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应用7种凝集素对82例大肠癌及40例非癌大肠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6.6%,正常大肠粘膜全为阴性;UEA—1在左侧大肠癌的阳性率是58.7%,左侧大肠正常粘膜不表达UEA—1受体;Co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2.9%,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56.7%;DBA、SB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分别比正常大肠粘膜减少52.4%和26.8%。作者认为PNA受体是大肠癌的较高特异性肿瘤标记,UEA—1、ConA、DBA和SBA四种凝集素受体对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可能为肿瘤相关标记。癌细胞PNA、UEA—1和RCA受体的定位分布与大肠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肠癌凝集素结合反应与癌转移之间无必然联系,但PNA和UEA—1对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灶的检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应用ABC亲合细胞化学方法,以生物素化凝集素UEA,SBA,PNA,PSA标记94例鼻咽癌和23例慢性鼻咽炎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鼻咽癌UEA,SBA受体阳性率(26.6%,8.5%)显著低于正常上皮(96.5%,85.2%),并随着癌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递减。表明鼻咽上皮癌变后UEA,SBA受体明显丢失,反映了细胞分化水平,说明癌细胞糖蛋白合成障碍,糖链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肿瘤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本结果指出,应用PNA作标记对于认识鼻咽低分化腺癌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癌旁肝组织与肝癌组织发生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用亲和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6种凝集素受体的表达。③结果肝癌组织菜豆凝集素(PHA)、花生凝集素(PNA)、双花藕豆凝集素(DBA)、荆豆凝集素(UEA—1)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4.16~53.86,p均<0.01或0.05);肝癌组织西非单叶豆凝集素(BSL)、大豆凝集素(SBA)受体的阳性率与癌旁组织无明显区别(x~2=0.03,0.04,p均>0.05);散在的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嗜酸性细胞结节BSL,SBA受体阳性。④结论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嗜酸性细胞结节与肝癌细胞具有某些相同的糖结合蛋白,嗜酸性细胞结节是肝癌的癌前期病变;BSL,SBA可作为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胚泡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经,提示了宫内膜糖基的变人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七种凝集素,以ABC法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进行了糖基定位亲合细胞化学研究。结果为:单纯性增生过长内膜腺体细胞对麦胚(WGA)、蓖麻(RCA)、刀豆(conA)和花生凝集素(PNA)呈轻度亲合阳性反应,少数(5/30)病例对荆豆凝集素(UEA)呈亲合阳性,亲合部位为腔模型。不典型增生对此五种凝素普遍呈阳性反应。囊性增生除以上述五种凝集素有明显阳性反应外,半数病例(15/30)还对大豆凝集素(SBA)呈亲合阳性。两者亲合部位大部分为腔模型,少数为全模型,内膜腺癌则对WGA、RCA、ConA、PNA、UEA、SBA和DBA(双花凝集素)七种均呈亲合阳性,且反应强度越来越强,亲合部位为胞浆型。结果显示,从内膜增生过长到内膜腺癌腺体内所含糖基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且定位发生改变(定于整个胞浆)。  相似文献   

7.
利用ABC法对胎儿骨髓细胞长期培养贴壁细胞层的6种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ConA和RCA受体分布于细胞外间质和全部贴壁细胞上。WGA可帮助识别巨噬细胞。UEA和PNA对某些原始造血细胞的识别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集素受体分布与膀胱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菜豆凝集素(PHA)及扁豆凝集素(LCA)等3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25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PHA、PNA、受体阳性率在浸润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5。84%淋巴结转移癌与其原发膀胱癌在凝集素标记的量上有差异,并且比原发肿瘤获得更多的PNA及PHA受体。结论膀胱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PNA、PHA受体阳性率与膀胱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癌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PNA(花生凝集素)、SBA(大豆凝集素)作亲合组化ABC法,对43例不同类型的大肠腺瘤,其中腺瘤癌变的9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PNA与SBA均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组织学类型以及腺瘤的大小有相关性,支持腺瘤不典型增生与癌有密切关系。两种凝集素阳性细胞的定位与判断腺瘤恶性潜能有关。该文尚提示SBA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较PNA为高,表明用SBA研究大肠腺瘤要比PNA敏感一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集素受体分布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麦胚凝集素(WGA)及扁豆凝集素(LCA)等3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PNA、WGA受体阳性率在浸润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5)。术后2年以上复发的膀胱癌中,PNA受体的阳性率低于2年以内复发的膀胱癌中该受体的阳性率(P<0.05)。结论PNA、WGA受体阳性率与膀眈癌浸润深度有关;肿瘤组织内PNA受体可能是膀胱癌术后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围植入期小鼠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ECL、UEA和PHA-L为探针,应用亲和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凝集素相应受体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3种凝集素受体均存在于小鼠围植入期输卵管粘膜内,但数量和变化规律存在差异。ECL和PHA-L受体水平在动情期高于动情间期,孕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孕4、孕5d的水平显著低于动情间期和动情期(P<0.01)。动情间期UEA受体水平明显高于动情期和孕期(P<0.01)。结论:围植入期ECL和PHA-L受体表达下降,在输卵管内形成了不利于植入的微环境,可能是胚泡正常情况下不植入输卵管的原因之一;动情期UEA受体水平显著低于动情间期,有利于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用麦胚凝集素(WGA)、扁豆凝集素(LCA)、花生凝集素(PNA)、马铃薯凝集素(STL)、双花扁豆凝集素(DBA)、荆豆凝集素(UEA-1)作为分子探针对26例星形细胞瘤进行组织化学杂色标记,观察其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现WGA、LCA阳性率较高,PNA、STL的凝集素受体表达阳性率次之,其中LCA、STL对分级有一定帮助;DBAUEA-1的阳性率极低,对于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意义不大,但是UEA-1对脑血管疾患及血管源性的肿瘤的研究有较大意义。可见,凝集素对于颅内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级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测凝集素与外阴鳞状上皮癌细胞结合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用材8种凝集素对外阴鳞状上皮癌细胞凝集素受体进行研究。结果 扁豆凝集素(LCA)和荆豆凝集素(UEA-1)与癌细胞结合强度较正常外阴表皮细胞膜明显增强;刀豆凝集素(ConA)、LCA、蓖麻凝集素(RCA-1)与癌细胞核膜较强结合;仅ConA与外阴表皮少数细胞细胞核膜较弱结合。ConA、LCA、RCA-1、大豆凝集素(SBA)、麦胚凝集素(WGA)等与癌细胞浆不同程度结合。结论 表明外阴鳞状细胞癌与正常外阴表皮细胞糖蛋白和糖基代谢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可应用凝集素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结合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应用ABC免疫亲和组化方法检测了西非单叶豆(BSL)、花生凝集素(PNA)、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和荆豆凝集素(UEA)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四种凝集素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阳性率;肝癌PNA阳性表达率>BSL和DBA>UEA(P<0.05),而癌旁组织中的BSL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P<0.05);PNA和DBA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各种凝集素在肝癌及癌旁组织阳性定位亦不同,表明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凝集素免疫组化技术(ABC 法)检测12种凝集素受体在160例乳腺病变中的分布,结果显示:1.WGA 在乳腺各种病变组织中几乎均呈阳性,而 SJA、PHA 则均呈阴性。2.BSL、SBA、DBA 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明显的定位差异,在正常和良性病变中多呈腔缘着色;在恶性病变则多呈胞浆着色,但少数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也呈类似乳腺癌的胞浆着色。3.PNA 受体与乳腺癌病理类型相关,提示与预后无相关关系。4.本实验未发现凝集素受体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改良ABC- ELISA 方法检测90 例正常人唾液中的刀豆凝集素(Con A) 和花生凝集素(PNA) 受体。结果表明,正常人唾液中Con A、PNA受体含量较丰富,且性别、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别。检测其中部分人血清中Con A、PNA受体,发现血清中Con A 受体含量较唾液中更为丰富,其比值为2 .6∶1 ,而血清中PNA 受体为阴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凝集素受体在人体液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与细胞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状态下,体液中凝集素受体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种生物素化的凝集素作为探针用ABC免疫组化法标记凝集素受体.高分化乳腺癌UEA_1和PNA受体的分布与良性病变相似,但低分化乳腺癌与良性病变不同.ConA受体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相似.UEA_1、PNA、ConA和LCA受体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染色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UEA_1,PNA在良恶性病变中不同部位的分布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自己制备的花生凝集素(PNA)单克隆抗体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其他三种凝集素(蓖麻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荆豆凝集素)检测PNA对270例各种肿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结合的情况。30例结肠癌、71例直肠癌、14例胃癌、12例食道癌和87例各种非消化道的恶性肿瘤,PNA阳性率分别为76.6%,50.7%,7.1%,16.6%和1.1%。3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及26例各种良性病变PNA标记均为阴性。PNA标记的阳性率,对消化道癌肿显著高于非消化道的癌肿,消化道癌肿中结、直肠癌显著高于胃与食道癌,肠癌中结肠癌显著高于直肠癌,结果提示PNA是一种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了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雌激素受体和四种凝集素受体.高分化乳腺癌 ER,UEA—1,PNA 的阳性率和 UEA-1,PNA 受体的分布与低分化乳腺癌不同.这些差异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良性病变 UEA-1和 PNA 受体的阳性率与乳腺癌不同,其分布与低分化乳腺癌不同,此种差异可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依据.ER,conA,UEA-1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这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对 ER 与凝集素受体的染色结果经配对卡方检验证明无相关性,因此凝集素受体的测定不能代替 ER 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应用PNA、UEA、ConA三种生物素化凝集素对30例涎腺肿瘤、8例正常涎 腺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P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增强,且PNA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恶性肿瘤中的PNA强阳性率为85.7%。高于良性肿瘤(43.8%)和正常涎腺(12.5%);(2)UEA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减弱,UEA阴性的病例呈侵袭性生长并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UEA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关,UEA阴性可作为预测涎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