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和痉挛型偏瘫[3]。  相似文献   

2.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伴智力、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1]。痉挛是大部分CP儿童在其一生中所需面临的问题,痉挛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障碍,如引起肌肉的过度收缩,减少肌肉体积,最终引起关节活动度的改变、跟腱的挛缩,所以痉挛的系统管理在其治疗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2]。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cerebralpulby ,CP)主要为中枢运行障碍及姿势异常,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占2 / 3,此型最适合手术治疗。为探讨术后功能干预对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后CP患儿的效果,1999年12月~2 0 0 1年12月,对SPR手术的76例CP患儿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12月~2 0 0 1年12月,对诊断符合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诊断标准[1] 的7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实行了选择性脊…  相似文献   

4.
儿童脑性瘫痪痉挛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性瘫痪 (脑瘫 )可分为痉挛型、随意运动障碍型、失调型和混合型[1 ] 。尽管脑瘫定义的特征不是痉挛 ,而是不能控制运动和姿势 ,但大多数脑瘫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痉挛症状。由于痉挛限制了患儿运动范围 ,可诱发形成固定化的异常姿势 ,导致疼痛 ,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力学及形态学改变 ,进一步加重对移动能力的限制。患儿由于移动受限 ,将面临很多并发症的威胁 ,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脊柱侧凸、心脏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等 ,心理上还会因过分依赖他人或失去自由而出现沮丧、失望、自卑等反应。目前治疗脑性瘫痪痉挛的方法很多 ,其疗效、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锐  王惠娟  张文杰 《护理研究》2007,21(2):134-135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在2岁以内发病[1]。痉挛型占60%~70%,随着病情进展,痉挛日益加重,而药物和功能训练对痉挛的治疗有限。因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 rhizotomy,SPR)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SPR手术逐渐被多家医院开展,由于CP病人存在发育迟缓,更应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岁~20岁,平均11.5岁。所有病人均…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在全球是高致死率的疾病。而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痉挛[1]。长期痉挛可引起肌肉短缩、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及疼痛等,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并限制其日常生活[2—3]。目前,痉挛的治疗主要通过肉毒毒素注射、牵伸、热敷及电刺激。近年来,振动治疗被证实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痉挛[4—5]。尽管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cores,MAS)是目前最常用的痉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cerebral pulby,CP)主要为中枢运行障碍及姿势异常,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占2/3,此型最适合手术治疗。为探讨术后功能干预对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后CP患儿的效果,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SPR手术的76例CP患儿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疾患之一。尽管在过去 2 0年中围产期医学得到了发展 ,但脑瘫 (cerebralpalsy ,CP)的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 ,仍在 1 5‰ - 2 5‰左右[1 ] 。脑瘫患儿 6 0 % - 80 %是痉挛型 ,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去只重视痉挛后果的治疗 ,现在开始重视痉挛本身的治疗[2 ] ,出现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肉毒毒素注射[3] 等方法。Penn等人于 1984年首次报道了鞘内注射巴氯酚 (in trathecalbaclofen ,ITB)缓解痉挛[3] ,开辟了一条治疗痉挛的新路。后来发展为将…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目前,临床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CP,对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有独特效果。从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脉冲电刺激方法,对38例患儿开展了SPR治疗CP及康复训练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8例患儿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12岁。四肢瘫3例,双下肢瘫5例,剪刀步态17例,双手扶物站立8例,能坐不能走4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1例。肌张力按Ashwo…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为痉挛型 ,它占全部病人的 2 /3。因此 ,痉挛型CP的治疗成为各国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治疗痉挛型CP的常用方法包括 :①功能训练。目前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②鞘内注射氯苯氨丁酸 (baclofen)。对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减低护理难度、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ADL)等具有一定作用[1,2 ] 。但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恶心、便秘、癫痫、失眠、尿潴留、脑膜炎、感染等[1] ;且国内无注射用剂型 ,使…  相似文献   

11.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2—3人患有此病[1]。根据2015年修订的《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按运动障碍类型和瘫痪部位将脑瘫分为六型,其中痉挛型偏瘫脑瘫作为脑瘫中常见分型,以单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感知觉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此型脑瘫患儿患侧下肢常因肌肉痉挛和肌张力障碍而出现屈髋、屈膝以及足下垂等异常姿势,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于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  相似文献   

13.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儿科难治之症,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2],婴儿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强,故本病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症状改善越明显[3],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功能锻炼等),以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形成[1].我们在临床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按摩配合速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的缓解有明显的作用,大多数患儿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痉挛肌肉群即有明显缓解,今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CP)踝关节过度跖屈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推拿、理疗及水疗等综合治疗。针刺组增加头部相应区域及肢体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以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标准制定疗效,针刺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0%、82.5%与20.0%、55.0%,P0.05)。结论:痉挛型CP患儿在治疗中配合针刺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脑瘫 (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 ,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 ,约占 75 % ,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 ,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 ,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 ,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 ,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  相似文献   

17.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1]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普及和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低体重、早产等高危儿的存活率逐渐增加,脑瘫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六省(区)1—6岁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2],其中以痉挛型居多,占全部脑瘫的53.6%。中医无"脑瘫"这一概念,根据症状可归结为"五迟"、"五硬"范畴[3]。国内对于脑瘫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邢畅  马永庆 《中国康复》2019,34(5):271-273
<正>小儿脑性瘫痪(Cerebialpalsy,CP)是由各种原因所致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临床多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及智力障碍等的症候群[1]。智力障碍是CP患儿主要功能障碍,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误诊24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1 ]。是导致小儿肢体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 ,严重地影响着小儿的身心健康。 2 0 0 2 - 0 8~ 2 0 0 2 - 10我们在对湘潭地区进行 CP发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过程中发现 CP首诊误诊率较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 1988年佳木斯全国会议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调查儿童 179895人 ,确诊 CP为 385例 ,发病率为2 .14‰。首诊误诊 2 4 1例 ,误诊率 6 2 .5 9%。本调查城镇儿童 5 82 77人 ,确诊 CP人数为 94例 …  相似文献   

20.
郭春燕  杨慧敏  马国瑞 《临床荟萃》2001,16(19):885-885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cerebral palsy,CP)是指从胎儿期到新生儿期由于脑部的非进行性病变而引起的运动和 (或 )姿势的永久性异常。我院儿科门诊 1990~ 2 0 0 1年共诊治脑瘫患儿 5 6例 ,现就其病因及 CT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6例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条件 [1 ] 。其中男 3 4例 ,女 2 2例 ;早产儿 2 0例 ,足月儿 3 4例 ,过期产 2例。初诊时间 <6个月 6例 ,~ 1岁 3 0例 ,~ 2岁 18例 ,>2岁 2例。1.2 临床表现 按《实用儿科学》[2 ]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痉挛型4 6例 ,运动障碍型 6例 ,共济失调型 1例 ,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