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61例急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A组,n=3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B组,n=26),另设立对照组(n=10),检测比较各组患者BNP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结果轻度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PASP及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PASP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COPD患者BNP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3组。另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创伤性休克患者轻度组血浆ET和血清NO的含量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浆ET和血清N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度组患者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较轻度组为高(P〈0.05),重度组患者又较中度组高(P〈0.05)。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r=0.61)。结论:ET和NO可能协同参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浆ET和血清NO升高越明显,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越重。血浆ET和血清NO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缺氧必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及白花前胡提取物(QF-8)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和放射免疫法同步检测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QF-8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体静脉、肺动脉及体动脉血浆ET-1水平。结果:COPD患者体静脉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静脉(P<0.01)、自身肺动脉(P<0.05)及自身体动脉(P<0.01)血浆ET-1水平,且血浆(包括体静脉、肺动脉及体动脉)ET-1水平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肺血管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呈显著正相关。口服QF-8后,肺动脉压力和PVRI明显下降,同时血浆ET-1水平亦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幅度依次为体静脉(25%)>肺动脉(21%)>体动脉(10%),与血浆ET-1水平升高顺序一致。结论:ET-1的合成或分泌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QF-8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与抑制ET-1成或分泌的某些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T-1/NO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5例胃溃疡(GU)患者(治疗前),49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治疗前)和正常人群对照组血浆ET-1、NO水平。结果:GU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DU组血浆ET-1、N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源性ET-1/NO失衡是胃溃疡形成的始动因子之一。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抗野百合碱(MCT)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H)及对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和影响。方法给SD大鼠一次腹腔注射MCT60mg/kg,复制PH模型,3周后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8天,然后用孙波法测定肺动脉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模型效果确切,平均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心脏重量比、肺湿/干重比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JP〈0.001[(20.47±1.22):(11.02±1.21)];使用心脉隆治疗后,肺动脉压有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5(12.31±1.12):(18.47±1.32),血浆中ET明显升高,NO下降(P〈0.01)。结论MCT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效果确切,心脉隆注射液对MCT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同时使血浆中NO明显升高而ET下降,说明心脉隆注射液降低肺动脉高压与其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并探讨其与cTnI关系。方法入选79例脓毒症患者经肘静脉途径采血,测定血浆Apelin、cTnI、NT-proBNP等指标;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C组)。结果①血浆Apelin水平,与NC组比较,A组有升高趋势(P〉0.05)、B及C组有明显升高(P〈0.01);与A组比较,B组有升高(P〈0.05),c组升高(P〈0.01);②血浆cTnI水平,与A组比较,B组有升高(P〈0.05),C组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升高(P〈0.05);③血浆NT—proBNP水平,与NC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升高(P〈0.05);④人院时APACHE1I评分,与NC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与cTnl水平有相关性(r=0.482,P〈0.05),与NT—ProBNP有正相关(r=0.517,P〈0.05),与入院时APACHEII得分有正相关(r=0.429,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升高,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与cTnI、NT.ProBNP水平及APACHE1I相关,提示血浆Apelin参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内毒素(ET)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检测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T采用鲎试剂检测法。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中NO、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水中ET水平明显高于血浆水平(P〈0.05)。血浆及腹水中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与ET相关分析无差异(P〉0.05)。提示ET、NO可能参与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发生机制;ET可通过肠淋巴管形成内毒素腹水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冠心病患者(治疗组)降脂治疗(普伐他汀,10mg qN,疗程8周)前后覆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氟(NO)的变化。结果血浆ET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降脂治疗8周后,ET明显下降(P〈0.01),NO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TG明显降低(P〈0.01,P〈0.05),HDL-c亦升高,但未迭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普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对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以及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普通透析(HD)患者、20例血液滤过透析(HDF)患者透析前后以及22例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和血压正常时血浆NO和ET-1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HD、HDF透析后血浆ET-1水平升高(P<0.05),血浆NO水平降低(P<0.05),这种变化以HDF为著。HD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血浆NO浓度降低、ET-1升高,与血压正常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影响血浆ET-1与NO水平,HDF影响较HD大。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后血浆ET-1升高、NO降低。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ET-1和NO,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1水平为(108.04±21.11)ng.L-1,对照组为(52.52±16.00)ng.L-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NO水平分别为(88.26±25.28)μmol.L-1和(128.16±38.36)μmol.L-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ET-1和NO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NO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川芎嗪组.采用MCT进行一次性皮下注射(60 mg/kg)造模,28天后测定血浆中ET-1、NO的含量及mPAP、RVHI.结果 模型组及丹参川芎嗪组mPAP、ET-1、RVHI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丹参川芎嗪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的炎症、调节血管扩张和收缩失衡、减轻右心室肥厚,从而降低mPAP.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四川医学》2013,(9):1468-147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同时作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测,选择同期5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PD程度的加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升高,导致凝血机制异常,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娟  丁毅鹏 《海南医学》2014,25(2):164-16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COPD合并PAH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收缩压(PAPs)、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一氧化氮(NO)等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FEV1%和FVC较治疗前均升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Pm、PAPs、血清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PAH患者的肺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增加NO含量、改善内皮功能等机制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氧分压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AECOPD患者(实验组)分为肺动脉高压组(50例)和肺动脉压正常组(50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动脉血氧分压(PO2)水平,并与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与肺动脉压正常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44±14.35)mg/L、(12.29±4.63)mg/L VS(2.52±0.88)mg/L,均P〈0.05],且肺动脉高压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40.44±14.35)mg/L VS(12.29±4.63)mg/L,P〈0.05]。肺动脉高压组PO2水平显著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65.72±7.17)mmHg VS(82.6±6.08)mmHg,P〈0.05]。血清CRP水平与SPAP呈正相关(r=0.68,P〈0.05),PO2与SPAP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增加与血清CRP水平增高及氧分压降低密切相关,系统性炎症和低氧可能在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涛  李鹏  谢敏  刘丰梅 《中原医刊》2011,(16):22-2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及反映过氧化反应的指标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而一氧化氮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均高于治疗前;且所有这些变化均以N-乙酰半胱氨酸组的变化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有助于抑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过氧化反应,维持体内舒血管因子及缩血管因子平衡,可能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浆NT-proBNP与COPD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测量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大小分为对照组(〈30mmHg),轻度PH组(30~49mmHg),中重度PH组(≥50mmHg)。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ELMA)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各组间NT-pro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974,P〈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年龄、肾功能的干扰后,二者仍然呈正相关(r=0.6785,P〈0.01)。结论NT-proBNP水平随着PH加重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NT-proBNP可作为判断PH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氧化应激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及其在并发肺动脉高压(PAH)中的作用.方法 对62例COPD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按PASP将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PASP正常)、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同期另择体检健康者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尿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血清MMP-9水平,分析COPD并发PAH者尿8-iso-PGF2α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中度PAH组及重度PAH组尿8-iso-PGF2α及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COPD组及轻度PAH组(均P<0.05),轻度PAH组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其他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并发PAH者,尿8-iso-PGF2α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09).结论 COPD患者尿8-iso-PGF2α和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并发中-重度PAH密切相关,通过影响肺血管重建起作用;COPD患者氧化应激增加可促使MMP-9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9.
王海英  谢明锦 《海南医学》2014,(21):3175-317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86例,其中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42例作为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COPD稳定期组,以同期健康成人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者的PCT与hs-CRP水平。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例AECOPD患者治疗后有10例死亡,死亡组血清PCT、h S-CRP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升高,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以预测COPD的发生与发展和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