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成文  李丽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50-1051
目的:观察中药高热宁肛注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外感高热患者100例,用中药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以高热下降至正常体温的不同时间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痊愈9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91%,总有效率99%。结论: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退热速度快,标本兼顾,不损伤脾胃,无毒副反应,应用方便,给药及时,是治疗儿科急症-外感高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高热宁肛注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外感高热患者100例,用中药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以高热下降至正常体温的不同时间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痊愈9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91%,总有效率99%.结论: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退热速度快,标本兼顾,不损伤脾胃,无毒副反应,应用方便,给药及时,是治疗儿科急症-外感高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退热速”肛注剂治疗外感高热症10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冒是感触六淫病邪,引起肺卫郁闭,营卫失和,邪郁化热传里的外感热病之一。由于人们生活与居住条件的改善,内热渐盛,伏邪常有。故能及时有效驱邪外出退热,阻断病机传变发展,是早期治愈外感热病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学习《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证治机理,结合临证体会,组方制成的“退热速”肛注剂,采用科学方法,利用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药效高、安全便捷的优点和本院发明专利直肠给药专用器具“肛注器”研制成功的肛注新剂型。通过临床观察疗效甚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严彦彪  黎学武  黄青 《陕西中医》2012,33(7):805-80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药清热解表汤(生石膏、芦根、银花、玄参、蒲公英等)浓煎后少量直肠给药。结果:中药水煎取汁后保留灌肠,可以达到与口服中药汤剂相当的疗效。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显著疗效,解决了中医治疗小儿急症给药不便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直滴法是将中药汤剂由口服改为直肠滴注,药液通过肛门直肠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我们近几年来在临床医疗中的运用。体会到这种给药方法对急危重病的治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中医药治疗急症开辟了一条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药直肠给药属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早在汉晋时代就用于临床。《伤寒论》中即有用蜜煎方、土瓜根方、大猪胆汁方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亦有沿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深入,中药汤剂口服由于种种局限已不能满足急症治疗的需要,而中药直肠给药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现就近年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学文教学治疗热病急症经验之一—毒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文教授认为热病急症多为辩证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青瘀交挟为外感热病急症为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遏阳气,阻遏气机,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其治疗大法。方用清解汤。  相似文献   

8.
经方加减诊治急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首创六经辨证论治外感热病,多为中医急症所设。笔者仿制经方系列剂治疗急症获效多多。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退热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儒林 《河南中医》2003,23(10):36-37
小儿外感发热为临床常见急症 ,中药内服往往缓不济急。目前 ,解热镇痛西药 ,虽退热快 ,但体温回升率高 ,且副作用较大。我科 1a来采用中药直肠给药 ,退热效果快 ,疗效肯定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生物利用度高 ,给药简便易行 ,安全无痛苦 ,适应外感发热急症的治疗需要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入院 12 0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②中医符合外感发热风热型或外寒里热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中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1212 ~ 12岁 ,平均年龄5 .2±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提出治疗外感热病除汗、吐、下三法外,导热入血或是外感热病解热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笔者从何谓透热转气?邪在卫气分可否加用营血分药?何谓导热入血?为何选取归芍导热入血等几方面进行论述。笔者以为血属阴,当有余之阳热产生之后部分热气传导入阴血经过阴化作用吸收部分邪热而降低热势。邪热经导热入血法由卫气导入营血后,还可借道于血流散布并随汗、尿、分泌物等经诸窍排出体外。应用归芍等血分药导热入血治疗外感热病卫表证和气分证并无留邪之弊,导热入血法是中医治疗外感热病时解热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外敷治疗儿童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用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敷贴涌泉穴,对照组用安乃近滴鼻。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06%,对照组8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贴敷涌泉穴治疗儿童外感高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直肠点滴给药治疗急性热病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肠给药中医学中古称导法。本文就直肠给药在中医急性热病中的应用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共选择体温在38℃以上,以急性发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75-177
脓毒症常见于创(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危急症患者,因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可将其归属中医学外感热病范畴。中药治疗脓毒症具有较好疗效,对大黄、黄芩、厚朴、败酱草、赤芍、栀子、川芎、人参、黄芪治疗脓毒症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治疗机制,为今后临床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4.
王新  朱雪琦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58-761
中药直肠给药属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早在汉晋时代就用于临床.<伤寒论>中即有用蜜煎方、土瓜根方、大猪胆汁方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亦有沿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深入,中药汤剂口服由于种种局限已不能满足急症治疗的需要,而中药直肠给药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现就近年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锐  高晔珩 《四川中医》1997,15(4):50-50
超前截断法是已故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姜春华先生创立的治疗外感热病的新方法。超前指先病而治,药先于病,就是根据疾病发展的病理变化的规律,“在卫应兼清气,在气须顾凉血,以杜传变。”截断是拦截病邪,扭转病势,就是将疾病控制在起病阶段,并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具体方法是重用清热解毒,早用苦寒攻下,及时凉血化瘀[1],还应该加上提前生津养阴,这些方法与外感热病的病理变化相吻合,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外感热病的之中。在超前截断法的指导下,我们对77例急性扁桃体炎进行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直肠滴注给药途径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观察红羚清散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患儿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红羚清散直肠滴入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病毒唑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红羚清散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疗效确切,临床上给药方便,易被患儿接受,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中药直肠给药在急症中的应用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给药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外治方法。这种给药方式使药物不经过胃、肝脏而直接进入血循环,既防止了胃酸及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又避免了肝脏的滤过作用,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目前,诸多医学者将直肠给药作为一种全身疾病的给药方式,并且将之应用于许多急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取得丰硕的成果。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的有关中药直肠给药在急症治疗中的应用资料,探讨在急诊医学中如何发挥中医特色,总结出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朱盛国,虞坚尔,李琦关键词:疏解合剂,外感热病外感热病是儿科最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是发热。我院儿科病房近年来以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  相似文献   

19.
黄星垣  杨进 《陕西中医》1990,11(3):97-105
外感热病包括温病、伤寒及传染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颇为棘手的一类病症。近年来,中医治疗外感热病取得了很大进展,具有一定优势。为适应当前临床研究工作需要,特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其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法研究作以初步探讨,以期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论益气扶正法在外感热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雅  李更生 《中医研究》2002,15(4):49-51
外感热病在内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多见的 ,相似于现代医学之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治疗上西医常用抗生素 ,中医则常用清热解毒等法 ,很少注意扶正法的应用 ,尤其是益气扶正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 ,外感热病的不同阶段 ,均可出现气虚证 ,从整体观念出发 ,在应用常规祛邪法的同时 ,适时地配合益气扶正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就我们的体会 ,对益气扶正法在外感热病中的独特作用谈一点管见。1 鼓舞正气 抗病祛邪外感热病是感受邪毒所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伴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属祖国医学温热病范畴 ,治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