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魏晓楠 《中外医疗》2013,32(7):108-108,110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的临床有效性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1年5月共收治50例初发与复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UA≥440.0);全部50例患者均均加用碳酸氢钠碱化体液,0.1g/次,3次/d,饮食严格控制脂肪和嘌呤摄入量;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Ⅰ组16例单独给予非诺贝特(200mg/d,1次/d)治疗,Ⅱ组16例单独给予苯溴马隆(50mg/d,1次/d)治疗,Ⅲ组18例给予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用法用量同Ⅰ组和Ⅱ组)联合治疗。结果 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UA水平下降显著,Ⅰ组交治疗以前平均下降26.6%,Ⅱ组交治疗以前平均下降28.8%,Ⅲ组交治疗以前平均下降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A下降幅度方面,Ⅲ组〉Ⅱ组〉Ⅰ组,且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其它检测治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超检测患者没有明显结石形成。结论在治疗高尿酸症的临床疗效方面,非诺贝特的临床疗效表现要略逊于苯溴马隆,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有效性,且没有发现明显结石形成,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剂量苯溴马隆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8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所有患者给予适当休息、饮食调节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别嘌醇组加用别嘌醇治疗;苯溴马隆组加用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比较(1)高尿酸血症缓解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患者尿酸的差异。结果:(1)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高尿酸血症缓解率更高,P<0.05;(2)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尿酸相似,P>0.05;干预2个月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尿酸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跟别嘌醇对比,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更好,可更好促进尿酸水平的改善,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尿酸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规范控制血压、血糖,同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低嘌呤饮食+苯溴马隆片50 mg,1次/d),对照组(低嘌呤饮食),疗程1 a.疗效及安全性指标为第 3、6、12 月血尿酸及肾功能、血压血糖检测,并系统评价有无皮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副作用.结果 (1)研究组治疗后第3、6、12月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2)研究组第6、12月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动态血压达标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3)2组治疗前后各检测点的肾功能、血糖等观察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4)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有 2 例出现消化道症状,但能耐受,2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苯溴马隆片长期降尿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小鼠时对小鼠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尿酸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组、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给予相应药物14 d与28 d后,取静脉血检测各组小鼠血尿酸值、空腹血糖值、20 d糖耐量、24 d胰岛素耐量等因素的变化水平。结果高尿酸模型小鼠血尿酸水平显著上升(P〈0.01),空腹血糖值显著增加(P〈0.01),糖耐量与胰岛素耐量的实验中,高尿酸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予苯溴马隆与别嘌醇干预后,苯溴马隆组在14 d与28 d将血尿酸值分别降至(35.58±6.31)mg/L和(67.37±7.15)mg/L(P〈0.01),空腹血糖值为(8.13±0.51)mmol/L和(8.18±0.82)mmol/L;别嘌醇组血尿酸值更低,分别为(25.37±9.08)mg/L和(22.97±4.26)mg/L(P〈0.01),空腹血糖为(9.62±0.48)mmol/L和(9.82±0.53)mmol/L。对于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考察发现,口服葡萄糖后,苯溴马隆组小鼠在30、60、120 min时血糖水平分别为(20.14±2.01)、(13.14±1.32)、(9.74±1.32)mmol/L,与高尿酸组比较,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或P〈0.01),而别嘌呤组未见明显差异。注射胰岛素后,苯溴马隆组在30、60、90、120 min时血糖值分别为(4.97±0.25)、(4.15±0.25)、(4.13±0.78)、(4.77±0.66)mmol/L,与高尿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别嘌醇组则未见这样的作用。结论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均有很好的作用,而苯溴马隆具有纠正糖负荷或胰岛素负荷下血糖异常的作用,所以对于合并血糖升高时,苯溴马隆对高尿酸引起的异常的空腹血糖值、胰岛素耐量与糖耐量的调控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的远期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对照组(28例)、复方土茯苓颗粒1组(26例)、复方土茯苓颗粒2组(23例)。在相同健康教育基础上,复方土茯苓颗粒1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10 g,2次/d,连续20 d;复方土茯苓颗粒2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剂量同1组)3疗程,20 d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10d。于基线点、终末点、随访点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患者血尿酸、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结果 3组患者终末点、随访点血尿酸均较基线点下降(P<0.01),经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后血尿酸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至随访点时2组血尿酸较1组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可降低患者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黄赤积分(P<0.05或P<0.01),增加小便清长积分(P<0.01),至随访点时2组可继续改善身热及上述症状(P<0.05或P<0.01);各观察时点3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具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远期疗效良好,并可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痰湿阻滞相关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泻浊毒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别嘌呤醇组、双花公英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及清泻浊毒方组,采用氧嗪酸钾盐腹腔注射造成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各组药物对大鼠尿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药物组中,24h总尿量以土茯苓熟大黄组最多,与空白组、苯溴马隆组及别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清泻浊毒方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和苯溴马隆组的尿酸浓度升高明显,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熟大黄组的尿酸浓度明显高于苯溴马隆组(P〈0.01);24h尿酸总量以土茯苓熟大黄组最高,清泻浊毒方组与苯溴马隆组极为接近。结论清泻浊毒方能够增加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排泄,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土茯苓熟大黄配伍,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秦降酸饮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给鹌鹑灌腺嘌呤的方法造模,分别给予二秦降酸饮、别嘌呤醇、苯溴马隆进行灌胃,观察各组鹌鹑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变化。结果二秦降酸饮组、别嘌呤醇组及苯溴马隆组血尿酸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物治疗后,三组血尿酸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各用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秦降酸饮组、别嘌呤醇组血XOD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药物治疗后,别嘌呤醇组、二秦降酸饮组血XOD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秦降酸饮组血XOD高于别嘌呤醇组,低于苯溴马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组血XOD明显低于苯溴马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鹌鹑模型造模成功,二秦降酸饮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鹌鹑模型的血尿酸,抑制血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25)采用别嘌醇,观察组(n=25)采用苯溴马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明显低于观察组92.0%(P0.05);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溴马隆相较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降血尿酸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对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9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mL/次复方倍他米松,肌肉注射,qd;50mg/次苯溴马隆,口服,qd。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苯溴马隆。2w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酸、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压痛评分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乌鸡白凤丸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鸡白凤丸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符合标准的67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高尿酸血症生活方式指导下,治疗组使用乌鸡白凤丸口服,一次6g,每日2次,疗程1个月;对照组使用苯溴马隆口服,一次50mg,每日1次,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资料进行症状评分,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以及畏寒腰酸、大便粘腻、胸胁脘腹胀满、身重困倦、口腔异味等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相关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各相关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且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8.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7.9%,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在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方面与苯溴马隆有相近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乌鸡白凤丸还可以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畏寒腰酸、大便粘腻、胸胁脘腹胀满、身重困倦、口腔异味等肾阳亏虚、湿热困脾的相关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口服维生素C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影响。方法整群选取494例于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从医院体检科体检人群招募未经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有111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5例,乙组56例。给予乙组患者别嘌醇、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甲乙两组患者血压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血尿酸水平为(342.2±54.3)μmol/L,乙组为(395.5±53.7)μmol/L,甲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总体有效率为96.36%,乙组为83.93%,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能显著改善血压计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预防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6 年6 月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305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 对照组。试验组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1 粒/ 次,3 次/d ;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胶囊1 粒/ 次,3 次/d。对两 组患者腹部B 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服药6 个月时 总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试验组术后1 和2 年总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服药前和服药3、 6 个月后的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服药前后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服药前和服药3、6 个月后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 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共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0.98%。结论 牛磺熊去 氧胆酸是预防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复方阿胶浆改善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肿瘤化疗后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2组病例均进行常规化疗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复方阿胶浆。观察2组血红蛋白(Hgb)、中医临床症状记分及卡诺夫斯基评分(KPS)疗效情况。结果 2组Hgb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可延缓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对贫血相关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高尿酸血症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44例,福辛普利组42例。分别应用氯沙坦钾片和福辛普利钠片治疗2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均能在很好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氯沙坦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同时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是更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茶多酚(TP)和维生素C(VC)联合补充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尿酸血症伴血脂代谢异常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TP300mg/d联合VC250mg/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测定并对比干预1年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Age)、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代谢指标[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代谢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F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对照组患者LDL-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UA、TC、hs-CRP指标水平变化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DA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SOD和GSH水平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患者联合补充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够明显降低血尿酸及血脂水平,提高机体内抗氧化指标,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可靠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毒清颗粒合并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氯沙坦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尿酸相关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尿酸(UA)],内皮细胞功能[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RAS活性相关指标[血浆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G)、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SBP、DBP、血尿酸、vWF、卧位肾素、AngⅡ、TG、TCG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P<0.05)。 结论 尿毒清颗粒合并氯沙坦可抑制RAS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血尿酸含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ricacid,U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别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别嘌醇模型组、汉防己甲素低剂量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高剂量模型组,每组8只。用腺嘌呤(200mg/kg)与氧嗪酸钾(250mg/kg)联合饲喂酵母饲料(10g/kg)的方法构建高尿酸血症的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造模成功后,从第8天起,每天下午给予别嘌呤模型组大鼠灌胃别嘌呤醇(40mg/kg),汉防己甲素低剂量模型组、汉防己甲素高剂量模型组分别灌胃16mg/kg和32mg/kg汉防己甲素,空白对照组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每周采集大鼠血液检测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血尿素氮(blood uric nitrogen,BUN)水平,处死后取肝脏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结果 干预1周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U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高尿酸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