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人迎穴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治疗4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吞咽障碍快速恢复的治疗方法及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减轻饮水呛咳症状,尽快实现自然进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60例具有吞咽困难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对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观察廉泉、天突配合双侧人迎穴电针对中风后痉挛型构音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抽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每组30例。在言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廉泉、天突及人迎(双侧)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两次,6日为1个疗程,治疗10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日。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两组发音情况。结果:电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MBI、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电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者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针刺、言语康复训练及廉泉、天突配合双侧人迎穴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型构音障碍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探寻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提高吞咽功能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疗法,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变化幅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治愈率为46.7%(14/30),优于对照组的26.7%(8/30,P0.05)和3.3%(1/30,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治疗中风后吞咽语言障碍上使用电针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倒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给予对照纽34例患者进行单纯性康复训练活疗,给予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55.88%;两组在有效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35.77,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电针和康复-91l练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按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以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结果:28天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显示,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其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天突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天突深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天突深刺,对照组采用指南推荐的针灸组穴(风府、双侧百劳、双侧人迎、廉泉、双侧夹廉泉)进行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KWST)、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及动态吞咽检查(VFSS)。根据以上3项评分计算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KWST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KWST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RS和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优于对照组的74.29%(26/35,P0.05)。结论: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优于使用指南推荐的针灸穴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局部低频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能力评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吞咽障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中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予以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36),对照组训练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2-2444
目的:评价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3组:21例接受芒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19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1),1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3组患者疗程均21天。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年的吞咽功能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3.7%和46.7%,联合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吞咽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1)。结论: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95%,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7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和吞咽能力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和吞咽能力评价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3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j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总分。结果:2组治疗后SS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含脑干损伤组患者SSA总分较不含脑干损伤患者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含脑干损伤患者中,试验组治疗后SSA总分分值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含脑干损伤患者中,试验组治疗后SSA总分分值降低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项针加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项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项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BTX-A注射唾液腺改善脑卒中流涎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30例脑卒中后流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12周,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100U BTX-A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分别注射35U及15U。采用流涎频率评分、教师流涎分级法(TDS)、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中关于流涎的分级标准于BTX-A治疗前、治疗12周后评估各组患者的流涎程度。结果 BTX-A注射唾液腺12周后,治疗组的流涎频率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TDS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Frenchay流涎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吞咽训练配合BTX-A注射唾液腺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流涎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副作用少,对改善患者形象及生活自信建立帮助巨大,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结果:临床愈显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对照组为7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