰两大基本治法,并注意祛痰,切勿伤阴。治疗温病中辨痰治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暑邪与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治疗相关性探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的多发病,外界六淫邪气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暑邪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侵袭机体可引起机体脏腑的病变,若脏腑病变,功能失常,则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故暑邪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论述暑邪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及治疗的影响,以充实中医"六淫致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毒邪病因学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毒邪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毒邪在中医病因学中的含义,认为毒邪是中医病因中独立的致病因素,同时论述毒邪的发病特点和毒邪致病的证候特点。毒邪可分为生物性毒邪,物理化学性毒邪和内源性毒邪3大类。其发病特点是毒邪致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毒邪可以与六淫相互夹杂而致病,感染人体后发病迅速,也可潜伏后发病。证候特点是初期可以不出现典型的症状也无明显的阴阳寒热属性;毒邪致病可以出现瘀血、肿块、痰液等病理产物;不同的毒邪而作用于不同的五脏六腑;毒邪致病有顽固性迁延难愈和广泛内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