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 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 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 结论 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相似文献   

2.
毛淑清 《现代保健》2013,(13):90-92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1在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86例,每例取静脉血3.0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9项呼吸道联检试剂同时检测9种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1286例患儿标本中,756例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总阳性率58.8%。各种病原体中,MP检出率最高,占46.7%,其次是流感病毒(IFV)。519例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40.4%。结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MP、IFV为主,不同季节和地区存在病原体感染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湖北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谱,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体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47例拟诊断为ARI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中9种常见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947例患儿中抗体阳性882例,阳性率为93.1%,其中≤1、1~3、3~6、>6岁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87.5%、94.3%、97.0%、96.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718例,占81.4%,主要是两种的病原体混合感染。结论湖北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比较普遍,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病原体感染在各年龄组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芜湖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9种病原体的分布,为临床呼吸道传染病的诊疗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4 51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常见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4 513例患者中601人共计634例次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13.32%。其中单一病原体阳性569人,占94.68%,混合感染32人次,占5.32%。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最高,为511例次,占80.6%。成人检出率前5名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儿童检出率前5名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成人组与儿童组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衣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节。结论 芜湖市某地呼吸道感染人群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携带率较高,部分存在混合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易感人群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冬春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检出率、构成等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6348例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 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4.40%,9种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占21.88%、腺病毒占10.41%、乙型流感病毒占10.03%、呼吸道合胞病毒占7.36%、副流感病毒占5.01%、肺炎军团菌血清1型占1.02%、甲型流感病毒占0.72%、Q热立克次体占0.09%、肺炎衣原体0.02%;肺炎支原体在整个冬春季其间检出率均较高,腺病毒在10月份检出率较低,但在随后月份中其检出率均比较高,乙型流感病毒在2011年1月呈暴发态势,阳性病例数和检出率上升5倍,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010年12月份达到最高.结论 引起武汉地区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且乙型流感病毒在2011年1月有暴发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谱及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 49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病原体IgM,并对以上病原体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 495份标本中共有1 132份检出病原体IgM,阳性检出率为45.4%,检出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及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7%、10.7%、6.5%,肺炎支原体占绝对优势;在IgM阳性病例中,35.8%的患儿发生≥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及副流感病毒Ⅰ型等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肺炎支原体及副流感病毒Ⅰ型感染以夏季为著,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感染以冬季与夏季为著,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则以冬季与春季为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季与夏季是儿童更容易发生感染的季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14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2 776例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项病原体Ig M抗体,包括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LP)、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及Q热立克次体(CB)。结果 2 776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抗体阳性1 237份,占44.6%,阳性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12.7%)。RSV、ADV夏季病毒感染率最低,春季最高;0.5岁~6岁组检出率较高,0.5岁组检出率较低。509例患儿呈现混合感染。结论商丘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其次是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季节相关。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原体的协同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冬春季节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医院就诊的1 568例呼吸道急性感染患者,取其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其进行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68份标本中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共678例,阳性率为43.24%;病原体IgM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P、LP1、INFB、RSV、ADV、CPN、COX、INFA、PIV,阳性率分别为13.20%、11.93%、8.74%、4.40%、1.98%、1.02%、0.83%、0.57%、0.57%;男性阳性率为25.08%,女性阳性率为37.79%,经χ2检验,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层次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中1118岁患儿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为57.89%,4118岁患儿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为57.89%,4150岁其次,为42.37%。结论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感染肺炎支原体为主,嗜肺军团菌次之;不同性别在呼吸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150岁其次,为42.37%。结论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感染肺炎支原体为主,嗜肺军团菌次之;不同性别在呼吸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118岁学生集中在一起,易引起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3例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1,2,3 PIV),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Q热立克次体(Q Rickettsia, QFB),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九项病原体的Ig M抗体。结果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为63.15%,其中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阳性例数的53.11%,其次为合胞病毒5.57%,混合感染占感染比例的22.95%。结论呼吸道病原九联检的检测方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检测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能够同时检测九种病原体,及时发现感染的病原体,对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合理的支持依据,并对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避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当临床出现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很难确诊病原体来进行治疗.[1-3]快速准确的呼吸道联检试剂,对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4].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Pneumo-slide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血清1,2,3型九种病原体,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金华地区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3 224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病原体IgM抗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和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结果检测血清IgM阳性610例,总阳性率为18.92%。MP阳性率最高,为12.38%;其次为INFB,阳性率为4.09%;单一感染536例(87.87%),混合感染74例(12.13%)。单一感染以MP为主,混合感染以MP+INFB模式最多。女性IgM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岁~17岁为高发人群,50岁的感染率低于其他人群;IgM总阳性率、MP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INFB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结论 MP和INFB是引起本院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体;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的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门诊与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型(Flu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及嗜肺军团菌(LP)。结果共检测2 730例标本,阳性标本数为716例,阳性率为26.2%,混合感染162例,占22.6%,排名前3位的病原体是FluB、、MP和FluA;第四季度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对病原体的易感性,除Flu B和PIV外,其他病原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IgM抗体中FluB的感染率最高,在第四季度尤其应注意预防感染,尽早进行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 M检测,使呼吸道感染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9693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病原学情况,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1年9月一2012年8月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诊疗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的9693例患儿进行9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分析。具体为嗜肺军团菌I型(1egionellapneumophilaI,LPI)、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se,MP)、Q热立克次体(coxiellaburnetii,COX)、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INF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virus,PIVS)。结果96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阳性病例3092例,总阳性率为31.9%,其中混合阳性为1068例,占阳性例数的34.5%。MP2062例(21.3%)、INFB1331例(13.7%)、RSV671例(6.9%)、ADV638例(6.6%)、LPI150例(1-5%)、PIVS125例(1.3%)、CP30例(0.3%)、COX3例、INFA5例。结论MP、INFB、RSV是安徽地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混合感染比较普遍,主要是MP和INFB的混合感染(12.5%),应高度重视、科学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9项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在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922例患儿的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肺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PIVS)Ig M抗体。结果 922例患儿中,9项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29.39%(271/922),阳性率较高的为PIVS(14.21%)和MP(14.10%),COX未检出阳性。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05)。按年龄分组比较显示,除1岁组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为7.16%,以肺炎支原体并发副流感病毒感染最多。结论呼吸道9项病原体Ig M抗体联检结果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PIVS和MP,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南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下呼吸道感染的7 716例患儿,进行3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分析,具体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结果 7 71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存在的病原体抗体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抗体3 545例(45.94%)、肺炎衣原体抗体1 545例(20.02%)、嗜肺军团菌抗体612例(7.93%)。肺炎三联总阳性率为73.89%,男性阳性率为74.57%(3 472/4 656),女性阳性率为72.88%(2 230/3 060),两者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7,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是浙南地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中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其分布特点具有年龄差异,应高度重视、科学诊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的阳性率及其分布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3月-2009年6月于台州市立医院儿科采集353例住院患儿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麻疹病毒的IgM型抗体,采用咽拭子培养法检测细菌和真菌,并结合临床资料作统计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麻疹病毒IgM型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7.20%、7.08%、5.38%、1.42%、1.13%、0.85%、0.85%、0.28%和0。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5.58%和8.50%。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阳性率差异显著,临床医生需据此作出更佳的临床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 采集SARS疑似病例血清,先对标本进行病毒颗粒浓缩,再用特异性引物进行Nested RT—PCR,检测SARS冠状病毒RNA;另外,采用免疫荧光法进一步同时检测血清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茵血清型1、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舍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IgM抗体。结果 对21倒SARS疑似病例血清进行Nested RT—PCR,结果均未扩增出目标条带。进一步对21例患者血清进行同步检测血清中9种病原体IgM抗体,共有14例患者甲型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7%。结论 对SARS疑似病例进行SARS冠状病毒RNA和其他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抗体检测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 43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共5种病原体的IgM。结果 1 431例呼吸道感染者中有490例检出呼吸道病原体IgM,总阳性率为34.24%。其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最高,为17.82%。IgM阳性样本中单一感染占69.39%,混合感染占30.6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患者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检测5种呼吸道病原体IgM能区分不同病原体感染,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 使用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Pneumoslide IgM)检测2011年3月-2012年2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和副流感病毒1、2、3(PIVs)的检出情况及季节性变化.结果 共检测1647份血清,410份阳性,阳性率为24.9%;流感病毒(INFs),包括INFA、INFB,为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阳性率为9.2%;居第2~5位的分别是RSV、PIVs、MP、LP1,阳性率依次为8.7%、5.4%、5.0%、2.1%; RSV与MP在3月的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4.0%、19.2%;INFA夏季的阳性率最高,达16.8%,而INFB在1、2月份和7、8月份的阳性率均较高;LP1夏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6);26~64岁年龄组患者的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5岁和≥65岁年龄组患者(P=0.001).结论 INFs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体;应做好防范工作,在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门诊及住院共1 69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血清中的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共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情况下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1 691份标本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标本共399份,阳性率为23.60%;病原体IgM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P(13.78%)、IFB(4.26%)、LP(4.26%)、COX(4.02%)、IFA(1.12%)、CP(0.71%)、PIVS(0.53%)、ADV(0.41%)、RSV(0.41%);男性阳性率为20.25%,女性阳性率为2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1);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中1~<15岁组患儿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3.75%(χ2=35.48,P<0.01);夏秋季阳性率高于冬春季(χ2=20.03,P<0.01);支气管炎患者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阳性率更高(χ2=30.59,P<0.01)。结论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疾病有关。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夏秋季流行,主要侵害1~<15岁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