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愈后的影响,对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结果证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2.
对26例偏瘫进入后遗症期的病人进行康复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方法进行评测,发现手、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仍有一定改善,说明康复治疗对偏瘫后遗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STREAM)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损害程度、恢复结果以及不同临床特征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用STREAM方法对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前、后STREAM平均上、下肢运动分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下肢改变值和恢复效率高于上肢(P<0.05)。病程≤1个月的脑卒中患者其治疗后的平均STREAM总分、改变值和效率均高于病程>1个月的患者(P<0.05)。年轻患者(<65岁)的平均STREAM改变值和恢复效率均高于年老组(≥65岁)。脑出血患者平均STREAM改变值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男、女患者间以及不同偏瘫侧患者间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幅度和速度都高于上肢。早期康复的结果和治疗效率要好于延迟康复的患者。年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幅度和速度要优于年老患者。故在康复治疗初期,制定训练计划和进行训练时应考虑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下肢恢复的差异以及患者病程、年龄等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随访3个月,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手、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康复治疗后左右侧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江静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病人特别是基层职工,往往在康复的最佳时机得不到正规的早期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通常认为脑血管意外后,上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发生在6个月以内;6个月以上,现代康复技术对其功能恢复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治疗1组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2组在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时加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比对照组两项评分改善明显(P<0.05),治疗2组比对照组两项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2组比治疗1组两项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则康复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26例偏瘫进入后遗症期的病人进行康复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方法进行评测,发现手、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仍有一定改善,说明康复治疗对偏瘫后遗症患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肩痛的康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偏瘫侧肩痛会导致患者病情复杂,使偏瘫侧肢体康复治疗时间延长.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妨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行走和上肢功能康复治疗进展。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妨碍了坐位和站立位的平衡维持,患者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新技能.阻碍了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肩痛对脑卒中康复效果成负性影响。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可以防治肩痛等肩部问题,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促进其独立活动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功能,特别是手功能的康复比较困难,功能恢复慢。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容易对上肢功能的康复缺乏信心,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把康复重点放在下肢功能康复和步行训练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上肢功能训练。许多患者在独立步行或持杖步行时,上肢功能却仍然很差。本研究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早期接受3个月的康复治疗。我们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功能评定采用上田敏评价法和MAS运动能力评价法。结果显示:偏瘫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比患侧下肢的功能恢复差,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躯干的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而上肢功能及能力恢复不明显,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说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较下肢功能的恢复差。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程度,关系到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高低。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其中肩部并发症是上肢功能恢复的阻碍因素之一,常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因明显的疼痛,造成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导致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缓慢。近年我们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综合治疗,观察偏瘫后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类型,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120例偏瘫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51~79岁,平均61岁;其中脑溢血45例,脑血栓75例。发病至住院时间3h~7d,发病至康复时间8d~17d。全部患者均有偏瘫,右侧…  相似文献   

12.
偏瘫后强化上肢本体感觉刺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接受本体感觉强化刺激的治疗及疗效。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接受上肢各关节本体感觉强化刺激疗法。上肢综合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法。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综合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上肢合并症的发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中,应对上肢本体感觉进行强化刺激,以提高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上肢运动功能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此,上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过程中,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下肢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许多偏瘫患者和家属对上肢功能的康复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偏瘫上肢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病偏瘫上肢的恢复较下肢困难,我们必须尽早开始早期康复治疗,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更换体位和被动运动,以预防感染、褥疮和深静脉炎;急性期过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在康复治疗中避免新的损伤。在恢复后期,随着上肢功能的恢复,要进行精细技巧和协调的动作训练,以进一步促进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实践证明:针灸、音乐电疗和温泉疗法,对脑血管病偏瘫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应始终坚持心理康复、理疗和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方案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低频电刺激、针灸和现代康复医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对69例偏瘫后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并对上肢疼痛、水肿、掌指关节活动度、皮色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肩手症状明显改善或部分消除,上肢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恢复至辅助手以上者达57.3%。结论:观察结果表明,本组采用的综合性康复措施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上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上肢康复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机器人组,各44例。对照组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中频电刺激治疗;机器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上肢机器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手握力及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得分、Lindmark平衡得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得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手握力以及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得分,Lindmark得分,FMA得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机器人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肩痛是脑卒中后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中风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高达84%^[1]。肩痛不仅延缓上肢功能的康复,而且也阻碍了整体康复进程,通过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不仅可以防治肩痛,而且为上肢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改善创造条件。本研究比较单纯康复治疗和在此基础上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特色进行综合治疗之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以神经促通技术、运动再学习及适量的强制性运动为主方法,反复进行上肢的训练,必要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Fugl-Meyer 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减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偏瘫上肢本体感觉下降或缺失[1],本体感觉障碍是制约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影响进食、穿衣、修饰等以上肢功能为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多临床研究表明[3—5],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然而,罕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