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a之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新型隐球菌进入肺部是感染的第一步,隐球菌可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内而致病。新型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如有发病,主要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单纯的肺隐球菌病少见,隐球菌眼部感染的有关报道更少。我科2005年1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眼部感染致眼球摘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智 《护理研究》2009,23(25):2348-2349
原发性隐球菌肺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肺,单独侵犯肺部者称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肺炎,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20%[1].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能感染人类的一类致病真菌。宿主肺部吸入环境中的隐球菌孢子或者干燥的酵母样细胞引起感染[1]。在免疫正常的人体中,隐球菌细胞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潜伏状态,而在免疫受损的情况下,隐球菌可以形成肺部感染,进而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的脑膜炎[2]。在免疫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中,大部分病例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病是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病虽为全身性感染,但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多见,该菌常侵犯中枢系统的原因^[1]可能为:①脑脊液中缺乏抗体;②脑脊液中缺乏补体激活系统;③脑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现就本所1例老年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是一机会致病菌,其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最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在肺部感染形成后,迅速血行播散,全身器官均可累及。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易引起隐球菌脑膜炎,应加以警惕。两性霉素B(AMP)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因其毒性大,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如因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并辅助用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对免疫功能受损或正常的宿主均可致病。隐球菌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和骨骼,亦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脏器。本文报道1例高龄老人皮肤隐球菌病继发血流感染,抗感染联合局部治疗后痊愈的案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隐球菌血流感染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农民。因"发热4 d,左下肢肿痛1 d"于2019年7月10日入住我院感染科。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刚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1):822-822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 ,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 ,亦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 ,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最为多见 ,也最为严重[1]。新型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 (AIDS)病人的一种机会性感染 ,已成为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作者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在中国援中非共和国医疗队友谊医院内科工作期间 ,确诊AIDS125例 ,其中合并隐脑者26例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合并隐脑的26例 ,占AIDS总病例的20.8 %。患者均为当地的黑…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所致外源性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等,因此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隐球菌性脑炎而在脑脊液中分离出。笔者从1例胸壁包块穿刺液中连续两次分离出1株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通常不感染正常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榷患.我院于2008年9月收治1例艾滋病并发隐球菌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好转,现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例隐球菌培养阴性,宏基因组测序检出新型隐球菌序列,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肺隐球菌感染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肺隐球菌病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1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检测、生化检测、微生物培养和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等方法进行复查,明确肺炎感染类型,并结合文献对肺隐球菌病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该例患者HIV检测阴性,痰液Xpert MTB/RIF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阴性;痰液、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为正常菌群生长,隐球菌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检测、生化检测、微生物培养结果均正常,隐球菌抗原阴性,墨汁染色未检出隐球菌;气管镜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提示新型隐球菌,序列数6,相对丰度46.15%,覆盖度0.001 0%。口服氟康唑治疗3个月后患者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下叶类圆形结节影伴空洞较之前缩小。结论 临床工作中遇到免疫功能低下、且肺部影像学检查出空洞的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和呼吸道标本mNGS联合检测可以有效辅助临床对肺隐球菌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常继发于AIDS、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癌症化疗后,但仍有半数感染并无基础疾病且无免疫缺陷的证据,其原因不详.隐球菌常侵犯脑膜、肺、皮肤,引起相应部位感染的征象.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类型.现就CNM的病原体、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肺隐球菌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阵发性左侧背部疼痛,伴发热及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曾于外院就诊,经肺部CT检查诊断为肺炎、肺结核不能排除,给予相应治疗病情加重转入我院。入院后行肺部CT检查示左肺多发渗出伴实变、下叶为著;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效价1∶480;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倾向隐球菌感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68(组织细胞+),PAS(+),六胺银(+),抗酸(-);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找到新型隐球菌。确诊肺隐球菌病,予氟康唑及左氧氟沙星治疗3周后,复查胸部CT与入院时胸部CT比较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出院。结论对临床表现为肺部多发渗出病灶、持续低热,且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肺隐球菌病,及时行病理检查、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泡灌洗液检查等,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原发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牛艳坤  陈卫国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836-1837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由于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CT等检查特异性较少,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所以常常误诊或漏诊.文献[1]报道真菌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误诊率可达39.29%.本文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27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符合隐球菌脑膜炎初诊的患者214例,分析各检验结果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多数表现为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水平显著下降,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真菌镜检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5.23%和78.04%,脑脊液隐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率高达100%。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脑脊液和血的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快速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隐球菌肺炎的患者能提前筛查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隐球菌病治疗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隐球菌具有嗜神经性,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近年来,隐球菌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患者病死率高,全球疾病负担大~([1-2])。世界范围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缺陷、严重创伤、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正常人吸人所致肺部局限性感染,一般症状少,不少能够自愈.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治疗等),吸人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无明显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易被误诊为肺部肿瘤。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对近半年来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2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所致肺部感染和脑膜炎的病原学鉴定、临床表现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例不典型新型隐球菌肺炎和2例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发现1例不典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免疫力正常,肺部感染仅表现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但是在妊娠期和剖宫产后占位有增大趋势。2例脑膜炎患者均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中1例脑膜炎患者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症状。质谱是鉴定新型隐球菌的快速手段。结论新型隐球菌肺炎易于与感染、肿瘤、结核相混淆,容易误诊,应加以鉴别;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枢症状有时不典型,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髋关节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及相关文献复习,关注此病的发生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髋关节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并以英文关键词“Cryptococcus”和“joint”或“arthritis”、中文关键词“隐球菌感染”和“关节”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报道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综合分析关节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39岁,因“左侧髋部肿痛2个月”入院,既往因肝硬化在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长期口服抗免疫排斥药物及激素治疗。髋关节经穿刺引流液培养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感染,严格抗真菌治疗后好转。文献共检索到9例关节隐球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92岁;主要受累部位是膝关节4例,其次是髋关节3例。8例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肿痛,1例合并发热;影像学多表现为关节周围溶骨性病变5例,其中2例合并局部软组织肿物形成。经及时手术干预和(或)抗真菌治疗后,7例患者治愈且随访未见复发,1例于出院3个月后不明原因死亡,1例确诊后要求转院失访。结论关节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极易与肿瘤、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当临床上怀疑本病时,应尽早行穿刺液或组织病原学检测,以免误诊和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报道,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占隐球菌感染的80%,此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我科2011年9月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C)与免疫功能正常宿主隐球菌肺炎、菌血症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经病理及血培养确诊的免疫功能正常宿主隐球菌肺炎、菌血症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隐球菌"和"菌血症"、"隐球菌"和"嗜酸性粒细胞"为关键词通过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以"Cryptococcus"和"eosinophilia"、"Cryptococcus"和"fungemia"为关键词通过Pub Med、Elsevier、Springer、Wiley、OVID、EBSCO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13年12月31日。结果患者男,33岁,因"发热、咳嗽、气喘1周"于2013年9月15日入院。外周血EC比例为0.31,EC计数为6.12×109/L,拟诊"肺炎、支气管哮喘",经静脉滴注广谱抗菌药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经支气管镜穿刺纵隔淋巴结活检血培养确诊为新生隐球菌血症、隐球菌肺炎。给予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2周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病情缓解,持续治疗2个月改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再次持续治疗2个月,病情反复,改用伏立康唑治疗,病情好转,此后维持治疗1年,并随访至今未再次复发。数据库上共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文献93篇,其中共6篇报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新型隐球菌血症和(或)播散性隐球菌病6例。本例与此6例均有发热,除1例未描述外周血EC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EC升高,经治疗后1例死亡,其余均好转。结论外周血EC增多可能是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新型隐球菌病儿童患者或全身播散患者的早期或急性期特点,且可作为隐球菌病好转与反复的一个提示。隐球菌血症首先按标准方案治疗,而伏立康唑则可作为难治性隐球菌病的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