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0月10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73例再次剖宫产(RCS)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者进行对照,将其中35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者进行对照.结果:10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48例阴道试产,3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9%;再次剖宫产(RCS)73例,手术产率67.6%.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P<0.05,P<0.01);RCS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PCS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行剖宫产术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5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8例阴道试产,其中30例试产成功,占34.9%,再次剖宫产56例,占65.1%;②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和住院天数均比RCS组明显减少(P〈0.05);③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CS组产后24h出血量较PCS组明显增多(P〈0.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削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223例刮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5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50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7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73例进行对照.结果 223例中102例阴道试产,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1.56%;RCS 150例的手术产率67.2%.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9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9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6例进行对照.结果 132例中60例行阴道试产,3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0%;RCS 96例,手术产率72.2%.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医疗费用高,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因为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再次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0例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曦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68-6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32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8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32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8例进行对照。结果:(1)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24例阴道试产,其中1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手术产率88%。(2)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严重粘连的发生率9%,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VBAC组,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不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可明显增加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胡秀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29-163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本院2006-2012年20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中85例行阴道试产,5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8.2%,再次剖宫产148例,剖宫产率71.8%。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再次剖宫产(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较首次剖宫产(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孙美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31-343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对我院4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组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组105例进行对照;将VBAC组与RCS组对照。结果 VBAC组与VBNC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史并非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是可以行阴道试产的。  相似文献   

8.
陆玉明 《华夏医学》2013,26(3):463-46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8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68例进行对照分析;将再次剖宫产(RCS)48例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剖宫产(PCS)48例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1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有70例行阴道试产,试产成功68例,试产成功率97.14%,再次剖宫产48例,手术产率41.38%。VBAC组与VBNC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CS组比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医疗费用高(P<0.05,P<0.01);RCS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PCS组(P<0.01)。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并不是行剖宫产术的绝对指征,若无阴道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大部分孕妇都能安全通过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我院2008-01~2009-12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22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8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19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FCS)19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7例阴道试产,2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6%;再次剖宫产198例,手术产率87.6%。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未发现子宫破裂,RCS组发现子宫不全破裂3例;RCS组产后出血率较F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而定,有阴道试产指征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无阴道试产指征者择期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6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15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1例与随机抽取非瘢疤子宫阴道分娩(VBNC) 41例进行对照.结果:156例中64例进行阴道试产,4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4.1%.选择性剖宫产91例.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再次剖宫产(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8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8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进行对照。结果 128例中62例行阴道试产,4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58%;RCS83例,手术产率64.84%。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与VB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与P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刮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419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妊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37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370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49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9例进行对照.结果,419例前次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妊娠分娩RCS 370例占88.3%,阴道分娩49例,占11.7%.RCS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乙级愈合率等方面与P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在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有阴道试产条件者,应尽量鼓励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8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再次剖宫产(RCS)71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71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1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1例进行对照。结果82例中16例行阴道试产,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8.75%。RCS71例,手术产率86.59%。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产时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医疗费用比VBAC组高,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关杰 《中原医刊》2007,34(13):59-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剖宫产(RCS)9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部宫产(PCS)92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6例进行对照。结果128例中36例行阴道试产,2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55.56%。RCS92例,手术产率71.88%。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足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式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时分娩的方式选择。方法选取32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结果 324例产妇中,有162例为阴道试产(VBAC),再次接受剖宫产的产妇(RCS)有119例,非疲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3例。产妇产后出血量为:VBAC组(138.5±10.2)m L,VBNC组(124.3±9.6)m L,RCS组(312.4±23.9)m L。VBNC组出现新生儿窒息1例,VBAC组有3例,RCS组有7例。结论阴道试产方案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的首选。只要备足血源,随时急救,就能够保证阴道试产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袁靖君 《中原医刊》2011,(23):49-5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最佳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山西大同煤集团三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住院天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相近、孕次产次相同、孕周相近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55例与再次剖宫产(RCS)55例产妇进行配对对照分析。结果136例中76例行阴道试产(TOL),55例VBAC,无一例产后出血,成功率为72.4%。21例试产失败改为RCS,60例行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RCS),手术率为59.6%,产后出血4例,无一例切除子宫甚至死亡,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318±37)ml、(180±23)ml],平均住院天数[(8.8-4-0.7)d、(3.3±O.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RCS中发生新生儿窒息5例,55例VBAC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产后出血率RCS组与VB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子宫下段横切13'剖宫产史的孕妇,在无阴道试产禁忌证,对母婴风险进行恰当的评估,以保证再次分娩的母婴安全情况下应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风险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谢鹏飞 《吉林医学》2011,(8):1482-148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29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242例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54例进行对照分析,将剖宫产术后再妊娠(RAC)296例与同期非剖宫产术后再妊娠(RWC)3 812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4例阴道试产,4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5.19%。VBAC组产后出血量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与RCS组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C组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RW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00例,观察阴道分娩和二次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情况.结果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00例中57行阴道试产,47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82.46%.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恶露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再次剖宫产( repeated caesarean section,RCS )组92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pcs,PCS)组92例就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助产率进行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VBAC)组28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 vaginal birth newer cesarean,VBNC)组28例就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例数、术中粘连例数、切口乙级愈合例数、应用缩宫素至先兆子宫破裂等进行分析。分别进行t检验或者χ2检验,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结局、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VBAC组试产成功20例,成功率71.4%。VBNC组试产成功26例,成功率92.9%。2组在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CS及PCS组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例数、术中粘连例数、切口乙级愈合例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观察监护下是可以选择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连续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自然临产患者60例,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患者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RCS)患者50例,首次剖宫产(PCS)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VBAC)组与VBNC组、VBAC组与RCS组、RCS组与PCS在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VBAC 24例,成功率40%.VBAC组在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例、住院天数上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BAC组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例、住院天数均低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CS组产时出血量、腹腔粘连比例、愈合不良比例均高于PCS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后,通过严密观察产程,给予充分阴道试产的机会,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