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论证活血通脉汤在改善免疫细胞因子表达,促进股骨头内血管修复等方面对于骨坏死修复的影响。方法:用酒精灌胃+密室熏烟的方法建立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模型,对大鼠模型及施加中药影响后的大鼠模型进行测定血清TNF-α,股骨头局部TNF-α和iNOS免疫组化指数,并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大鼠模型,活血通脉汤灌胃后,模型中药组各观察指标均好转。结论:活血通脉汤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液及股骨头局部免疫因子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仙鹿活骨丸对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干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大鼠通过灌胃维甲酸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通过骨密度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光镜观察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结果仙鹿活骨丸能明显改善股骨头部位的骨密度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改善软骨表面凹陷,降低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度。结论仙鹿活骨丸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程度,改善坏死部位的组织形态学以治疗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同时观察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15只。利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成模后中药组大鼠接受补肾活血汤灌胃,1次/d,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接受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6周,比较各组大鼠股骨形态学、骨密度、股骨头病理学、血清钙、磷、股骨头组织Wnt10b、β-Catenin水平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密度高低不同,股骨头毛糙,骨小梁模糊,中药组大鼠股骨头骨小梁数目较模型组增多,且相对清晰,股骨头面较模型组光滑。2)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磷水平、股骨头组织Wnt10b、β-Catenin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高于模型组(P<0.05)。3)模型组大鼠股骨头软骨出现明显病理改变;中药组大鼠股骨头结构尚完整,空骨陷窝较模型组减少,软骨细胞排列欠规则。结论:补肾活血汤对股骨头坏死有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微观结构变化考察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给大鼠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造成激素型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光镜和电镜考察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分析,发现模型大鼠给仙鹿活骨丸后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光镜观察可以发现,仙鹿活骨丸可以减少空缺骨陷窝数,降低股骨头组织坏死程度.电镜观察可以发现,仙鹿活骨丸治疗后的骨细胞细胞核染色质和染色体相对均匀,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均较模型对照组减少,因而可提高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功能,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结论 仙鹿活骨丸可以减少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改善坏死部位的组织形态学,治疗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鹿角胶-壳聚糖细胞支架对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方法无菌条件下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乳大鼠成骨细胞;物理法无菌制备鹿角胶-壳聚糖细胞支架;将成骨细胞接种到鹿角胶-壳聚糖细胞支架上,置入造模成功的大鼠股骨头坏死部位。结果鹿角胶-壳聚糖支架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增强活力作用,支架治疗后模型大鼠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得到改善,X光线观察股骨头坏死区与囊性变逐渐修复,光镜照片表明治疗骨细胞部分变性、坏死减轻。结论鹿角胶-壳聚糖细胞支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对颅脑损伤大鼠一氧化氮(NO)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创伤模型组、龙血竭胶囊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各24只,建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空白组给予假手术处理。空白组、创伤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龙血竭胶囊组予龙血竭胶囊水溶剂2 mL灌胃,尼莫地平组予尼莫地平水溶剂2 mL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1,3,5 d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留取标本,观察4组血清NO及TNF-α含量。结果 4组血清NO及TNF-α含量的时间主效应和干预主效应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龙血竭胶囊可降低颅脑损伤大鼠血清中NO及TNF-α含量,从而对颅脑损伤后机体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络生骨胶囊预防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效学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通络生骨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SD大白鼠 12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妥明组、通络生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周注射激素 1次,每日灌胃药物 1次.于实验后第 4周、第 8周、第 12周分 3批处死动物,进行股骨头大体形态及光镜检查,墨汁灌注透明片观察,并用全自动图象分析处理系统进行病理图象的分析处理、骨的组织形态学和计量学分析.结果通络生骨胶囊各组骨小梁质量较好,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股骨头髓腔中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软骨下血管计数及软骨下区小血管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增加(P<0.01),光镜下小血管结构较模型组完整,无明显髓腔内出血征象;墨汁灌注透明片显示血管密度较模型组及安妥明应用组显著增高(P<0.01);成骨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破骨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通络生骨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组。采用隔药灸天枢和气海穴及SASP灌胃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F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造模大鼠存在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隔药灸组和SASP组大鼠结肠病理学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一定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经隔药灸和SASP干预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LR4、TNF-α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炎症损伤作用,隔药灸能下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的表达,提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 TLR4和TNF-α表达介导的级联反应达到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军  周祯祥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65-1266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肝性脑病(HE)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氨(B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诱导加结扎、切除2/3肝脏的方法建立大鼠HE模型,治疗组用生大黄水煎液5g/100g灌胃,对照组乳果糖溶液0.5g/100g灌胃。观察大鼠脑电图、血清TNF-α、BA水平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大鼠脑电图有改善,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治疗组血清TNF-α、BA水平低于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大黄可降低HE大鼠血清TNF-α和BA水平,对大鼠HE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的效果,基于多重免疫组化(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 mIHC)技术探讨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药物治疗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将模型组、低剂量药物治疗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的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法建立SONFH模型。造模结束后,低剂量药物治疗组按照0.33 g·kg-1的剂量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溶液(将股骨头坏死愈胶囊粉剂溶于水中)灌胃,高剂量药物治疗组按照0.67 g·kg-1的剂量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灌胃2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Micro-CT扫描分析大鼠股骨头松质骨微结构,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mIHC分析巨噬细胞极化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脂质代谢及IR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持续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熊果酸灌胃给药进行干预,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给药第4、8周后,测定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肝脏、腹腔脂肪重量,计算肝指数(liver index,LI)、腹脂指数(adipose index,A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熊果酸对IR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能够显著降低IR大鼠血清FINS、TC、TG、FFA和TNF-α水平,减少腹腔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熊果酸能够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Pur)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兔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肝脏保护机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尼莫地平组(Nim组)、葛根素I组(PurI组)和葛根素Ⅱ组(PurⅡ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TNFα浓度及ALT活性,实验结束取肝组织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期间,I-R组不同时点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ALT活性明显高于C组,尤以再灌注45min为显著(P〈0.05和P〈0.01),肝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PurI、PurⅡ及尼莫地平组不同时点血清IL-1β、TNF-α浓度及ALT活性显著低于I-R组(P〈0.05和P〈0.01),其超微结构异常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葛根素能有效降低IL-1β及TNF-α的水平,这可能是它们减轻HIRI的又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评价盘龙七片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门诊就诊的ANFH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治疗,治疗组加用盘龙七片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盘龙七片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时血清及胃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夹心法分别检测了HP阳性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TNF-α、IL-6的水平。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程度越严重者,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6水平越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HP根除后血清、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IL-6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大鼠60只,随机选取40只以链脲菌素(STZ)30mg/kg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余下20只正常喂养,设为对照组。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与黄芪治疗组。将60mg/mL黄芪药液按200mg/kg体质量给药,同时模型对照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周后给予3组大鼠葡萄糖液灌胃,30min后尾静脉采血。应用酶免法(ELISA)方法测定两组大鼠空腹血清GLP-1、IL-18、TNF-α水平及大鼠服糖后30min血清GLP-1水平。结果模型组及黄芪组血清空腹及糖负荷后GLP-l水平低于对照组、TNF-α、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组血清空腹及餐后GLP-1水平高于模型组、TNF-α、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GLP-1水平与IL-18、TNF-α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4,P<0.05;r=0.37,P<0.05)。结论黄芪可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GLP-l水平,GLP-1水平的升高可能与IL-18、TNF-α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治疗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清晨8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TNF-α以RIA法测定。结果:心衰组血清胰岛素、TNF-α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心气虚型患者血清胰岛素、TNF-α分别为(8.24±3.71)mIU/L、(33.20±6.14)ng/L,心阳虚型患者分别为(9.67±1.52)mIU/L、(56.22±9.11)ng/L,气阴两虚型患者分别为(12.34±4.21)mIU/L、(83.45±15.12)ng/L,阳气虚脱型患者分别为(14.41±3.22)mIU/L、(99.20±13.82)ng/L。不同中医证型心衰患者间血清胰岛素、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清胰岛素、TNF-α显著升高,并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联系,因此血清胰岛素、TNF-α可作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津方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及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umor necrosis factor-α mRNA,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护津方组,每组再分为4h和8h两个亚组。分别用地塞米松和护津方在LPS诱导ALI模型前预处理大鼠。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E及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两个时相点中,与模型组相比,护津方组BALF中N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8h组中,护津方组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片出血及坏死,护津方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护津方能减轻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损伤,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能降低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BALF中NE及肺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柴秀琴  郭军红 《中医药研究》2012,(10):1224-1226
目的鼻腔给予脑缺血大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通过分析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球蛋白(Ngb)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PO治疗组,每组18只。采用Zea-Longa改良线栓法[1]制备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模型。rhEPO治疗组在缺血1h鼻腔给予小剂量rhEPO(48U/40μL),模型组和对照组在缺血1h鼻腔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缺血24h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出完整脑组织,分别用干湿质量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NF-α与Ng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脑含水量明显增加,Ngb与TNF-α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脑含水量下降,梗死面体减小,TNF-α的表达下降,Ngb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给予rhEPO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的表达和促进Ngb的表达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多糖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各组小鼠给予不同因素干预,造模结束后各组小鼠摘眼球采血,脱椎处死取肝脏。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检测OPN、TNF-α,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中OPN、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可降低血清中的ALT、AST(P〈0.05或0.01),高剂量黄芪多糖使OPN、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OPN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黄芪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炎症和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