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北京市京籍与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851名京籍和2 461名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3 312名学生中,超重学生341名(10.3%),肥胖学生265名(8.0%);京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为15.2%,高于流动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8.6%,5.5%)(x2=119.89,P<0.01);流动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由最初流动时间<5 a的6.5%及3.8%,在流动时间≥9 a时达到10.0%及5.7%(χ2=14.60,P<0.05).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教育程度、独生子女状况、父母超重肥胖情况及计算机使用情况的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47,14.97,22.28,33.00,54.02,98.40,31.57,P值均<0.01).京籍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及肥胖,京籍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流动学生.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促进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和田地区抽取30所中小学校180个班级的7 118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睡眠时间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在校中小学生的超重率为11.14%,肥胖率为5.6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5.46%,7.11%,女生为6.24%,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23,34.51,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超重和肥胖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03,114.25,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1h的学生占14.99%;每天看电视≥2h的占11.90%;睡眠不足学生报告率为92.40%.睡眠不足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46%,睡眠充足学生超重检出率为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6倍.结论 睡眠不足是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干预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体重.  相似文献   

3.
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因素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喀什各2所中学,每所中学在初一至高三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级,共调查48个班级,班级内全体1 682名维吾尔族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男生超重率为19.79%,女生为12.75%;男生肥胖率为10.76%,女生为7.67 %.维吾尔族男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6,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14和15岁年龄段男生、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48,6.423,P值均<0.05).经常加餐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不经常加餐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5,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蛋类、肉禽类、谷物类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412,0.395,P值均<0.05),维吾尔族中学生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8,-0.06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餐、能量、脂肪、肉禽类是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蔬菜摄入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52,2.045,1.082,1.599,0.713,P值均<0.05).结论 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行为和摄入食物种类对BMI均有影响,应进一步改善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亮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144-1145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的发生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一般频数分布及x2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2%和6.5%,超重肥胖总检出率男生(19.1%)高于女生(12.4%),城市(20.9%)高于农村(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8%,主要表现为近视.近视检出率女生(54.6%)高于男生(47.7%),城市(59.0%)高于农村(43.3%)(P 值均<0.05).近视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岁组(20.3%)最低,18岁组(79.0%)最高.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需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根据相关筛查标准,共调查分析12 211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贫血的流行特征.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8%,超重检出率为14.3%,肥胖检出率为5.1%.7~9岁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10~12岁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7~9岁年龄段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7~ 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不同片区间比较,银川地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3个片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702,20.737,19.991,P值均<0.01).测定3 747名儿童青少年的血红蛋白,贫血检出率为8.1%.男生边缘性贫血检出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92,P<0.05).银川地区贫血检出率最高(10.34%),3个片区的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2,P=0.000).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较高,贫血检出率与其他地区还有差距,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还需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8.
了解江苏省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1日-12月11日抽取江苏省13个市6~18岁32 05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7.8%,肥胖率为13.8%.男生超重肥胖率(37.0%)高于女生(25.9%);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32.6%)比乡村(30.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苏南、苏中、苏北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x22=25.35,P<0.01);不同学段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小学生检出率最高(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2,P<0.01).喝含糖饮料者超重肥胖率比不喝的高,不喝牛奶的比喝牛奶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3,4.09,P值均<0.05);进行高强度锻炼者比不锻炼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x2=58.4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为地区、居住地、学段、性别、饮食习惯、运动(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从全社会角度人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阿克苏市维、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制定视力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4-6月抽取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的小学、中学(初中)各2所的13 6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视力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11.77%)低于汉族中小学生(4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4.46,P<0.01);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7.22%)低于女生(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l).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长的趋势(x2值分别为364.64,361.31,P值均<0.01).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及初中3个学龄段,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42,28.29,117.30,P值均<0.01).结论 阿克苏市视力不良防控的重点是汉族中小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护学生视力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三亚市2009与2013年监测点学校学生常见病检出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和2013年的9-12月对三亚市10所监测点学校共计39 124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采用SPSS 17.0对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三亚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沙眼、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0.71%,3.56%和9.46%,均高于2009年的28.25%,0.61%和4.96%,呈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793.09,374.99,280.42,P值均<0.01).2013年龋齿、营养不良、超重检出率分别为46.71%,11.90%和4.09%,均低于2009年的49.63%,40.11%和5.49%,呈下降趋势(x2值分别为32.61,4 176.11,44.24,P值均<0.01).三亚市中小学生常见病以视力不良、龋齿及营养不良为主.视力不良检出率为城市高于乡镇,中学高于小学,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5);沙眼检出率为小学高于中学,乡镇高于城市(P值均<0.05);龋齿检出率显示小学高于中学,城市高于乡镇,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5);营养不良检出率为中学高于小学,乡镇高于城市(P值均<0.05);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城市高于乡镇,且肥胖率小学高于中学,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超重在不同学段、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三亚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龋齿及营养不良现状不容忽视,视力不良防治的重点在城市女中学生,龋齿防治的重点在城市女小学生,营养不良防治的重点在乡镇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了解宁夏银川、吴忠两市中小学生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为预防儿童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和吴忠市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1 786名,对抽取的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银川、吴忠两市中小学生脂代谢相关指标TC,TG,LDL-C,HDL-C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14.5%,0.4%,33.7%,男生LDL-C异常检出率(0.8%)高于女生(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5,P=0.028).脂代谢相关指标年龄分布,TC,LDL-C异常集中在9~11岁,而TG,HDL-C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脂代谢水平比较,TC,LDL-C水平女生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02,-2.607,P值均<0.05),TC,LDL-C,HDL-C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TG则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项指标在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541,13.813,18.738,20.327,P值均<0.01).回、汉族中小学生脂代谢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TC水平高于回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03).TC,TG,LDL-C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型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和超重组学生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学生(P值均<0.05),且均随BMI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 银川、吴忠两市中小学生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检出率不容乐观,超重和肥胖是中小学生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需重视中小学生肥胖的预防,对肥胖超重的学生进行脂代谢的相关检查和必要干预.  相似文献   

12.
了解金华市城乡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后续的肥胖防治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金华市城乡3085名中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判定学生超重、肥胖.结果 3085名中小学生中,超重检出率为11.57%,肥胖检出率为4.34%;7~11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11岁时达到峰值,11岁后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开始下降.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女生;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率高于乡村,但乡村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却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现象已经开始步入乡村.青春前期和青春期是超重和肥胖的高危时期.  相似文献   

13.
了解银川市中小学生腹型肥胖分布特征,为中小学生肥胖和慢性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银川市9所学校共2 598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结果 银川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5%,6.9%和14.8%,其中腹型肥胖占肥胖儿童的87.0%;男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不同BMI组腹型肥胖检出率: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P<0.01);城镇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农村(P值均<0.01).结论 银川市中小学生肥胖主要是腹型肥胖,需要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个城区和5个郊县的23所学校711个班级在校学生27 967名进行体格测量,以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腰围P90作为诊断中心性肥胖的界值点.不同组间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比较采用x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水平统计模型.结果 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17.69%,城区学生(20.98%)高于郊县学生(15.61%),男生(20.40%)高于女生(14.92%),小学生(20.83%)高于初中生(19.89%)和高中生(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1.80,131.80,144.20,123.64,P值均<0.01).学校和班级的随机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检出率较高.除个体因素的影响外,学校和班级的宏观管理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北京城乡中小学生营养和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城区和农村各抽取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若干小学、初中和高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共抽取4 640名中小学生进行基本信息、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0.0%,其中男生为12.8%,女生为6.8%,男生高于女生(x2=52.94.P<0.01);消瘦检出率为10.2%,其中男生为9.8%,女生为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P=0.33).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9%,6.8%,8.2%;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1.7%,8.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4,22.94,P值均<0.01).城区学生肥胖率为8.5%,农村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1).仅有57.2%的中小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营养状况,仅1.5%的调查对象能全部回答正确9道营养知识题目.农村学生的早餐来自路边摊的比例为13.7%,城区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6,P<0.01).农村学生深色蔬菜、粗杂粮、肉类、蛋类和奶类每天都摄入的比例均低于城区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0,24.71,28.42,38.04,30.84,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在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早餐行为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待改善,中小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评价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2013-2017年的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超重、肥胖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12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贫困农村地区,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每地区每年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和初中,对6~14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2013-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7年,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14.21,26.93,P值均<0.05),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x2超重值分别为42.99,30.47,48.90,40.12,38.81;x2肥胖值分别为20.06,13.07,13.90,16.77,11.59,P值均<0.01).趋势性x2检验结果显示,各年度超重肥胖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P值均<0.01).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处于上升趋势,应从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防治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哈尔滨市8~14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个城区4所学校的830名中小学生开展为期1年的“学校—家庭”超重肥胖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1年后,经配对t检验,干预组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基线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1),对照组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0);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肥胖率(28.06%,29.30%)与干预前比较(29.98%,29.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肥胖相关知识20项问题总正确率(87.95%)高于干预前(41.25%),健康饮食行为21项问题总正确率(74.66%)高于干预前(47.30%),健康运动行为4项问题总正确率(69.78%)高于干预前(3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 977.17,1 377.57,423.73,P值均<0.05).结论 “学校—家庭”超重肥胖综合干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缓解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钰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33-735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及“6~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对贵州省2010年20 412名7~18岁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总的营养不良率为33.69%,超重率为5.21%,肥胖率为2.33%.营养不良率男生高于女生(x2=18.87,P<0.01),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x2=1 105.54,P<0.01),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营养过剩率男生高于女生,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马鞍山市10所中学初三学生共4 607名,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相结合方法,调查超重、肥胖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超重、肥胖学生检出率分别为10.2%与3.8%,男生超重检出率(13.5%)高于女生(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96,P<0.05);男生肥胖检出率(5.1%)亦高于女生(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30,P<0.05).13~15岁学生超重检出率高于16~18岁学生;市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市郊(县)和乡镇,市郊(县)学生超重检出率高于乡镇,而肥胖检出率市郊(县)和乡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该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并与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父母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娅  孙艳  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11-312,314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表”,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湖北省3 182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睡眠时间、静态活动调查,并在现场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分析睡眠时间与静态活动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7%,其中男生为14.8%,女生为8.5%,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x2=30.49,P<0.05);小学生超重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学生(x2=72.40,P<o.05).调查前的过去7d里,小学生睡眠不足1 003例,占98.9%;中学生睡眠不足1 659例,占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40,P<0.05).小学生各项静态活动平均每天≥2 h的分别为看电视(13.6%)、上网(33.7%),中学生分别为看电视(13.5%)、上网(23.5%),中、小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不足、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均≥2 h的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3%,13.0%和1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网时间长(≥2 h)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上网时间短(<2 h)学生的1.393倍(P<0.05).结论 长时间上网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