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剖宫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评价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8月剖宫产400例(A组)与2005年1~12月剖宫产380例(B组),两组病例资料对比抗菌药物选择的品种、用药时机、剂量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发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人均用药量、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结论 本院剖宫产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术前用药可避免新生儿出生后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 ,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 ,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措施。但它毕竟要开腹 ,是一种创伤性操作 ,一旦发生感染 ,轻则浅表切口化脓 ,重则宫腔感染、切口裂开 ,晚期产后大出血 ,败血症等 ,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为尽可能预防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 ,我们对 18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剖宫产 180例 ,随机分为术前术中用药组 (A组 ) 10 0例及术中用药组 (B组 ) 80例 ,两组一般情况及高危妊娠见表 1…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0月开展了耻骨联合上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 (pfannenstiel切口 )纯性分离、不缝合腹膜的新式剖宫产术 ,并与同期随机抽样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新式剖宫产术 (新式组 )和腹部纵切口术(对照组 )各 12 8例。新式组 :年龄 2 2~ 35岁 ,平均 2 4岁 ;对照组 :年龄 2 1~ 36岁 ,平均 2 3岁。两组均选择初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手术前宫口扩张情况 (见表 1)。表 1 剖宫产指征及手术前宫口扩张情况 (n)组别例数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臀足位 高龄初产珍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联合用药地塞米松以及芬太尼的效果进行评定.方法:此次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间进入该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从中抽选80例进行研究,麻醉中均选择联合用药地塞米松以及芬太尼,并对所有患者寒战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80例产妇接受联合用药麻醉后,共有4例(5.00%)出现寒战,其中术中有3例(3.75%),术后有1例(1.25%).此外,有1例(1.25%)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症状,1例(1.25%)出现恶心症状,1例(1.25%)出现呼吸抑制症状,1例(1.25%)出现呕吐症状,1例(1.25%)出现低血压症状.结论:对于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在麻醉中,通过联合用药地塞米松以及芬太尼,不仅可控制术中及术后寒战症状的大量出现,还能对心动过缓症状、恶心症状、呼吸抑制症状、呕吐症状以及低血压症状等有效控制,以保证患者麻醉效果以及剖宫产手术质量,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2 5岁 ,主因剖宫产术后第二天 ,发热伴腹泻 2d于 2 0 0 4年 7月 10日 17:4 0急诊入院。患者于 2 0 0 4年 7月 2日凌晨 1:0 0左右因临产、本人及家属要求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日未觉不适 ,近 2d来持续发热 ,体温最高至 4 0 .5℃ ,伴寒颤 ,腹泻 ,大便呈水样 ,下腹阵痛 ,痉挛性 ,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予阿奇霉素、替硝唑、布洛芬及抗病毒药物 (具体不详 )及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 ,无明显好转 ,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转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16× 10 9 L ,N 0 .92 6 ,Hb 93g L ,门诊以“剖宫产术后发热待查”收入院。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35岁,住院号652526.因剖宫产术后7d,突发腹痛2h余,于2008年10月19日10时20分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因G1P039+1周头位无指征坚决要求剖宫产,于2008年10月12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失血约200 mL,子宫和双附件无充血、水肿等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817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7例进行冲洗)和对照组(400例未冲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冲洗后发热及病理性血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腹腔及切口冲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 ]探讨乳腺癌不输血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病例报告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 ,对 98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乳腺根治性切除术 ,98例均为改良根治术 .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每例失血约 12 5mL ,无 1例接受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7例使用了代血浆 ( 70 6代血浆 )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 17d ,与围手术期输血患者相比 ,在创口愈合、术后并发症、体质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讨论 ]对乳腺癌患者施行不输血乳房根治性切除术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本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0年行剖宫产病例200例,针对用药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资料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均使用抗菌药物,共3类15种.预防用药以术后用药为主,排使用率前五位抗菌药物为头孢丙烯分散片、甲硝唑、头孢美唑钠.最常见的形式为硝基咪唑类+头孢菌素类.结论 本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种类、剂量、用法上基本合理,但存在预防用药时间不当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合理运用介入技术治疗CS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32例CSP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在B超引导下清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6.87%)。1例患者栓塞后因外生型CSP清宫术中子宫穿孔大出血中转开腹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成功的31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术中出血量20~140 ml),所有病例血β-HCG在治疗后16~42 d[平均(26.5±3.5)d]降至正常;B超影像恢复正常时间为(34.2±3.8)d,其中19例在清宫术毕B超检查示宫腔无残留病灶;术后28~56 d恢复月经,平均月经恢复时间为(32.5±3.2)d。栓塞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局部疼痛(23例)、发热(9例)。结论UACE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瘢痕妊娠组织活性,减少切口处血供,有助于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C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吴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35-236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Cho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Cho缝合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止血效果、术后子宫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产褥感染率。结果 3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4.74%(36/38),术中出血量为(1 410.24±257.66)mL,输血量为(725.31±80.95)mL,恶露持续时间为(33.87±3.62)d,术后住院时间为(9.76±0.63)d。术后7 d彩超检查示子宫复旧良好,未发现盆腔积血,子宫下段无坏死,1例患者腹部切口出现感染,换药3周后痊愈,子宫切除率为5.26%(2/38),产褥感染率为7.89%(3/38)。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Cho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具有良好止血效果,子宫切除率低,术中出血、输血量少,恶露持续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李锦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63-1564
目的:寻找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最佳措施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结果:破膜时间长、生殖道炎症、产程延长、急诊手术、妊娠合并症等因素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比例.结论:术前减少阴道操作次数、坚持围术期预防用药,可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并尽早规范处理,可有效治愈剖宫产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和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回顾性随机检索本院2009年度剖宫产患者归档病历165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165例剖宫产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单一用药128例(77.58%),二联用药37例(22.42%),均采用了静脉给药方式;首剂给药时间术前(切皮前)0.5~2h内给药26例(15.76%),术后给药(结扎脐带后给药)75例(45.45%),手术完毕回病房给药64例(38.79%);平均用药疗程(6.5±0.7)d.结论 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用药选择及用药疗程等方面,应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分娩结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剖宫产患者,所有剖宫产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5年10月2日至2016年10月11日,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对照组35例为首次剖宫产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25±1.15)d]和分娩出血量[(185.27±12.11)ml]与对照组住院时间[(7.01±0.21)d]和分娩出血量[(125.45±10.21)ml]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8.5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8.75±0.12)分]与对照组[(9.52±0.45)分]具有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娩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增加,使新生儿Apgar评分受到影响,应对剖宫产的相关指征严格掌握,对母婴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我科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产妇1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9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腰痛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术后3d两组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1月、2月、3月两组腰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发生,并缩短腰痛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娟  成九梅  张颖  陈芳 《北京医学》2015,(10):956-958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及腹腔镜在剖宫产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000 mIU/ml的CSP患者37例.患者入院后行血HCG测定和三维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均在腹腔镜下先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随后对于内生型的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下CSP病灶切除,而外生型的患者则行宫腹腔镜联合CSP病灶切除+剖宫产瘢痕修补术.结果 本组中20例为外生型,17例为内生型.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一次成功,术中出血量(83±3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9.0±7.6)h,术后阴道流血时间(6.2±2.9)d,血清HCG降至正常时间(9.6±3.0)d,出院时间(4.2±1.8)d,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微创、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是保留器官生殖功能的有效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岳翠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50-151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2-2013年我院剖宫产病例为调查对象,以2012年病例作为干预前组(100人)、2013年病例作为干预后组(100人),统计分析剖宫产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干预前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多种药物滥用,干预后抗菌药物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合理率由32.08%提高至84.83%(P< 0.05);给药时机合理率由75%提高至98%(P<0.05);用法用量合理率由15%提高至95%(P<0.01);联合用药率由75%下降至25%(P< 0.01).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推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陈艳容 《中外医疗》2011,30(30):95-95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住院需行剖宫产的48例临产妇,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24例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24例为硬膜外麻醉(CEA);观察比较2组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诱导时间及...  相似文献   

19.
丁姣 《当代医学》2022,28(9):133-135
目的 探讨包皮切割缝合器(DCSD)治疗儿童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包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DCSD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50),将采用商环包皮环切吻合术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1h、术后1d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高龄初产妇及营养过剩巨大儿的增多,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之势.由于手术及麻醉技术的进展,使剖宫产术更趋安全,但仍存在着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及出血等并发症.本院2000年1月至2001年4月对两种不同缝线缝合子宫下段愈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院2000年1月至2001年4月对120例足月孕妇行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方法为新式剖宫产[1].随机分成两组,年龄为19~41岁,其中60例为观察组用2/0快薇乔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切口,60例为对照组用传统1/0号羊肠线.两组的手术特征、手术缝合方式及手术医师均相同,有可比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