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睡眠-觉醒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睡眠-觉醒周期乃机体生命之高级生理活动。人类觉醒(wakefulness)状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行为表现,以保证脑高级功能如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机体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逐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改变的疾病,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与其发生、发展高度交织.睡眠障碍的发生会影响着生理及心理的各项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认知功能改变.现回顾近年睡眠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阐述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与认知功能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存在睡眠问题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认知障碍患者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困扰。本文将对睡眠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睡眠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而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睡眠对维持心身健康必不可少,人的一生中约1/3是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从而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睡眠是缓解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不佳会影响大脑的机能,影响认知功能。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Insomnia)、嗜睡症(Hypersomnia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Sleep-wake Schedule Disorder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睡行症(Sleep Walking )、夜惊(Sleep Terror)以及梦魇(Nightmare)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相关,现对睡眠障碍及治疗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睡眠与认知均是人类重要的生理功能,良好的睡眠能够令人精神焕发、体力充沛,有助于工作和学习,反之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睡眠有利于巩固记忆,睡眠缺乏[如睡眠剥夺(SD)、严重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睡眠片段化(SF)等]则可导致记忆和(或)其他认知损害。从另一方面看,无论是原  相似文献   

6.
<正>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常见并发症,估计全球有25%~60%的AD患者会伴发睡眠障碍[1-4]。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碎片化和白天过度嗜睡,甚至可能出现在A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之前[5-7]。睡眠本身对正常的记忆功能至关重要,它对大脑有潜在的重组作用[8],睡眠不良会导致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力的缺陷[9-11],这也会引发AD认知和记忆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7.
癫痫与睡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两者相互影响.睡眠时相可影响癫痫发作,癫痫及抗癫痫治疗对睡眠会产生一定影响;癫痫患者常合并各种睡眠问题,改善患者睡眠有助于控制发作.正确认识癫痫与睡眠、睡眠障碍之间关系对临床上控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对此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北京版)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不同睡眠情况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不同认知水平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1例PD患者均为轻中度PD患者,其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有37例(52.1%).睡眠障碍组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评分为(45.7±15.9)分高于睡眠正常组(35.8±13.8)分,MoCA(20.5±5.3)分和MMSE(25.7±3.3)分低于睡眠正常组(23.7±4.2),(27.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69.0%)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8例(39.4%),痴呆21例(29.6%).痴呆组MMSE评分为(23.0±1.7)分,为轻度痴呆.PD伴痴呆患者睡眠质量差,PSQI(8.9±4.5)分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5.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睡眠障碍的PD患者认知障碍患病率高(P<0.05).结论 轻中度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病情的严重程度影响PD患者的睡眠质量,病情重的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睡眠质量差的P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伴痴呆的PD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9.
睡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婴幼儿的体格、运动、智力发育。文章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对睡眠与认知的关系做进一步的阐述,从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生理病理基础研究三个不同层面剖析睡眠与认知的关系,旨在阐述睡眠与学习认知相关的大脑皮层发育、突触重塑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睡眠障碍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常见。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良好睡眠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与神经系统发育、记忆存储功能密切相关。各种睡眠障碍疾病导致睡眠时间及质量不足,常与多种精神疾病伴发,会影响儿童及青少年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导致情绪、认知和社会心理问题。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睡眠障碍疾病包括: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异态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尽管睡眠障碍性疾病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纳入河北省老年人4427名,收集一般情况,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根据MMSE评分将老年人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2164)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2263)进行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间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睡眠质量[1.00(1.00,1.00)分vs.1.00(0.00,1.00)分]、入睡时间[1.00(1.00,3.00)分vs.1.00(0.00,3.00)分]、睡眠效率[0.00(0.00,1.00)分vs.0.00(0.00,1.00)分]、日间功能损害[0.00(0.00,0.00)分vs.0.00(0.00,0.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长睡眠(睡眠时长>9 h)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多(1.89%vs.0.93%,P=0.004)。校正混杂因素后,认知功能障碍与睡眠效率(OR=1.111)、日间功能损害(OR=1.165)、睡眠时长>9 h(以6~9 h为参照,OR=1.808)相关(P<0.05)。结论睡眠效率越差、日间功能损害越严重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越差,睡眠时长>9 h较睡眠时长6~9 h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伴与不伴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睡眠质量对该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97例,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睡眠情况,将被试分为伴睡眠障碍组46人,不伴睡眠障碍组51人,采用重复性成套心理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伴有睡眠障碍组在即刻记忆、注意、视觉广度、认知总分上均明显低于不伴睡眠障碍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即刻记忆、注意评分,认知总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5,P<0.001;r=-0.39,P=0.001;r=-0.38,P<0.001),而在视觉广度、言语、延迟记忆方面,相关均未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认知功能比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组损害更重,睡眠障碍可能加重了超高危患者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改变的疾病,对家庭及社会 造成巨大的负担。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与其发生、发展高度交织。睡眠障 碍的发生会影响着生理及心理的各项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认知功能改变。现回顾近年睡眠及阿尔茨 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阐述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本院住院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D睡眠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成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依靠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MDS-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期评估病情进展,分别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Stroop色词测验、言语流畅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评估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情绪症状。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1例,其中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组86例,帕金森病无睡眠障碍组25例。与帕金森病无睡眠障碍组相比,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组UPDRS II评分更高(15.0 vs.10.0,P=0.034),PD睡眠量表总分及亚项1(4.5 vs.7.0,P<0.001)、亚项3(3.0 vs.7.0,P<0.001)、亚项14(4.0 vs.9.0,P<0.001)、亚项15(2.50 vs.8.0,P<0.001)评分低;在非运动量表评估中,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组较帕金森病无睡眠障碍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25.24±4.22 vs.22.23±5.47,P=0.013)、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19.20±5.53 vs.15.73±5.57,P=0.007)评分降低,Stroop色词测验卡片A用时延长(4.60 vs.3.50,P<0.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1.50 vs.15.00,P=0.002)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9.0 vs.13.0,P=0.002)评分增加,认知亚项包括总视空间和执行功能(2.00±1.41 vs.2.85±1.74,P=0.017)、注意力(4.14±1.72 vs.6.80±1.80,P<0.001)、定向力(4.61±1.47 vs.5.50±0.98,P<0.001)等分项得分较差。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比例显著升高(76.7%vs.36.0%,P<0.001)。回归分析提示PD睡眠量表评分下降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OR=0.235,P<0.05)。结论PD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者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睡眠与认知活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认知活动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应用行为认知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低通气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患儿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喷鼻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睡眠过程中暂停次数、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理行为、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过程中暂停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智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认知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心理、行为、认知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睡眠与认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认知活动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过度觉醒与失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失眠或者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症状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难或者再入睡困难,并伴随有日间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发性失眠患者在自主神经活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等方面与正常睡眠者相比存在着过度唤醒现象.提高正常睡眠者的生理觉醒水平1周后就会产生失眠患者的继发症状,而正常睡眠者即使给予睡眠干扰也不会产生典型的失眠症状.这些证据表明了提高生理性觉醒水平就会产生失眠和其他伴随症状.因此,降低失眠患者的觉醒水平有望成为治疗失眠患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抑郁障碍患者中大部分存在睡眠剥夺问题,同时认知功能障碍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本文目的是对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剥夺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总结睡眠剥夺对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睡眠障碍可以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许多高级中枢活动的改变。过去的研究多关注于睡眠障碍时,神经元的改变。现有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障碍中也起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多种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剥夺、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嗜睡中发生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相关蛋白表达也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睡眠障碍后神经系统发生反应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