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血栓药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家增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964-965
应用溶血栓药的目的是将有血栓形成的动脉或静脉中的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自从195 9年将链球菌培养液的提取物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血栓疗法已成为患有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溶血栓疗法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样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应用溶血栓疗法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溶血栓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激活体内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纤溶酶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血浆蛋白质,包括:凝血因子Ⅴ、Ⅷ、Ⅸ、Ⅺ和Ⅻ,补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纤溶酶可被血…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血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7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进行溶血栓治疗,并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 DVT 患者的患肢远端静脉缓慢滴入溶血栓药物,并在栓塞部位上方用皮条阻滞浅静脉,以减少静脉回流,治疗前后均作深静脉造影对照。其中42例 DVT 使用模式化治疗即尿激酶(UK)和中药三七总甙苷(血栓通)。另外30例 DVT 使用个体化治疗,按我院的检查项目,根据个体的特征使用相应溶血栓药物。结果前42例 DVT 用 UK 加血栓通模式化治疗深静脉造影的再通率为82%,另30例 DVT 使用个体化治疗的再通率为100%。结论从患肢远端静脉滴入溶栓剂并行浅静脉阻滞,溶栓效果良好。本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蚓激酶对实验性血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蚓激酶十二指肠给药可使家兔颈外静脉血栓溶解变小 ,并可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灌胃给药可延长大鼠颈动脉电流损伤血栓模型的堵塞时间。结果表明蚓激酶具有抗血栓和溶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4.
蚓激酶十二指肠给药可使家兔颈外静脉血栓溶解变小 ,并可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灌胃给药可延长大鼠颈动脉电流损伤血栓模型的堵塞时间。结果表明蚓激酶具有抗血栓和溶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成都金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参与、共同研制的心肌梗死急救新药———“注射用重组葡激酶” ,作为国家一类新药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 ,成为全球首个注册的“重组葡激酶”类溶血栓药物。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1983年在研究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时 ,从外国文献中意外获知葡激酶有溶血栓功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葡激酶基因的克隆工作。 1995年 ,中试产品送到了药监部门 ,并完成了所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表明 ,在患者发病后 6h内…  相似文献   

6.
血栓溶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栓栓塞症是目前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突发症,近年来,患者人数在明显增加,年龄范围也在明显扩大。本文简要论述了血栓栓塞症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以及血栓溶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杨萍  王颖 《血栓与止血学》2006,12(5):231-233
目前,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用特异性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为此人们仍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 bin activatabi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是体内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它被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碱性纤溶酶对家犬冠状动脉血栓的溶栓效果。方法:选用正交设计方案,将12只家犬采用导管技术冠脉内置入铜圈法形成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以尿激酶为对照。结果:龄、药物剂量及给药速度为影响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药物种类为次要因素,各种给药方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碱性纤溶酶组和尿激酶组再通时间和再闭塞时间及术中切口渗血量相似(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输注碱性纤溶酶,对铜圈法所致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宁地区21例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与纤溶系统的测定,并与非肺心病患者及健康人相比较,发现肺心组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体外血栓长度,重量明显比非肺心组短,轻(P<0.01),纤溶酶原肺心组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总纤溶活力两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肺心病患者体内血栓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低氧肺血管收缩和局部损伤等有关,而体外表现出血栓小的结果可能与脱离了肺心的内环境及纤溶酶原相对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杜伟  金志泽  时德 《海南医学》2003,14(7):83-85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适时地运用抗血栓药物则是防治这类疾病的核心措施[1 ] ,新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抗血栓药物不断出现 ,必然给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现综述如下 :1 抗血小板药物1.1 第一代抗血小板制剂一阿斯匹林 (Aspirin) :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活性作用是通过乙酰化灭活环氧化酶 ,从而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G2 (血栓素A2途径的必须步骤 )。因为血小板无核 ,不能生成更多的环氧化酶 ,故这种抑制是不可逆性的。实验证明 ,阿斯匹林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纤溶酶对慢性期或后遗症期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随机进入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观察患肢周径下降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合多普勒彩超推测有效率。结果纤溶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6%和8.7%,P〈0.05)。患者健侧同患侧的周径差值,治疗前后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本研究认为结合抗凝治疗,纤溶酶临床应用受时间限制少,即使病程超过1周,甚至更长时间,都可以尝试应用,且使用安全,出血风险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紫外线对血管吻合口血栓的溶解效应 .方法  30只犬的股动脉吻合口血栓栓塞模型构建成功后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只 .实验组以 44 7.72 m J·cm- 2的紫外线行 2 0 cm× 40 cm胸腹部照射一次 ,对照组不照射 .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原的改变及吻合口血栓溶解情况 .结果 血管吻合口血栓栓塞的动物模型构建成功 ;实验组照射后 8~ 9h吻合口恢复再通 ,t- PA,Plm活性于照射后 5~ 17h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 ;实验组犬血 FG含量于照射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照射后犬血 FG含量明显低于照射前水平 (P<0 .0 1) ;而且实验组犬血t- PA和 Plm活性呈正相关 (r=0 .9113) ;照射组吻合口残余血栓湿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紫外线照射可激活纤溶系统 ,溶解血管吻合口局部血栓 .  相似文献   

13.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凝血和纤溶调控因子。TAFI的基础研究是对传统凝血及纤溶调控机制的补充,活化的TAFI(TAFI-a)能够使纤溶酶失去与纤维蛋白的作用位点而发挥纤溶抑制作用,促进血栓形成。对TAFI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拓宽血栓性疾病治疗的新途径。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TAFI及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44例)并口对照组(42例)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采用纤溶酶静脉输入,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静滴治疗。结果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血栓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的同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也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纤溶酶对其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26例,常规药物联合纤溶酶治疗组(B组)24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前体蛋白、纤雏蛋白原含量,并以2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纤溶酶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B组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其血栓形成有一定影响,纤溶酶能有效降低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16.
潘爱君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737-737,717
目的 总结对大剂量溶栓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总结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5月本院收治的 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大剂量溶栓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是加强心理支持 ,密切观察和防止出血倾向 ,患肢抬高 2 5°,注意保暖 ,但禁止热敷、按摩以防止栓子脱落并做好出院指导。 结论 做好对大剂量溶栓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宋秋环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0-2111
目的对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39例给予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具有显著疗效,可促使患者脑部微循环改善,抑制血小板凝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赵宝泉 《河北医学》2007,13(9):1167-117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虽然抗血栓药物在开发应用和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基本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但静脉血栓栓塞及心肌梗死等仍然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溶栓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使得抗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溶血栓药三大类.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使用抗血栓药物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所有治疗都有危险性,治疗强度越大,危险性也越大。甚至作用缓和的阿司匹林药片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失血。然而,这些副作用轻微并且可逆,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血管疾病的益处远远超过其副作用。对于溶血栓制剂,利弊更加平衡。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益处必须与出血的危险相比较。自从主要试验结果发表后,用溶血栓药物如链激酶治疗已很普遍。但仔细的临床试验结果可能不一定在地区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每天应用中得到证实。并发症的报告已开始慢慢出现。现在应该开始清查溶血栓治疗的危险了。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thuombolytic treament)是指应用溶栓剂,使已经形成的血栓(动脉、静脉及附壁血栓)或阻塞于血管的栓子溶解,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溶栓治疗是80年代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