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指明药品研发阶段融入药品GMP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方法 介绍了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概况,从人员、设施、设备、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样品批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的施行对国内生产企业将药品研发纳入GMP体系的促进作用.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应将药品研发全面融入GMP管理体系之中,而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可以很好地促进药品研发的规范性及GMP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2.
深刻领会GMP的实质是实施GMP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白东亭 《中国药事》2003,17(2):128-130
GMP是当前国际社会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GMP作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永恒的,但基本准则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对GMP实质的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对GMP的目的、指导思想、实施GMP重要性及GMP认证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杨晓晨 《齐鲁药事》2005,24(7):444-444
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我国制药企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执业药师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的骨干力量,在GMP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重点要把好以下“三关”。  相似文献   

4.
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体现了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要求。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GMP的要求是强制性的。推行GMP的目的在于确保药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均有文件加以控制,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在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1月15日期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GMP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所生产的药品质量负责,以保证药品安全和有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以下简称GMP)是规范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法规和基准。60年代初,美国FDA首先发布了GMP。WHO(世界卫生组织)于1975年正式颁布实施GMP。随着GMP在全球的逐步实施以及其作用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这一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规范性管理方式被引入我国,并在药品生产和药品监督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浅显分析,并对其发展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药企GMP管理中差错和污染的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P管理是一项科学、合理、规范化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强制性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必须达到的最基本标准,旨在把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方式转变为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人为的差错缩减到最低限度,尽可能防止药品的污染、交叉污染及质量变化,建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品质量的工作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现将多年工作总结的一点经验与诸位药届同仁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姚茂斌 《中国药事》2007,21(7):527-528
强制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根本措施。至2004-06-30,所有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均已通过了GMP认证。但是,根据GMP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通过药品GMP认证以后,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很好保持,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这个问题的发生,除了与企业遵纪守法意识和GMP意识不强有关外,  相似文献   

8.
韩玉华 《齐鲁药事》2004,23(7):53-5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工业工程(IE)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科学。本文对GMP和IE进行再认识。并阐述将二者有效结合到一起,使药品生产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吴绍敏 《中国药事》2007,21(7):530-531
药品生产企业(PA下简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是直属厂长领导的独立科室,包括质量保证系统和检验系统,对企业所有的质量问题均有决定权。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并有与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GMP(1998年修订)第74,75,76条分别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被收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缺陷的规律和特点,为药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实施GMP,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和分析2016—2019年被收回GMP证书的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存在的缺陷及其逐年变化的趋势。结果 125家次收证企业累计缺陷项目频次为855次,涉及GMP正文及其附录17个章节。缺陷项目主要集中在数据可靠性存疑、擅自改变工艺规程、弄虚造假、物料管理混乱、偏差管理系统不能有效运行以及企业关键人员不能有效履职。2016—2018年,生产管理、设备、机构与人员以及厂房设施等章节缺陷项目的频次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章节缺陷项目的频次占比大幅增加,确认与验证缺陷也存在上升趋势;除了计算机化系统涉及的数据可靠性问题和偏差处理方面的缺陷项目外,其他缺陷项目在收证企业中的频次占比都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作为药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应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坚持诚实守信,不断加强数据完整性管理,注重对员工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在产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实施和持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1.
制药企业GMP认证检查中缺陷项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保证药品生产质量并把发生差错、混药、各类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的最可靠的举措,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对陕西省部分制药企业GMP认证现场检查报告统计,发现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现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闫兆光 《中国药事》2007,21(2):127-128
1993年2月卫生部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并于1995年10月正式受理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认证申请。我国制药企业逐步认识到“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将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1999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及其附录,并分步实施强制性认证管理,使我国制药工业的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法规,对迁建疫苗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并提出监管策略.方法 对上海一家迁建企业的疫苗生产车间进行生产许可证检查、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药品GMP认证检查、药品GMP跟踪检查和药品GMP飞行检查.结果 对生产场地变更后疫苗的持续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各项目检定均合格.但是,发现生产许可证检查2项问题、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3项问题、药品GMP认证检查15项缺陷、药品GMP跟踪检查2项缺陷、药品GMP飞行检查1项缺陷.结论 对迁建企业的变更控制是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力度并制定针对性策略,以达到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有效疫苗、控制潜在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医药世界》2003,(2):6-6
第四章 药品委托生产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药品委托生产的委托方应是取得该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 第二十六条 药品委托生产的受托方应持有与生产该药品相符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GMP证书》,且具有与生产该药品相适应的生产与质量保证条件。 第二十七条 委托方负责委托生产药品的质量和销售。委托方应对受托方的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状况进行详细考查;应向受托  相似文献   

15.
袁松范 《上海医药》1998,10(3):29-30
质量是制药行业的生命线,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法规,所有制药企业都应该遵照GMP的规定进行实施。 我国GMP规范的基本要点包含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置;厂区、车间、公用工程等硬件设施;设备方面的硬件和管理软件系统;卫生;原、辅、包装材料、成品的质量要求及储存规范;生产管理系统;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包装材料和标签、产品说明书等的管理和使用;销售记录;用户意见处理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定期自检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GMP认证制度,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章程第六条规定由药品监督、管理、检验、生产、经营、科研和使用等部门的专家组成,代表国家实验GMP认证。  相似文献   

16.
梁毅 《中国药房》2011,(45):4225-4226
目的:为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理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应用管理学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分析与阐述药品生产企业GMP理念建立的基本步骤、程序和方法。结果与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GMP理念,要经历前期工作、企业GMP理念实态调查、建立GMP理念的工作设计、GMP理念建立工作的开展与控制几个阶段。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规范运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真正实施好GMP,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吕锐 《中国药事》2013,(10):1097-1099
目的 探索当前形势下将质量风险管理融入药品GMP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方法 通过对2010年版GMP及其中质量风险管理条款的理解,结合质量风险管理在GMP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药品生产企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与结论 风险管理是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的产物;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必须建立在顺畅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之上;而人为因素是质量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具体运用中要注重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回顾性方式,以减少事件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而避免陷入无尽的风险评估事物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经过制度化、常态化的良性运行方可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实施GMP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麟达 《上海医药》1999,20(8):14-15
随着即将颁布的1998年修订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办法的出台,以及2000年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作的逐步展开,可以预见,新一轮实施GMP的高潮必将到来。为了深刻领会GMP的精神,大力推进GMP实施工作,使有关企业能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地搞好GMP改造,作者结合参加国家药品GMP认证,日常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感受以及所接触到的企业在GMP改造、新建生产厂房和软件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而产生的认识和看法,对如何合理实施GMP中的技术、管理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有关质量保证规定的梳理,从质量管理角度对质量保证系统进行分析,明确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系统及其各要素。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药品检查中发现的药品生产企业在质量保证系统中存在缺陷的分析,对文件管理、偏差处理、变更控制、质量回顾、自检与外部检查、投诉、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纠正与预防措施、召回、管理评审等质量保证系统各关键要素常见问题进行总结与提炼。为我国制药行业进一步加强质量保证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药品检查工作中对质量保证系统相关要素的高效检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无菌药品作为高风险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欧盟GMP附录1的发布对全球无菌药品的质量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解国际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与要求,把握我国无菌药品质量管理的现状,促进我国无菌药品质量提升,本文对欧盟与我国GMP附录1的主要差异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我国GMP附录1的修订和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