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清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广州地区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双份血清IFN γ和TNF α的水平。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法。结果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急性期血清IFN γ和TNF α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恢复期血清IFN γ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感染病程第 1周 ,患者血清IFN γ水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SARS患者血清TNF α水平在病程第 2周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结论 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SARS患者血清IL-2、IL-10和IL-12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娃  李卓  郭新会  张可  郭雁宾 《现代免疫学》2004,24(3):252-252,248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与SARS患者感染的关系 ,用ELISA的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SARS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了IL 2、IL 10和IL 12水平检测 ,并对 14例急性期和恢复期SARS患者的白介素水平变化进行了配对分析。结果显示 :急性期SARS患者的IL 2、IL 10、IL 12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及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的水平 (P <0 0 5 )。提示 :细胞因子在SARS感染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SLE患者IFN-γ、IL-4及IL-12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Th1/Th2细胞代表性细胞因子IFN γ/IL 4和IL 12水平的变化分析SLE患者Th1/Th2细胞的偏移现象。本实验通过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含量。实验结果显示 ,SLE患者IL 4/IFN γ基因水平比值为0 32 8,高于对照组 (0 0 7)。ELISA检测显示IL 12在SLE患者血清中为 (38 39± 15 1)pg/ml,低于对照组 (84 97± 13 7)pg/ml(P <0 0 5 )。结论 :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 ,IL 4细胞因子基因水平增高 ,同时血清中IL 12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TGF-β1、TNF-α及IL-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 79例慢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在肝纤维化S2、S3、S4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血清HA、HPCIII、LN及IV C水平呈低~中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彼此之间有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表明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TGF β1、TNF α及IL 6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 6、TNF α及TGF β1在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各组中IL 6、TNF α及TGF β1含量的变化。结果 :IL 6、TNF α、TGF β1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DN组中IL 6、TNF α、TGF β1明显高于DM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IL 6、TNF α及TGF β1对DM及DN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Th1/Th2免疫应答优势及其相应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为 4组 ,即SARS患者临床治愈初期 (A组 :2 3人 )与SAR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可能隐性感染者 (B组 :37人 )、SARS患者临床治愈晚期 (C组 :2 1人 )和正常对照组 (D组 :2 6人 )。用放免法检测各组体内的血清细胞因子TNF、IL - 1β、IL - 2、IL - 4、IL - 6、IL - 8和IL - 10水平。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SARS患者临床治愈初期 (A组 )的IL - 1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 (D组 ) (P <0 0 1) ,其余的细胞因子如TNF、IL - 2、IL - 4、IL - 6、IL - 8和IL - 10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可能隐性感染者 (B组 )的细胞因子呈多样性变化 ,TNF、IL - 6和IL - 10皆明显高于D组 (P <0 0 1) ,IL - 2和IL - 4则显著低于D组(P <0 0 1) ,、IL - 1β和IL - 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与A组相比 ,SARS患者临床治愈晚期 (C组 )的、IL- 1β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 ,其余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D组比各种细胞因子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体内Th1/Th2相应细胞因子逐渐恢复正常 ,但其变化规律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血清TNF α、IL 6和IL 8在急性胰腺炎 (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41例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40例血清TNF α、IL 6、IL 8和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结果显示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和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 )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SAP组又较MAP组增高 (P <0 0 5 )。2 7例MAP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在治疗后 3d已有下降 ,7d降至正常水平。 14例SAP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在治疗后 7d明显降低 ,2 1d仍未降至正常水平。血清中TNF α、IL 6和IL 8可能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可用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和观察治疗后疗效及病情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间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TBSA)≥ 30 %的严重烧伤患者 30例 ,其中死亡 3例 ;正常对照组 4 5例。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相点 (伤后 1、3、5、7、14、2 1、2 8和 35天 )患者血中IL 18、sFas和sFas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均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1~ 0 0 5 ) ,并分别持续至伤后 2 8,2 1和 2 1天 ;感染组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地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 0 0 5 ) ;死亡组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下降 ,而sFasL水平则升高。患者血清IL 18和sFasL水平与烧伤面积相关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与烧伤严重程度及伤后感染密切相关 ,在烧伤后免疫功能及凋亡调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肠炎IL-12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白介素 12 (IL 12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大便上清IL 12水平。结果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水平〔(37 5 5± 12 18)pg ml和 (5 4 15±16 38)pg 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7 30± 14 0 6 )pg ml,P <0 0 1〕。急性期大便IL 12检出率 78 95 % (30 38) ,中位数M =19 95pg ml,恢复期及对照组大便IL 12均未测出 (<10pg ml)。中重症组急性期大便IL 12显著高于轻症组 (P <0 0 5 ) ,轻症组与中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发病 5天后轮状病毒转阴组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 1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阴组 (P <0 0 5 ) ,恢复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后周围血循环和肠粘膜局部产生IL 12。IL 12主要参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人群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 (SARSCoVIgG)检测 ,明确该抗体对SARS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 (EIA)、间接荧光法 (IFA)和免疫印迹法 (WB)检测抗 SARSCoVIgG。结果 对 117例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 336份系列血清检测表明 ,SARS病人血清抗 SARSCoVIgG最早于发病后第 9天阳转 ,其阳性率随病程延长而上升 ,于发病后 5~ 9、10~ 14、15~ 19、2 0~2 4和 2 5d以上抗 SARSCoVIgG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1/8)、73.9% (17/2 3)、91.5 % (43/47)、96 .6 %(5 7/5 9)和 10 0 % (198/198)。应用EIA初筛 12 2 3名非SARS人群 (包括 36 7名在SARS病房工作 1个月以上的医务人员 ,4 3名在生活中与临床确诊的SARS病人有密切接触史者 ,以及 813例未暴露于SARSCoV人群 ) ,其中 2 8名为抗 SARSCoVIgG弱阳性 (A <0 .5 ) ,但用 2种IFA和WB检测均为阴性 ,说明EIA初筛为假阳性。结论 应用EIA检测抗SARSCoVIgG有助于中晚期SARS病人的诊断。对EIA初筛为抗 SARSCoVIgG弱阳性的标本 (A <0 .5 ) ,应用其他方法如IFA和WB检测 ,以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L 18和HIV 1gag gp12 0嵌合基因的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 :构建含IL 18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IL18,将他与表达HIV 1gag gp12 0嵌合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VAXGE共同肌注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免疫小鼠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联合免疫组小鼠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独免疫组 (P <0 .0 5 ) ,空白质粒对照组 (P <0 .0 1)和PBS对照组 (P <0 .0 1)。结论 :IL 18和HIV 1gag gp12 0嵌合基因的DNA疫苗联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 ,且IL 18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的睾丸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二步消化、过滤、离心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Sertoli细胞。体外培养的Sertoli细胞经溶脲脲原体 (UU)、UU上清和热灭活UU感染或作用 ,用ELISA法分析、观察UU感染时Sertoli细胞分泌IL 6和TGF β1 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的活UU和UU上清能明显上调Ser toli细胞分泌IL 6的功能 (P <0 0 1) ,而高剂量时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低、高剂量的活UU、UU上清和热灭活UU均能明显抑制Sertoli细胞分泌TGF β1 的功能 (P <0 0 1)。结论 :大鼠Sertoli细胞在睾丸局部感染时通过其分泌的IL 6和TGF β1 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的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 5 0例病情不同程度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IL - 10的水平及变化 ,以 30例正常人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发病初期脑血栓组血清IL - 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随脑梗死程度加重而加重 (P <0 0 1) ,(7~ 10 )天后IL - 10水平上升。结论 :脑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血清IL - 10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6,IL-10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目的 :探讨了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IL - 6、IL - 10水平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了 5 8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IL - 6、IL - 10水平 ,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IL - 6、IL - 10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水平 (P <0 .0 1) ,肝硬化组为甚 ,且TNF与IL - 6、IL - 10呈正相关 (r =0 .6 135 ,0 .6 2 2 5 ,P <0 .0 1)。结论 :TNF、IL - 6、IL - 10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甲亢患者IL-4、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 - 4、IL - 10水平变化在甲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甲亢未治疗组 6 4例、甲亢经1 31 I治疗组 39例和正常对照组 35例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T3、FT4 、TSH的含量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IL - 4、IL - 10含量。结果 :甲亢未治疗组患者血清IL - 4、IL - 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1 31 I治疗组患者血清IL - 4、IL - 10水平均低于未治疗组 (p <0 0 1、p <0 0 5 )。甲亢1 31 I治疗组患者血清IL - 4、IL - 1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L - 4、IL - 10在甲亢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判断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在EAN中的作用以及鼻粘膜耐受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IFN γ、TGF β1、IL 10mRNA表达和P6 5蛋白表达。 结果 :IFN γmRNA在发病早期表达明显增加 ,恢复期下降 ;IL 10、TGF β1mRNA在恢复期表达最明显 (P <0 0 5 )。鼻粘膜耐受后大鼠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减轻 ,IL 10、TGF β1mRNA表达增加 (P <0 0 5 )。P6 5蛋白表达与IL 10、TGF β1mRNA表达呈负相关 ,与IFN γmRNA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 :P6 5蛋白可能参与EAN的发病 ,鼻服抗原诱导T细胞产生IL 10、TGF β1,通过抑制P6 5蛋白表达这一途径 ,有效预防EAN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肾病患者血清IL-8,FN和尿IL-8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肾病患者血清IL - 8、FN和尿IL - 8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夹心法在疾病活动期和激素冲击治疗后 8周测定 5 1例肾病患者血清IL - 8、FN和晨尿IL - 8水平 ,并以 36例随机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肾病患者血清及尿IL - 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但与Scr无显著相关性 (r =0 .12 5 ,P >0 .0 5和r =0 .0 75 ,P >0 .0 5 )而血清FN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5 )。激素治疗 8周后 ,血、尿IL - 8水平均降低 (P <0 0 5 ) ,血清FN水平有所升高 ,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 8、FN与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测定血清IL - 8、FN和尿IL - 8有助于判断肾病患者的炎症活动状况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甲状腺疾病对血清IL-8、TN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 (甲亢 -Graves’病、甲减 -原发性甲减、亚甲炎 )及正常人对人体血清白介素 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初诊甲亢患者 95例 (男 4 1,女 5 4 ) ,甲减患者 5 3例 (男 2 3,女 30 ) ,正常对照 4 5例 (男 2 4 ,女 2 1) ,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 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 :1 甲亢组 (Gra ves’病 )IL - 8浓度比对照组高 (F =2 93,p <0 0 1)。亚甲炎IL - 8浓度比对照组高 (F =3 4 0 ,p <0 0 0 5 )。甲减组中原发性甲减的IL - 8浓度比对照组高 (p <0 0 5 )。 2 甲亢组Graves’病TNF含量比正常对照高 (F =7 5 0 2 ,p<0 0 5 )。甲减组中原发性甲减的TNF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 (F =6 15 ,p <0 0 0 1)。 3 甲亢、甲减组患者中性别与IL - 8、TNF浓度无关 ,p >0 0 5 ,男女无差异。甲亢、甲减组患者年龄与IL - 8、TNF、T3、T4 、TSH无关。结论 :支持IL - 8和TNF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病理过程。包括Graves’甲亢 ,原发性甲减等。  相似文献   

19.
动态监测SARS病人IL-1α、IL-1β、TNFα和IL-6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监测SARS病人IL 1α、IL 1β、TNFα和IL 6含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早期、恢复期SARS病人以及出院后SARS随访者 ,一线未患SARS健康医护人员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 1α、IL 1β、TNFα和IL 6含量。结果 :IL 1α和IL 1β含量在早期、恢复期与其他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5 )。SARS早期组TNFα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 <0 0 0 5 ) ,SARS恢复期组均值显著高于SARS随访组、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SARS早期组IL 6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0 5 ) ,SARS随访组与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均值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SARS在发病过程中其病理损伤与细胞因子IL 1、TNFα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20.
SA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病情进展的宿主免疫机制。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SARS感染患者 5 0例和正常对照 2 0例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6、IL 10、IFN γ、TNF α)。按照疾病预后分成死亡组和治愈组 ,前瞻性设计分析细胞因子在 2组患者中的异同及对病情发展的影响。结果 治愈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6、IL 10、IFN γ、TNF 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 :治愈组IFN γ高于死亡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死亡组IL 6、IL 10明显高于治愈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ARS病毒感染确实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反应过强 ,TH1类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相对减弱 ,造成的机体免疫自稳平衡失调可能是SARS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