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继明  刘凯  温韬  张超  刘道洁  乔录新  任峰  王安娜  李宁 《北京医学》2013,35(6):437-439,404
目的探讨饥饿诱导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基因(DRAM)介导的自噬在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经饥饿处理后,观察DRAM的表达和自噬的发生;利用DRAM小干扰RNA(siRNA)阻断DRAM,观察饥饿诱导的自噬水平;采用Calcein AM/PI染色,观察DRAM siRNA对饥饿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饥饿处理后12、24、36h,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内DRAMmRNA均显著高于处理前(P﹤0.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但两种细胞系间细胞凋亡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AM siRNA阻断DRAM的功能后,HepG2和Hep3B细胞自噬减少,但对饥饿引起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DRAM参与了饥饿诱导的自噬,可能不是饥饿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 or liver failure,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急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药物及肝毒性物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肿瘤及严重感染等均可引起肝脏损伤,严重时便导致肝功能不全或肝衰竭[1-2]。重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发生广泛坏死,导致肝脏合成代谢和解毒排泄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与内源性一氧化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 ,会再次出现一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 ,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 ,治疗也无特效方法 ,一直是困扰临床领域多年的棘手难题[1,2 ] 。长期以来有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国内外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本文拟从CO的生理角度着眼 ,就内源性CO的来源、生理特性与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一、CO的内源性来源正常状态下 ,机体会有少量的内源性CO产生 ,属人体正常生物化学过程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诱导HO-1高表达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染毒组(CCl4)、血晶素(hemin)组、hemin+CCl4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蛋白的诱导表达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MDA浓度和SOD活性以及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CCl4成功诱导了大鼠急性肝损伤,表现为染毒24 h后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浓度、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SOD活性下降,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肝脏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给予hemin预处理能显著诱导大鼠肝脏HO-1的表达,并对肝脏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和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组织TNF-α水平和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CCl4组;此外,hemin预处理亦使染毒大鼠的病理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HO-1诱导表达对急性肝损伤大鼠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HO-1在防治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HO-1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Caspase-3活性和降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抗丁型肝炎病毒mAb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基因工程表达丁型肝炎病毒抗原蛋白 (HDAg)为抗原 ,建立分泌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 ,并对其分泌的mAb进行鉴定。方法 :用Ni NTA技术纯化HDAg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筛选、克隆化及腹水注射制备mAb。采用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鉴定。结果 :筛选出 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 HD的mAb杂交瘤细胞株 (HD1,HD2 ) ,经多次复苏传代仍能稳定分泌抗体 ,特异性强 ,效价高。应用于ELISA测定患者血清HDAg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显示 ,针对该mAb的抗原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或浆内。结论 :此两株丁肝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对丁肝抗原具有特异亲和性 ,为丁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诊断及病理检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树突细胞是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以其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在肝癌的免疫治疗中已开始实验性初试。本文就树突细胞的生理特性、功能及肿瘤疫苗的制备等作一简介,以便于探讨其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血红素加氧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组成微粒体酶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它能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游离铁离子和一氧化碳。HO有3种同功酶,其中HO-1被认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血红素降解过程是一系列的自身催化的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3种产物在生理条件下对保持内环境稳态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毒性肝损伤也称药物性或化学性肝病,主要是指药物、外源性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性病变,近年已逐渐突显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本文在介绍中毒性肝损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机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被认为是近年涉及中毒性肝病分子机制的两个新的研究热点,一是内质网应激,认为深入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肝细胞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将十分有助于在更深层面揭示中毒性肝损伤发病的早期环节和细致机制,同时也为探索与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并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强其细胞保护效应等。其次是细胞色素P450,该物是内源和外源性化合物氧化、还原代谢的主要酶类,深入研究P450的功能特点以及其在不同肝毒性物质代谢时的变化状况等,对于探讨中毒性肝损伤的确切发生机制和保护策略有重要价值。目前,临床上对传染性和中毒性肝病的鉴别尚存在很大困难,上述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可为前述两种肝病的鉴别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一种制备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动物模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种新方法制备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动物模型,以便深入探索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单次染毒组和连续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染毒;单次染毒组按200ml/kg剂量注射1次,连续染毒组按6h间隔追加注射3次,监测染毒后24h内各组家兔血液HbCO、SOD和MDA的变化,并在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后采用病理学技术鉴定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腹腔CO染毒后,家兔迅速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血HbCO水平显著增高,1—2h达高峰,6h后呈现下降趋势,单次染毒组可在14h后将CO完全排出体外,连续染毒组HbCO水平则可维持在45%以上达24h;染毒家兔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病理学检查显示,染毒急性期家兔脑组织损伤严重,并在随后的3—21d内出现继发性的脑组织坏死,海马及皮层尤为显著。结论 采用腹腔连续间隔注射CO可成功建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动物模型,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O中毒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染毒,首次染毒剂量为120ml/kg,然后每隔4h注射一次,共3次维持剂量60ml/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和剂量注射空气。观察首次染毒后24h内各组动物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变化,同时利用在体微透析技术观察脑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在末次染毒后11h内及第10d的变化特点。[结果]腹腔注射CO染毒后,大鼠血HbCO浓度迅速增高,在首次染毒后1~2h达高峰,维持剂量连续染毒时,血HbCO浓度可维持在55%以上达15h,末次染毒6h后降至正常水平;朱次染毒后,大鼠脑纹状体DA水平增加,其代谢产物明显减少,至第4~6h开始逐渐恢复,第11h恢复到正常水平;末次染毒后第10天中毒组动物纹状体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次明显降低,其代谢产物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O中毒血HbCO浓度恢复正常水平后,提示DA及其代谢产物再次出现异常变化可能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锥体外系神经精神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