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手术、胰腺外伤等情况 ,是胰腺外科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胰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本文总结相关文献 ,对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 胰瘘的定义及分类胰瘘常发生于手术或创伤后 3~ 10d ,Yeo[1] 等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胰管破裂 ,胰液从胰管漏出 7d以上即可诊断胰瘘。Howard[2 ] 则认为术后腹腔液体经引流部位或切口流出超过 5d ,引流液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 3倍于血清值 ,引流量大于 10ml/d可以诊断为胰外瘘。Cullen[3] 等认为胰外瘘是手术…  相似文献   

2.
胆胰瘘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胰瘘是指胆道或胰管与其它部位间的不正常通道 ,胆汁或胰液流向其它腹腔内部器官及间隙叫内瘘 ;与体表相通者叫外瘘。前者与器官及间隙相通多数由疾病引起 ,必须手术治疗 ;后者大部分病人由医源性损伤或创伤所致。Elboin报道10 5例胆囊切除病人中 2 5 %存在少量胆汁漏 ,0 .2 %~ 1%发生大量胆漏。Zinner报道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约 2 0 %。Werschky报告胰腺创伤病人术后约有 2 8%出现胰瘘。文献资料中多数单纯的胆、胰外瘘可经非手术而愈合 ,本文将着重讨论其非手术治疗。不论是胆汁还是胰液外流 ,由此引起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胰管破裂并有胰液由非生理经路外流称为胰瘘. 向体外流出者为胰外瘘,向消化道流入者为胰内瘘.近年来随着胰腺炎、胰腺外伤,胰腺手术病例的增加,胰外瘘病例有所增多.胰外瘘手术有:瘘管消化管吻合术及包括瘘管的胰切除术.手术虽能缩短治疗时间,但术后易再发胰瘘,与周围脏器的炎症粘连也常使瘘管不易切除.且瘘管不够强固时与消化管的吻合也不易成功.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保守治疗有时间较长、瘘  相似文献   

4.
肛门袋用于保护胰外瘘后瘘口皮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外瘘是在胰腺手术、创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情况下发生的胰管破裂、胰液外漏于腹壁外。胰外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及非手术两种。其手术方法包括瘘管切除及瘘管游离后置入胃腔或空肠腔内的内引流术。非手术治疗包括有效的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等。目前还有通过ERCP内置支架术等 ,一般都要在胰瘘发生 3个月后进行。  胰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9 0。在胰外瘘长达 3个月以上的自然愈合或等待手术中 ,强碱性的胰液可使病人瘘口皮肤红肿、糜烂 ,甚至坏死、缺损。目前尚无对胰外瘘口皮肤保护的有效方法。以往常用的…  相似文献   

5.
刘飞龙  涂志龙 《腹部外科》1990,3(4):172-173
本文报告1965~1985年间,住院治疗胰外瘘共38例,采用单纯引流28例,愈合10例;引流加放疗或药物治疗10例,愈合6例,未愈合的22例采用手术治疗,治愈17例,死亡5例。讨论了胰外瘘的成因,主张先采用充分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功能等保守治疗,在胰外瘘保守治疗持续不愈或出现并发症时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院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5.9%,胰瘘病人的死亡率为20%,胰瘘的治愈率为80%。术中胰腺残端及胰肠吻合口的正确处理是防止胰瘘发生的关键。胰瘘的治疗主要依靠腹腔有效通畅的引流,全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的应用等综合手段。生长抑素对术后胰瘘的治愈起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外瘘也叫胰皮肤瘘,是胰腺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腺外科迅速发展,使胰瘘也随之增多。由于胰瘘危害性较大,因此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近20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治疗胰瘘的经验,现综述归纳如下。支持疗法支持疗法曾经是治疗胰瘘的主要方法。对合并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2.7%(19/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与患者年龄大、高胆红素、胰腺质地软、胰管直径大、手术时间长有关(P0.05),而与性别、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等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手术时间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密切相关,丰富的外科经验及熟练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9.
胰瘘为上腹外伤,胰腺手术或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3年8月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胰瘘共32例。本文据本组资料结合文献讨论胰瘘的原因,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的11例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医源性胰腺损伤认识不足致术中漏诊、未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及感染因素是引起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B超、CT和淀粉酶测定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发现并采用综合治疗是提高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本组11例都经及时诊治,其中9例非手术方法治愈,2例行手术治愈,无1例死亡。出院后平均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无胰瘘、假性囊肿、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医源性术后胰瘘重在预防,早期诊治是提高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瘘是一严重问题 ,不伴腹膜类者可予内科治疗和经皮引流 ,但伴发腹膜炎者保守治疗无效 ,不能控制感染 ,预后不佳。对胰瘘由于胰空肠吻合口漏引起且伴腹膜炎者 ,作者试全切除残余胰腺和加强腹腔引流的治疗方法。法国Pierre和MaricCurie大学消化外科于 1 989~ 1 999年共施行Whipple手术 2 82例 ,其中发生胰瘘 3 1例 ,经保守治疗 ,7例发生腹膜炎 ,另 2例胰瘘伴腹膜炎由外院转入 ,其中 1例再行 3次手术后死亡。分析上述 8例病人 ,计女 2例、男 6例 ,中位值年龄 5 8.5岁 ( 4 5~ 70岁 )。手术指征为胰腺癌 2例、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2.
胰腺损伤性胰瘘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性胰痿的防治原则与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5例并发胰瘘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并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结果:35例胰瘘患者中3例经引流管造影显示形成内瘘自愈,9例术后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Roux-on-Y囊肿空肠内引流术,2例因MODS、腹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随访3个月~5年,出院患者无因胰瘘并发症等相关因素死亡者.结论:胰腺损伤性胰瘘的防治需全方位考虑实施DCS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既要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又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胰瘘是胰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导致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作为目前广泛开展的胰腺手术方式,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较低失血量和较高长期总体生存率的优势,但仍然有较高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消化道重建中的胰肠吻合与术后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也是目前被重点关注和不断改进的节点。目前众多的胰肠吻合方式中,胰腺导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胰腺吻合方式,然而LPD过程中行胰腺导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技术难度大,术后胰瘘风险仍然高。置入式胰肠吻合法是笔者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的一种新的胰肠吻合方式,本研究讨该方法对减少LPD术后胰瘘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小组施行的采用置入式胰肠吻合的69行LPD术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胰瘘、胆汁漏、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病理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PD,4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和(或)修补。总手术时间为(264.5±27.2)min,胰肠吻合时间为(25.7±7.2)min,术中出血(85.5±19.5)mL。术后发生胰瘘2例(2.9%),包括B、C级瘘各1例;术后胆汁漏1例(1.4%),经加强营养及抑制消化液分泌等非手术治疗后愈合;术后腹腔出血2例(2.8%),1例经过静脉输入止血药、输血治疗后获得止血效果,1例经过静脉输入止血药、输血及介入治疗后获得止血效果;1例(1.5%)出现腹腔感染,和胰瘘相关,通过调整腹腔引流管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7±1.3)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头癌23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1例,壶腹癌7例,胆总管末端癌8例。结论:置入式胰肠吻合法可以有效降低LPD后胰瘘的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符合腹腔镜下操作,是一种可靠的胰肠吻合方法,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 ,对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和良性肿瘤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增多并认为是一种安全手术。虽然PD术后死亡率不超过 2 % ,但术后并发症率仍高达 2 7%~ 5 0 %。PD术后3大常见的并发症是延迟胃排空、胰瘘、伤口感染或脓毒症。胰瘘仍然是PD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 5 %~ 2 5 % ,胰瘘致死率为2 0 %~ 5 0 %。近几年几个大宗研究表明 ,手术死亡率平均为 6 0 % (0 %~8 9% ) ,术后胰瘘 (或漏 )率为 13 5 % ,而胰瘘引起 2 5 %的病人死亡〔6〕。新近来自PD高手术量治疗中心的报道 ,1990年~ 1996年施行的 6 5 0例…  相似文献   

15.
胰外瘘手术治疗10例报告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325027)施巨友胰外瘘是腹外伤和胰腺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1987年5月至1996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10例,施行匪管空肠吻合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胰外瘘10例,男7例,女3例...  相似文献   

16.
胰腺损伤手术后胰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胰腺损伤术后胰瘘的原因 ,笔者回顾分析 8年余收治的胰腺损伤 2 8例的临床资料 ,2 8例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伤情决定。术后发生胰瘘 3例 ,发生率为 1 0 .7% ,2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愈 ,1例行二期手术治愈。提示正确的外科手术方式以及通畅引流是减少胰腺损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9月行LPD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胰瘘分为胰瘘组(37例)和无胰瘘组(87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术后胰瘘发生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PD,术后共37例(29.8%)患者出现胰瘘,其中化学漏20例,B级胰瘘14例,C级胰瘘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术中失血量、肿瘤发生部位、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胰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5.028)、胰腺质地(OR=13.543)、主胰管直径(OR=2.502)、术前总胆红素(9.137)及术前白蛋白水平(OR=6.050)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D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前后加强管理,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直径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胰瘘相关的变量,即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及胰肠吻合方式。结论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软、术后血红蛋白<90g/L及常规套入式胰肠吻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善得定在创伤后胰外瘘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善得定在创伤后胰外瘘治疗中的作用杨道贵孙瑞利侯守玺胰外瘘是胰腺损伤手术治疗后一个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4%~30%,有报道高达50%。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善得定加全肠外营养治疗6例创伤后胰外瘘,取得满意结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20.
1994~ 1998年 ,我们对 12例胰外瘘患者除采用常规治疗外 ,还应用60 Co高能射线辅助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2 7~ 6 9岁。胰头癌 4例 ,胰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1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 ,坏死性胰腺炎 3例 ,胰腺外伤 3例。2 .手术方法 :本组中采用Wipple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 ,胰腺肿瘤摘除术 1例 ,坏死性胰腺炎胰周引流术 3例 ,胰腺修补术 3例。胰瘘出现时间为术后 2~ 7d。瘘口引流量每天 12 0~ 135 0ml,腹腔引流物中胰淀粉酶为 12 0 0~ 6 4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