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血浊证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化浊行血,文章讨论了其基本处方化浊行血汤的药物组成、配伍原则和现代药理研究,并提出分别采用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的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血浊证,列举了常用药物,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血浊证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血浊证的辨证与治疗方法。陈述血浊证的基本表现,并将其分为气滞血浊、热毒血浊、寒客血浊、痰湿血浊、正虚血浊等证候;提出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等治疗方法和治疗血浊证的基本方剂化浊行血汤,列举了化浊系列方剂。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从血浊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浊及其相关理论的形成作了论述,并对血浊与中风病病因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龄增正衰、积因正损是主要因素,另外也对血浊与中风病病位、中风病痛机的关系作了分析,提出血浊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理枢纽.同时提出清化血浊是防治缺血性中风之关键,以未病先防前移治疗重心、既病防变截断病势进展、加快康复预防中风复发为目的,并对具体体现清化血浊法的化浊行血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马一铭  徐云生  王新陆 《中医杂志》2023,(22):2287-2290+2299
总结王新陆教授从“血浊”理论辨治代谢综合征(MS)的经验。认为血浊是MS发病之关键病理因素,血浊内伏,脏腑失用,发为MS;血浊日久,痰瘀胶结,病情加剧,变证频发。临证以清化血浊为基本治法,自拟加味化浊行血汤为基本方,并根据疾病不同时期及表现灵活加减,同时运用援药针对西医异常指标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龚胜仪  赵荣 《四川中医》2007,25(3):27-27
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严重损害肝脏的疑难病证,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总结出以“气虚浊毒”为重要病理因素,从而确立了以“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化浊”为主要治疗法则,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血浊是脑小血管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从浊血伤髓论治脑小血管病,可以为脑小血管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援药药对“制何首乌-虎杖”为化浊行血汤的重要组成,具有化浊益髓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脑小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援药药对配伍意义、援药药对的相关药理研究4个方面对援药药对“制何首乌-虎杖”治疗脑小血管病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却其正常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血浊是2型糖尿病的启动因素,促发了血糖增高和形成持续高血糖状态;病情进一步发展,血浊变生浊毒,败坏形体,糖代谢紊乱明显,诱发各种并发症。血浊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形成的全过程,化浊行血法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浊行血汤治疗高脂血症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并筛选化浊行血汤君药组(荷叶+决明子+山楂)、臣药组(赤芍+大黄+水蛭)、佐药组(虎杖+路路通+何首乌)抗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以及作用通路。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探讨化浊行血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君药组、臣药组、佐药组均不同程度地调节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胰岛素抵抗、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慢性炎症、免疫紊乱等病理过程,但三组药物各有侧重。君药组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清化血浊,通过对高脂血症血脂异常、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矛盾进行针对性治疗,充分体现了君药的强靶向性特点;臣药组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活血行血,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参与慢性炎症反应、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体现了臣药的重要辅助作用;佐药组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通络行气活血、清热养阴化浊,侧重于对免疫-循环系统的平衡和改善,凸显了佐药调整疾病寒热虚实属性偏颇的功能。结论: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验证了化浊行血汤组方配伍的合理性,为后续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癫痫(PSE)是指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卒中后出现的痫性发作,西医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认识尚为不足,治疗手段有限且不良作用明显。根据王新陆教授提出的血浊理论与援药理论,PSE的中医病机责之于过食肥甘,血失常度,痰瘀互结,酿生血浊。清化血浊法是治疗PSE的有效方法,化浊行血汤可作为防治PSE的基础方剂。  相似文献   

10.
血浊理论的临床应用可贯穿于许多现代疾病治疗的始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从血浊的辨证论治入手,探讨针灸理血化浊治法,总结临床常用理血化浊、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腧穴及其对应刺血、拔罐、针刺、艾灸等操作的施用特点,拓展了血浊理论的应用范围,为针灸治疗现代临床常见病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超过正常浓度的一种状态。其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与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脂血症相当,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耀光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本虚标实证,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湿热、痰浊、瘀血为标,肺脾肾虚病理产物留滞体内导致的代谢障碍。临床以肺脾肾虚、湿热蕴积证,痰瘀阻滞证,浊毒闭阻证,脾肾虚衰、湿毒弥漫证加以辨证。治疗以补脾肺肾、清利湿热、清热解毒、祛瘀泄浊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调护等多方面总结王耀光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王耀光教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标实为主,辨证当属“热痹”范畴,多由湿热、痰浊、瘀血合而流注肢体关节为病。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属脾肾亏虚,兼夹瘀毒之证,但究其致病之根应属于“浊毒”,故泄浊解毒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加减,并根据患者病性偏胜的不同,加用化痰泄浊或活血化瘀之品,又根据中医取类比象之法,于处方中加入祛风通络之青风藤、海风藤、忍冬藤等藤类药物,取其伸筋通络止痛之功,并内外合治应用痛风止痛方外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期以补脾益肾,化瘀解毒为主,以玉屏风加味合宣痹降浊方治疗,反复发作者加用“虫蚁搜剔”之法,配合间断饮用土茯苓水巩固善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冠心病浅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栋先  刘清明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45-1048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当分为3个过程:即正气亏虚当为发病之本,血浊不清为致病之渐,痰瘀痹阻当为发病之标,而气滞、寒凝、过劳等多为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其病理性质当为本虚标实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了"治本不忘其虚,治渐不离其浊,治标不外痰瘀"的治疗大法,同时强调针对患者的体质、诱发因素等方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述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使疾病治疗的重心大大前移。  相似文献   

14.
余达  杨坤  王玉兴 《中医药学刊》2013,(9):2028-2030
银屑病是常见的皮肤病顽症之一,有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特点。王玉兴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30余载,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王师认为血毒壅盛是银屑病的病机关键。临床常从血热毒瘀、湿热秽毒、血燥生风、肺皮大肠、腠理郁闭等角度论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指出银屑病病势缠绵,易于反复,需守方加减,根据病情变化,动态权变,同时还需注意调护,严格忌口。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日渐增高,若不加以干预,将发展为痛风并伴随其他并发症,迁延不愈。王新陆教授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血浊理论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以血浊之邪为核心,血浊既为此病的病理基础,又可作为病理因素加速疾病的进展,故以清化血浊之邪为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常收捷效。  相似文献   

16.
血浊是全国名中医王新陆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学概念,是血的成分、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是基于中医经典文献中关于血浊的提示,并结合西医认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发展而成。血浊产生的病因多种多样,而脾胃失调则是血浊出现的重要病机。脾胃在血浊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浊的出现亦影响脾胃,从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在治疗上,王新陆教授提出从脾胃入手,以健脾清化为核心治法,临床辅以化湿、通腑、扶正等治法。通过恢复脾胃健运,促使血液恢复其清纯状态以及循行秩序,血浊乃去。  相似文献   

17.
刘燕池教授认为,皮肤病多为血热、热毒和湿热郁结于皮下,因此组方以清热药为主,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的野菊花、青黛、土茯苓和败酱草,清热凉血的牡丹皮、紫草和清热燥湿的苦参、黄柏。皮肤病初期注重清热解毒、疏解郁热并保持大便通畅,后期则辅助滋阴和活血药物,酌加麦冬、沙参、生石斛和丹参、制乳香、制没药、红花等。刘燕池教授多用五味子和乌梅治疗瘙痒。对于皮肤病损,多采取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外洗药物,并强调日常皮肤清洁并忌食辛辣海鲜。  相似文献   

18.
王新陆教授从浊论治脂肪肝经验撷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陆教授是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丰富,他认为脾失健运、浊邪入血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病机,治当重在补消化疏,助用援药,同时注意节饮食、惜精神、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王新陆教授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中医诊疗特色。他认为治疗老年急性病当有胆有识,对于老年慢性疾病的诊疗当紧紧围绕老年人“精气亏虚”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主线。从“擅调气血、因体而变、慎用攻伐、灵动轻巧、善调气机、天时相应、清化血浊”7个方面阐释王教授临证用药特点,供同道参考,为发挥中医药守护老年人健康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王霞芳教授在临床用药中崇尚气机理论,治疗小儿五官疾病擅长重用桔梗。桔梗味苦辛性平,主升上行,开提肺气。桔梗虽是常用药,加重用量后其升清降浊之功显著。桔梗配生甘草可清热利咽,可治小儿咽部疾患;重用升清化湿、宣通鼻窍,又可上行宣肺、利湿化饮,治鼻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