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患者男,34岁.间断血尿3年,加重20 d,血清肌酐升高5 d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3 g/L(正常值110~160 g/L),白细胞3.56×109/L[正常值(4~10)×109/L],血小板176×109/L[正常值(100~360)×109/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0 g/L(正常值<5 g/L);网织红细胞4.4%(正常值0.5%~1.5%);尿红细胞80/μl(正常值<25/μl),异形为90%;血肌酐243 μmol/L(正常值53~132 μmol/L);总胆红素38.9 μmol/L(正常值5.1~22.2 μmol/L),直接胆红素 9.0 μmol/L(正常值0~8.6 μmol/L).  相似文献   

2.
<正>女,26岁,全身疲乏无力,伴心累、气促6年,加重1个月。6年前在外院确诊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已接受40多次输血治疗,输血总量约9 000ml。3年前发现糖尿病,2年前发现双下肢有轻微皮肤色素沉着。查体:贫血貌,皮肤色素沉着,肝脾不大,腹水征阳性,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34g/L,WBC 1.38×109/L,RBC 0.76×1012/L,PLT 6.0×109/L,空腹血糖7.9mmol/L,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0.6μmol/L,铁蛋白>1 000ng/ml,总铁结合力35.2μmol/L,血清铁34.6μmol/L。临床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肝血色病(hemochromatosis,HC),糖尿病。2011年1月30日CT平扫: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增高,CT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药咪达唑仑(MID)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致PC12细胞损伤时细胞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以探讨MID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NMDA(300μmol/L)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好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300μmol/L)组、MID组(其中又分为3μmol/L和30μmol/L亚组),处理4h后收集细胞、漂洗、超声匀浆,4℃离心(12000r/min×20min),取上清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PC12细胞内氨基酸含量。结果NMDA 300μmol/L处理4h可使PC12细胞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但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含量无明显改变。MID3μmol/L、30μmol/L分别与NMDA 300μmol/L同时处理PC12细胞4h后,谷氨酸含量较NMDA(300μmol/L)组明显降低(P<0.05),而对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则无明显影响。结论NMDA 300μmol/L可显著增加PC12细胞的谷氨酸水平而导致细胞损伤,而MID可抑制NMDA诱导PC12细胞损伤所致的谷氨酸释放,提示MID可能是通过抑制谷酸的释放而发挥其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3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周于1990年4月4日以“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收住.既往无肝炎及慢性病史,孕_2产_l,月经史14(5-7)/(28-35)49.查体:T36.4℃,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病(+).心肺(-),腹软,肝、脾未及,腹水征(+).实验室:Hbl30g/L、WBC19.2×10~9/L,LO.21,N0.77,P60.0×10~9/L.肝功:TSB591.7μmol/L,ALT170U/L,A28.0g/L,G32.0g/L,ChE45U,PT13秒,AKP17.5U,r—GT38.0U,空腹血糖5mmol/L,BUN9.4mmol/L,Cr98μmol/L.血清学检测(ELISA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50%TBSA Ⅲ度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270 g,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丁酸钠组和烫伤组分别采用100 ℃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烫组采用37 ℃温水浸泡。于伤后3 h和6 h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肾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肌酐(Cr);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微血管通透性及肾组织含水率。结果 烫伤后3 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9.53±1.86)μg/ml vs (7.61±0.85)μg/ml]、组织含水率[(78.72±2.07)% vs (61.71±1.86)%]、血Cr[(50.96±5.15)μmol/L vs (23.62±3.06)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39.18±6.28)BPU vs (140.6±21.18)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组织含水率[(66.95±2.26 )% vs (78.72±2.07)%]、血Cr[(33.50±6.82)μmol/L vs (50.96±5.15)μmol/L]均显著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47.38±7.59) BPU vs (39.18±6.28 )BPU](均P<0.05)。烫伤后6 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5.63±1.93)μg/ml vs (7.83±0.92)μg/ml]、组织含水率[(84.92±2.19)% vs(62.78±1.94)%]、血Cr[(87.37±10.11)μmol/L vs (24.25±2.81)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23.89±7.43) BPU vs (142.40±23.73)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1.59±1.77)μg/ml vs (15.63±1.93)μg/ml]、组织含水率[(70.55±1.94)% vs (84.92±2.19)%]、血Cr[(46.00±12.35)μmol/L vs (87.37±10.11)μmol/L]均明显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61.80±5.75) BPU vs (23.89±7.43) BPU](均P<0.05)。结论 丁酸钠能增加严重烫伤后肾血流量,降低肾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严重烫伤大鼠的肾脏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9岁。超声体检发现肝内占位4天,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食欲不振、乏力、发热等不适。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09 U/L,总胆红素20.90μmol/L,直接胆红素12.80μmol/L,间接胆红素8.10μmol/L,总蛋白62.20 g/L,白蛋白34.40 g/L,癌胚抗原1.64 ng/m L,甲胎蛋白2.89μ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碘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型受体(FGFR2)的关系,探索高碘因素在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成对照组、溶媒组、KI组、FGFR抑制剂组和KI与FGFR抑制剂共同作用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碘浓度(0、250、500、1 000、2 000、3 000μg/L)培养环境中bFGF、FGFR2蛋白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多个实验组与1个对照组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结果①在1 000μg/L碘浓度组,KI与FGFR抑制剂共同作用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1.06±0.13)高于FGFR抑制剂组(0.40±0.12),而低于KI组(1.73±0.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500、1 000μg/L碘浓度组,F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碘浓度组,而1 000μg/L组高于500μg/L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碘浓度组间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碘因素可能通过上调FGFR2蛋白表达量而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②高碘导致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与隔膜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100户居民家水缸中各投放一块碘砖。碘砖供碘两年中,居民水缸中水碘含量均值由投碘前的1.6μg/L上升到76.6μg/L,显著提高了居民食用水碘含量。人群尿碘均值由供碘前的400nm01/L(52.4μg/L)上升至1.0μmol/L(133.4μg/L)。甲状腺吸~(131)I率明显下降,碘缺乏所致的碘饥饿状态基本纠正。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由17.8%降至7.3%(P<0.01),显示碘砖供碘防治地甲病效果显著。使用中未发现毒副作用。碘砖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优点,可作为地甲病综合防治中的一种补充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尿碘水平与最佳治疗反应(E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的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432例[男124例、女308例,年龄(42.1±11.0)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据尿碘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G1组,尿碘<50μg/L;G2组,50μg/L≤尿碘<100μg/L;G3组,100μg/L≤尿碘<200μg/L;G4组,尿碘≥200μg/L。131I治疗剂量为3700 MBq。评估患者6~8个月后的治疗反应:ER、不确切反应(IDR)、血清学疗效不满意(BIR)、影像学疗效不满意(SIR)。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患者组间差异,并计算G1~G4组与不同治疗反应间调整后的标化残差(残差)及Cramer′s V,以判断组间差异。将IDR、BIR、SIR等归为非ER(NER)组,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寻找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G1~G4组达ER者占比分别为51.9%(41/79)、64.9%(98/151)、53.8%(63/117)和30.6%(26/85),不同尿碘水平组ER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5,P<0.01),其中G4的占比明显低于其他3组(χ2值:7.695~25.697,均P<0.05),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72~3.667,均P>0.05)。ER、IDR、BIR、SIR组患者的尿碘水平分别为87.5(57.0,129.0)、97.0(55.7,211.5)、141.0(74.0,231.0)和148.0(68.5,221.0)μg/L(H=15.977,P=0.001),其中ER与SIR组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9,P=0.019)。尿碘水平与治疗反应间存在相关性(Cramer′s V=0.151,P=0.001);尿碘(≥200μg/L)、性别、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可作为影响ER的独立因子(Wald值:4.029、7.185和56.301,均P<0.05)。结论在DTC术后的中低危患者中,当尿碘水平<200μg/L时行131I治疗并不影响患者达到ER,而尿碘水平≥200μg/L时患者需谨慎行131I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其心肌变时效应以及是否存在细胞毒性。方法 ①取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1μmol/L、10μmol/L、60μmol/L、100μmol/L和300μmol/L氯胺酮组(n=15孔),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分别计数氯胺酮作用前及作用30min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②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10μmol/L、60μmol/L、100μmol/L、300μmol/L氯胺酮组(n=16孔),用四唑盐比色法在酶标仪上测定氯胺酮作用1h后各组细胞的光密度值。结果 ①1μmol/L、10μmol/L、60μmol/L和100μmol/L氯胺酮组,给药前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300μmol/L氯胺酮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由给药前的(104.5±4.2)/min减慢至(98.2±4.0)/min(P<0.01);②10μmol/L、60μmol/氯胺酮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00μmol/L、300μmol/L氨胺酮组光密度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9.9%(P<0.05)和16.1%(P<0.01)。结论 ①≤100μmol/L的氯胺酮不影响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300μmol/L的氯胺酮对心肌细胞起负性变时效应;②高浓度、超临床浓度的氯胺酮降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可能有一定的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其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低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同期出生的新生儿分为正常组和窒息组,并分别分为正常体重及低体重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叶酸浓度。结果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0.50±2.19)μmol/L,低体重儿为(15.82±2.51)μmol/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7.73±0.61)μmol/L,低体重儿为(7.45±0.43)μmol/L。在窒息组内低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01),且窒息低体重组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不论其出生体重如何(P<0.001)。血清叶酸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水平为(2.74±0.16)μg/L,低体重儿为(2.29±0.25)μg/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为(3.33±0.23)μg/L,低体重儿为(3.02±0.29)μg/L。窒息组患儿无论正常体重儿还是低体重儿其血清叶酸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缺氧窒息合并低出生体重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APK和PI3K信号传导通路在姜黄素调节的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加入25、50μmol/L LY294002,10、20μmol/L U0126,5、10ng/ml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30min后加入10μmol/L姜黄素,对照组单独加入0、10μmol/L姜黄素,培养6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EL-7402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0、2.5、5、10、15、20μmol/L)姜黄素或25μmol/L LY294002处理BEL-7402细胞,培养6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0、2.5、5、10、15、20μmol/L)姜黄素或10μmol/L U0126处理BEL-7402细胞,培养6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ERK蛋白和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仅加入10μmol/L姜黄素的BEL-7402细胞比较,分别加入25、50μmol/L LY294002,5、10ng/ml西罗莫司后,BEL-7402细胞中的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加入10、20μmol/L U0126后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或25μmol/L LY294002处理后,BEL-7402细胞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AKT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姜黄素或10μmol/L U0126处理后,BEL-7402细胞磷酸化ERK蛋白和总ER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笔对民航实施新体检标准以来招收飞行学生体检(以下简称招飞体检)中出现的血清总胆红素(BIL)增高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得到解决。结果表明386名健康学生BIL均值15.58μmol/L.标准差6.40,标准误6.40。BIL5.1~17.2μmol/L,占63.21%;17.3~22μmol/L,占24.09%;22.1~26μmol/L占8.03%>26μmol/L,占4.66%。在以前的招飞体检中,因黄疸指数增高淘汰的学生仅占1%左右。实施新标准后,BIL超过正常值142人,将意味着有36.79%的人被淘汰。在现役空勤人员中.BIL增高占5.07%,仍保持飞行资格,因而有必要对招飞的BIL正常值进行商榷。建议采用5.1~22μmol/L为正常范围参考值,将提高合格率21.09%。若结合临床采用5.1~26μmol/L的正常范围参考值,可提高合格率32.12%,将为心理学选拔优秀飞行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两亲性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的存在状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测定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不同浓度、不同溶液体系中的存在状态,以分析其对HMME-光动力学疗法(PDT)的影响。方法按所用溶剂实验分为以下4种溶液体系:HMME-磷酸盐缓冲液(PBS)、HMME-二甲基亚砜(DMSO)、HMME-白蛋白缓冲液和HMME-细胞悬液,每种溶液配成2、4、8、10、20、40、60、80和100μmol/L等9个浓度。首先分别测定其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光谱,根据光谱形态特征定性分析HMME在前述9个浓度的4种溶液体系中的存在状态,然后对形成聚集体的溶液利用公式定量分析HMME的缔合数、聚集平衡常数及各浓度下的缔合度。结果通过光谱特征的定性分析发现,浓度为2~10μmol/L时,HMME在DMSO、白蛋白缓冲液、PBS和细胞悬液中均以单体为主;浓度为20~100μmol/L时,除DMSO溶液外在其他3种溶液中都有HMME聚集体出现。通过绘制浓度为20~100μmol/L的HMME在PBS、白蛋白缓冲液和细胞悬液中的状态图,聚集数取2时,状态图线性关系较好,HMME在此3种溶液中形成二聚体。缔合度计算结果显示:浓度为20μmol/L的PBS、细胞悬液和白蛋白缓冲液中部分HMME分子开始形成聚集体,但整个溶液仍以单体为主(HMME单体百分数分别为92·3%、90·7%和95·5%);40~100μmol/L溶液中HMME单体含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100μmol/L的PBS溶液和细胞悬液中70%~75%HMME为单体,近30%的HMME分子发生了聚集,而白蛋白缓冲液中83%的HMME为单体,20%的HMME分子发生了聚集。HMME在PBS和细胞悬液中的聚集平衡常数近似,而且大于在白蛋白缓冲液中的聚集平衡常数,说明HMME的聚集程度在PBS溶液和细胞悬液中比在白蛋白缓冲液中大。与疏水性血卟啉衍生物(HpD)比较结果显示,在PBS溶液中HMME在60μmol/L开始出现明显聚集,而疏水性HpD在20μmol/L即开始出现明显聚集;定量比较各溶液体系中HpD的聚集平衡常数均明显大于HMME,且各浓度时的单体含量明显小于HMME,说明HMME在PBS、蛋白缓冲液和细胞悬液中的聚集趋势明显小于HpD。结论两亲性光敏剂HMME在PBS、蛋白缓冲液和细胞悬液中聚集性显著低于疏水性的HpD。浓度低于20μmol/LHMME在4种溶液中均以单体为主,HMME在40~100μmol/L的白蛋白缓冲液、PBS和细胞悬液中都有不同比例HMME分子发生聚集,且都形成二聚体。HMME在不同溶液中的聚集程度不同,按由难到易依次为:DMSO、白蛋白缓冲液、PBS≈细胞悬液。在常规给药条件下,HMME在体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单体为主,但在高浓度给药时,部分HMME会聚合成聚集体,应注意聚集对HMME-PD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病人 ,女 ,46岁 ,患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 ,并有多部位转移。近 3 d疲倦 ,呼吸困难。体检 :巩膜轻度黄染 ,贫血貌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WBC8.6× 1 0 9/L,N0 .70 ,L 0 .3 0 ,RBC1 .9× 1 0 1 2 /L,Hb49.0 g/L,HCT1 2 .7% ,PLT75× 1 0 9/L,PT1 2 .6s,APTT<2 0 s,网织红细胞 4% ;总胆红素 3 9.2μmol/L,直接胆红素 2 1 .6μmol/L,LDH 780 U/L,结合珠蛋白 1 .3 0 g/L,尿含铁血黄素阳性。尿常规检测 :蛋白质 (± ) ,尿血红蛋白 ( ) ,镜检红细胞3~ 5个 /HP。外周血涂片镜检 ,发现大量破碎红细胞 ,状似三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土荆皮酸(PAB)对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转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DP(3.125μg/ml)组、PAB 20tμmol/L、PAB 10μgmol/L、PAB 5μmol/L组.采用Transwell侵袭系统观察PAB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AB对宫颈癌细胞MMP22、MMP29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AB 20/μmol/L组和PAB 10μmol/L组穿过滤膜的细胞数分别为15.60±2.45、20.14±2.48,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46.50±4.70)和PAB 5μmol/L组(42.44±5.80,P<0.05),但与DDP组(18.31±2.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22 mRNA、蛋白表达量PAB 20μmol/L组(分别为0.58±0.07、0.75±0.04)和PAB 10μmol/L组(分别为0.71±0.07、1.26±0.04)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88±0.06、1.88±0.12,P<0.05),但与DDP组(分别为0.60±0.05、0.73±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29mRNA、蛋白表达量PAB 20μmol/L组(分别为0.28±0.02、0.56±0.03)和PAB 10μmol/L组(分别为0.35±0.02、0.97±0.003)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64±0.02、1.56±0.03,P<0.05),但与DDP组(分别为0.22±0.02、0.52±0.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B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这可能与降低宫颈癌细胞运动能力,抑制MMP22、MMP2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td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及基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体系,体外单层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使用抗- Fas抗体诱导凋亡,加入不同浓度(10,100,1 000μg/L)的VEGF,影响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及代谢过程.利用流式细胞仪PI标记法检测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利用氯胺-T法和DMB比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和蛋白多糖的含量. 结果 (1)加入不同浓度VEGF(10,100,1 000μg/L)后,椎间盘细胞凋亡率为(87.62±11.06)%、(53.30 ±9.23)%和(16.75±4.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10,100,1 000 μg/L),羟脯氨酸含量[(6.71±0.33) μg/L、(9.12±0.41) μg/L、(11.58±0.12)μg/L]、蛋白多糖含量[(23.21±2.87)μg/L、(32.45±5.23) μg/L、(37.18±3.22) μg/L]明显增加.加入不同浓度VEGF后,羟脯氨酸和蛋白多糖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羟脯氨酸含量、蛋白多糖含量与VEGF浓度呈正相关( ra=0.972,P<0.01;rb=0.907,P<0.01).结论 VEGF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凋亡,促进椎间盘细胞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病人 ,女 ,33岁。反复血尿伴心悸乏力 1个月。查体 :体温 36 .7℃ ,血压 10 0 / 70mmHg(1mmgHg =0 .1333kPa) ,脉搏 10 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精神不振 ,重度贫血貌 ,睑结膜苍白 ,巩膜轻度黄染 ,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2 .4× 10 9/L ,RBC 2 .5 7× 10 12 /L ,PLT8.0× 10 9/L ,HB 6 .3g/L ,网织红细胞 5 % ,结合珠蛋白 0 .4g/L ,游离血红蛋白 73.4mg/L ,总胆红素 6 8.3μmol/L ,间接胆红素 11.7μmol/L ,Ham试验 (- ) ,Coombs试验 (+)骨髓检查 :幼红细胞显著增生 ,粒红比例倒置。诊断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相似文献   

19.
血色病1例     
赵斌  黄松青 《人民军医》2007,50(11):675-675
1病例报告患者女,74岁,因头晕、乏力23年,肝区隐痛、皮肤色素沉着2年加重1个月就诊。查体:重度贫血貌,背部、上下肢皮肤暴露处色素沉着,前额及上下眼睑皮肤呈青灰色,巩膜轻度黄染,两肺底呼吸音减弱,心界向两侧扩大,律齐。肝右肋下3~4cm处可触及,全身轻度水肿,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06×109/L,红细胞1.96×1012/L,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136g/L,中性粒细胞0.43;肝功能:TB38.6mmol/L,DB11.2mmol/L,ALT117U,AST111U;血清铁蛋白1650μg/L,血清铁68μmol/L;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 ),细胞内铁结合率41%;胸部CT:心脏…  相似文献   

20.
男 ,6 6岁 ,主诉 :右上腹反复疼痛 ,近 5年加重伴黄疸 1周。体检 :营养欠佳。皮肤无出血点和丘疹 ,但有黄染和搔痒痕迹。巩膜黄染。全身淋巴结未及。心肺无特殊异常。腹软 ,未触及硬块 ,墨菲氏征 (±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 4.82× 10 1 2 / L,白细胞7.8× 10 9/ L,谷丙转氨酶 35 1U/ L,谷草转氨酶 12 4U/ L,总胆红素 482 μmol/ L,直接胆红素 34 3μmol/ L,间接胆红素 138.9μmol/ L,白蛋白 /球蛋白 1∶ 1,碱性磷酸酶 316 IU/ L,γ-谷酰转肽酶 799U/ L,尿素氮 4.16 μmol/ L,肌酐 118.5 μmol/ L,尿酸 2 47.2μmol/ L ,甲胎蛋白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