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甲状腺癌常出现误诊误治 ,以致癌复发或转移而需再次手术治疗。我院 1985 - 0 1~ 2 0 0 1- 0 1共对甲状腺癌 18例行再次手术治疗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5例。年龄 18~ 6 3岁 ,≤ 30岁 11例(6 1% )。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为 3个月~ 8a,其中≤ 1a者7例 (38.9% ) ,1~ 2 a者 5例 (2 7.8% ) ,≥ 2 a者 6例 (33.3% )。临床表现为颈部触及复发性肿块或肿大之淋巴结 13例 ,声嘶 2例 ;B超及 CT证实残留癌灶 11例。首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肿块切除或甲状腺患侧叶次全切除术 11例 ,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 3例 ,甲状腺癌根治术 1例 …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微小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是指肿瘤直径≤1.0 cm的甲状腺癌结节,具有隐匿、临床难发现、与甲状腺其他病并存、预后佳的特点。我院1997~2007年共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446例,其中甲状腺微小癌36例,占8.0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31例,年龄26~68(平均47.2)岁。单侧32例(其中29例为单发癌,3例为单侧多发癌),双侧4例。癌直径≤0.5 cm者12例,>0.5 cm者24例。淋巴结转移5例。2例因颈淋巴结肿大活检而确诊,8例B超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11例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15例术后病理确诊。1.2 B超检查细针穿刺及病理检…  相似文献   

3.
吕雪冬  陈勇  姜涛  徐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38-543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要点、手术方式及预后转归。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行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除;14例行患侧次全切除;4例行全甲状腺切除;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结论 PTC的治疗应以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除为主,全甲状腺切除仅适用于双叶癌、多灶癌及有远处转移术后需行放射性碘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自 1999- 0 5~ 2 0 0 1- 0 5 ,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 49例 ,术前误诊 2 3例 ,其中 2次手术 10例。现就误诊原因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误诊 2 3例 ,年龄 18~5 5岁 ,平均年龄 37岁。病程最短者 1个月 ,最长者 8a。术前误诊为甲状腺腺瘤 (均为孤立性结节 ) 18例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2例 ,异位甲状腺 1例。误诊 2 3例病理类型 :乳头状腺癌 17例 (占73.9%) ,滤泡性腺癌 4例 (占 17.3%) ,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各 1例 (占 4.4%)。术前均行 B超检查 :16例提示为甲状腺腺瘤 ,5例提示为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1例提示为脂肪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接合物蛋白(CRKL)的表达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120名病人的甲状腺组织石蜡标本,其中30例为直径>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30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0例为未患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CRKL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组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组中CRKL的表达阳性率及平均吸光度(MOD)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正常甲状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KL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呈高度表达,临床上CRKL的检测有助于确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4年问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8例6~201个月,平均72.5个月。复发3例,无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而发现微小癌18例,另有10例术前怀凝为癌。经活检发现微小癌,颈部淋巴转移6例。腙叶多发结节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结论: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疗效是同样的。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直径≤1.0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TMC),生存率高,预后好。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随着近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国外报道[,PTMC约占甲状腺癌的6%-63.7%;国内报道为11.0%-47.7%,我院2008年-2013年4月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治患者共2225例,微小乳头状癌占55.9%。关于微小乳头状癌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指征及范围仍有争议。本文对我院2008年-2013年5年间1244例初治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而检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40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检出甲状腺微小癌20例(5%).20例中2例(10%)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8例(90%)于术后连续病理切片确诊;乳头状癌19例(95%),髓样癌1例(5%);2例浸润或浸透包膜(10%),2例有砂粒体(10%),无血管内癌栓和颈淋巴结转移病例.20例中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3例(15%),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例(65%),患侧叶次全切除术4例(20%).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5~6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甲状腺微小癌以乳头状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连续病理切片检查可防止微小癌的漏诊;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不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患者共计97个病灶(经典型68个,滤泡型29个)的彩色超声声像图资料,根据甲状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病灶分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5级。结果:经典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41%)及边缘针刺状(15%);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14%)。经典型与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超声分级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的比例依次为10%、16%、31%、28%、15%及48%、21%、17%、14%、0。结论: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尤其是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分级多为良性、良性可能或不确定性,少数为恶性及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切片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手术完成后行常规石蜡切片检查。将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作为疾病诊断""金标准",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相符性,探讨影响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术后石蜡切片诊断均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确诊率为100. 00%。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23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确诊率为76. 67%; 3例患者因冰冻切片未切取到病变组织而漏诊,漏诊率为10. 00%; 3例患者延迟诊断,延迟诊断率为10. 00%; 1例患者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和滤泡型腺瘤,误诊率为3. 33%。影响冰冻切片准确性的单因素包括肿瘤直径、甲状腺钙化分型、包膜侵犯情况等(P 0. 05或P 0. 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包膜侵犯(浸润性生长)、肿瘤直径等均是影响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1)。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切片诊断法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但是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的纵横比、形态、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微钙化、后方声衰减、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以及甲状腺实质回声。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PTMC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特征差异。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后病理证实75个为PTMC,36个为良性。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PTMC与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边缘、微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χ2=9.08,P=0.00;χ2=9.40,P=0.00;χ2=6.12, P=0.02);纵横比、形态、边界、声晕、后方声衰减、甲状腺实质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36.11%(13/36),准确性为74.77%(83/111),阳性预测值为75.27%(70/93),阴性预测值为72.22%(13/18)。结论 HT患者PTMC的部分典型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HD合并PTC 10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均经手术治疗,HD合并PTC的发病率占HD的17.24%,占PTC的10.16%.所有病人术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17例,每例患者仅评估1个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总共评估117个结节。分析超声下结节的形态与边界、内部回声、声晕、后方回声及钙化,镜下肿瘤的浸润程度、内部构成以及钙盐沉积。结果 117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7.18%,102/117)、边界不清(80.34%,94/117)、内部低回声(90.60%,106/117)以及微钙化(65.81%,77/117),而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93.16%,109/117)、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46.15%,54/117)以及钙化灶(56.41%,66/117)。镜下呈浸润式生长的109个肿瘤中,102个(93.58%)结节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1个(77.78%)结节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而8个镜下非浸润式生长的肿瘤均为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结节。13个超声下出现声晕的结节中,8个镜下发现了肿块周围有明显的纤维包膜包绕。无论镜下肿瘤内部构成如何,超声下均以低回声结节为主。超声下高回声结节镜下均以细胞成分为主。镜下发现钙化的肿瘤中53.03%(35/66)超声同样探及钙化,46.97%(31/66)超声未探及钙化。镜下未发现钙化灶的肿瘤中82.35%(42/51)超声探及钙化,17.65%(9/51)超声未探及钙化。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均有其一定的病理学基础,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时间较长,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因肿瘤局部侵犯或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故早期诊断对于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本文针对最多见且直径小于1.0 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声像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US)对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 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侵袭性组(13例)和非侵袭性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结节的US及CEUS征象的差异,分析US、CEUS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并探索两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结果:US征象中,侵袭性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CEUS征象中,侵袭性组增强后边界不清比例、边缘高增强比例以及增强范围形态改变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US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46.15%、79.75%和75.00%,低于CEUS的84.62%、83.54%和83.70%。US联合CEUS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9),其最佳诊断点为0.87,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74%,拟合方程为Logit(P)=-2.146+0.585×US边界不清+2.796×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0.659×增强后边界不清+3.521×增强后边缘高增强+5.541×增强范围形态改变。结论:US联合CEUS可更好地反映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浸润生长及被膜侵犯的生物学特征,对判断其侵袭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的声像图表现.方法 分析20例DSV患者的术前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特点.结果 20例DSV患者,累及甲状腺单侧叶12例.双侧叶8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90%).声像图为一侧叶或双侧叶甲状腺内的弥漫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沙粒状钙化,弥漫性散在分布于受累的甲状腺内;病变叶血流信号1级75%,2级25%.结论 DSV声像图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即甲状腺弥漫性改变、沙粒状钙化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57个癌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其超声特征与58个≤1 cm的甲状腺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94.7%)、实性成分(100%)、形态不规则(68.4%)、纵横比>1(31.6%)、边界不清晰(61.4%)、微小钙化(66.7%)、内部血流(28.1%),以及颈部及锁骨上可探及肿大淋巴结(36.8%),其上述超声特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华  李凤华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2):109-110,123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80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8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48例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超声诊断45例,符合率94%。甲状腺恶性肿瘤20例,术前超声诊断12例,符合率60%。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诊断6例,符合率75%。甲状腺炎4例,超声诊断2例,符合率50%。结论超声是甲状腺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其中超声对甲状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性高,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尤其对判断良性病变有无微小癌变方面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对100例PTC手术治疗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100例患者中发现124个癌灶,多灶性甲状腺癌17例(占17.0%),颈部淋巴结转移40例(40.0%);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滤泡型腺瘤36例(36.0%)。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52例,患侧全切加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3例,甲状腺全切15例,中央区淋巴清扫术100例,侧颈部淋巴清扫术3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术后1例同侧颈淋巴结转移,1例对侧甲状腺出现癌灶。结论应根据PTC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及数目(单发/多发)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 患者的超声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8例(21%),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39.5%),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39.5%),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结合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其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8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5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5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依据病灶有无包膜情况,病理诊断Ⅰ型为非包膜内型FVPTC(8/38,21%),Ⅱ、Ⅲ型为包膜内型FVPTC(30/38,79%),以上两者的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等超声特征的显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淋巴结累及等超声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PTC 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的不同与其病理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