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检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一次均成功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2.
骨盆肿瘤术前导管栓塞供血动脉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 ,栓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 ,一次均成功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 ,染色消失 ,病变区可见碘油沉积 ,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 :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增加肿瘤切除率 ,同时也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治疗骨盆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单发病灶的骨盆肿瘤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24-72h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栓塞前血管造影显示多支动脉供血,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肿瘤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成功切除,无1例发生手术中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可减少骨盆肿瘤手术中的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骨盆肿瘤多支血供的DSA诊断和治疗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盆肿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 ,探讨骨盆肿瘤多支血供的诊断和治疗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栓塞治疗 4 8例骨盆肿瘤患者 ,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 ,计算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多支血供特点 ,术中失血量 (2 177 1± 96 9 8)ml,手术时间 (198 9± 97 4 )min。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失血量 ,并能缩短手术时间。肿瘤供血血管共 90支 ,栓塞 81支 ,栓塞率 90 %。组织学证实 :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 ,部分肿瘤有假包膜形成。结论 :骨盆肿瘤术前栓塞时应考虑到多支血供的可能 ,力争栓塞肿瘤全部供血血管 ,以提高疗效。术前栓塞是骨盆肿瘤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时机应选择在栓塞后 6d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栓塞前先作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将供血动脉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并造影复查证实。结果:本组9例栓塞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染色较前显著减少或消失,6例疼痛缓解:9例术中失血在730~3000ml,平均1640ml与传统未经术前栓塞失血少2倍以上。结论:骨盆肿瘤的术关栓塞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是骨科手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评估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逐支选择地插入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24~48h进行手术。结果栓塞前肿瘤供血动脉数字血管减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肿瘤染色与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染色较之前减少75%以上。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32支。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结论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认真分析DSA的结果,尤其注意根髓大动脉,以免误栓出现并发症。把握好栓塞时间、栓塞适应证及栓塞的程度,以保证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经CT和CTA诊断并为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血管造影.肿瘤均为颈外系统供血,术前使用300~510 μm多聚乙烯醇颗粒(PVA)及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1~3天行手术切除.结果 14例患者,其中颌内动脉分支供血9例,颌内动脉和咽升动脉分支供血5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用Cobra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1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 术前血管内超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血管造影表现和血管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入路,分别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超选择插管对肿瘤颈外系统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栓塞后7d内行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患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7例,双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2例,患侧颌内动脉及咽升动脉分支供血1例,患侧颌内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1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栓塞后,11例7 d内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平均出血约300 mL.结论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治疗鼻咽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骨盆肿瘤局部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介入治疗50例骨盆肿瘤患者,观察临床及放射学改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血供特点,术中出血大大减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手术及病理证实。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并有假包膜形成。介入术后血管造影表现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骨盆肿瘤术前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其作用在于:使肿瘤缩小,分变清晰,减少肿瘤血供,有利于完整切除,提高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是骨盆肿瘤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作为姑息疗法,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长期,保全肢完整。方法骨动脉穿刺插管,腹主动脉。髂动脉造影,与肿瘤供血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少量栓塞剂,最后造影复查。结果左髂内动脉造影风臀上肢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呈多血管形型,血供丰富,有少量小分支供应臀部软组织,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栓塞剂,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减少。结论骨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术前多辅以放疗化疗,要至少超过一个关节进行截断或离断,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骨肉瘤的治疗并不多见,也答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就姑息治疗而言,它满足了患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作为姑息疗法,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长期,保全肢完整.方法 骨动脉穿刺插管,腹主动脉.髂动脉造影,与肿瘤供血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少量栓塞剂,最后造影复查.结果 左髂内动脉造影风臀上肢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呈多血管形型,血供丰富,有少量小分支供应臀部软组织,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栓塞剂,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减少.结论 骨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术前多辅以放疗化疗,要至少超过一个关节进行截断或离断,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骨肉瘤的治疗并不多见,也答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就姑息治疗而言,它满足了患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拟行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先行双侧髂总动脉造影,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术前栓塞,然后留置球囊导管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开口远端,于24小时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每次阻断40~60分钟,间隔10~15分钟。结果15例肿瘤患者切除术都顺利完成,术中失血量在600~1000mml之间,平均750ml,未出现异位栓塞和缺血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能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膜瘤手术切除中的意义及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膜瘤1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对1例颈外动脉主要参与供血者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16例脑膜瘤中,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有双重血供12例,左右两侧同时供血7例。于血管造影、栓塞后1-3d手术,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3例。栓塞后肿瘤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800ml。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制定脑膜瘤手术方案的重要的依据之一,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颅内脑膜瘤术前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6例脑膜瘤进行术前血管造影栓塞治疗,结果77例脑膜瘤手术全切治愈,9例未行手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病人恢复良好。认为术前血管造影栓塞治疗,不仅能了解肿瘤供血情况及与颅内肿瘤周围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对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有关肾肿瘤介入治疗的文章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仅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通过近8年来我院和外院的34例肾肿瘤病例,从术前造影及栓塞的两方面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1990年至1997年共对34例肾肿瘤患者进行了术前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都经手术清理证实。12造影栓塞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引人导管先行腹主动脉造影以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供情况。然后选择患例肾动脉造影摄片以供术前诊断,证实后再进行栓塞,采用直…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治疗性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结果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特征;栓塞后术中出血减少到(4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显示肿瘤的血供状况;术前栓塞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若注意操作技巧.,栓塞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对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14例经CT、MR诊断的直径在6~11cm的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在局麻下行DSA检查证实为富血管脑膜瘤,明确供血动脉后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栓塞3~7d均行手术切除。结果微导管均达到脑膜瘤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的明胶海绵粉末后,9例完全栓塞,肿瘤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14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病例比较,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分块切除,手术时间缩短。14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栓塞巨大脑膜瘤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恶性骨盆肿瘤血管造影特点及术前栓塞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骨肿瘤栓塞治疗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恶性骨盆肿瘤,由于部位深、血供丰富,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出血过多,手术视野不清,往往难以全部切除,或失血过多导致术中休克、甚至死亡。而骨肿瘤的术前造影及供血动脉栓塞为骨科医师解决了这一难题。现将我院1998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24例恶性骨盆肿瘤的术前造影及栓塞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及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膜瘤58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对颈外动脉主要参与供血者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脑膜瘤中,血管造影显示肿瘤由单纯颈外动脉或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者43例。经颈外动脉分支用250~350μm颗粒栓塞剂实施栓塞,肿瘤染色完全消失31例,大部消失12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于血管造影、栓塞后l~7d手术,肿瘤全切53例,大部切除5例。栓塞后肿瘤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600ml。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脑膜瘤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表现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例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过往都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史(3~7次)。对向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行栓塞治疗,22例用5F Cobra导管,2例用同轴微导管。结果:肿瘤均为巨块型,且均在肝脏上部、接近肝包膜或膈肌。24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患者A FP值手术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血管造影确诊率高,位于肝脏上部、接近肝包膜或膈肌的肿瘤可采用右膈下动脉供血进行化疗栓塞,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顽固性呃逆和膈肌痉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