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传统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另68例采用LPHP技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结果136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6~10个月(平均7.6个月)。患者肱骨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各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钢板比较,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稳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5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00±5.42)岁;NeerⅢ型19例,Ⅳ型12例;低能量损伤23例,高能量损伤8例.对照组24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65~85岁,平均(72.79±5.34)岁;NeerⅢ型16例,Ⅳ型8例;低能量损伤17例,高能量损伤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1个月.治疗组平均出血量(495.806±143.150) ml;Neer评分中的功能(22.645±2.443)分,活动范围(18.194±2.613)分,解剖(7.935±1.504)分,总分77.161±8.335.而对照组平均出血量(641.667±169.851) ml;Neer评分中功能(13.955±1.989)分,活动范围(13.083±2.165)分,解剖(5.500±1.978)分,总分58.792±7.313.以上指标比较,治疗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复位简单有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8例,其中Neer分类三部骨折15例,四部骨折3例.结果骨折临床愈合6~8周.术后10~12周,以Neer评分法评估其功能,6例为优,8例为良,2例为可,2例为差.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短期效果较好,但后期效果还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肱骨近端解剖钢板(APHP)和T形钢板进行比较,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6例,女29例;年龄24~ 70岁,平均39岁.均为NeerⅢ、Ⅳ型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LPHP组(36例)、APHP组(19例)和T形钢板组(10例).骨折复位后断端如果有骨缺损,则植入自体骨.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LPHP组、APHP组、T形钢板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156.6±42.3) mL、(175.2±41.2) mL、(191.7±39.6) 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6.3±12.3) min、(96.1±13.6) min、(101.2±12.6) min,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61例获得临床愈合,其中LPHP组36例,DCP组17例,T形钢板组8例,3组骨折愈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0.1±1.2)周、(12.3±1.4)周、(15.4±2.6)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其中APHP组2例,T形钢板组2例,3组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评定根据Neer评分标准:LPHP组优32例,良3例,差l例,优良率为97.2%;APHP组优10例,良2例,差5例,优良率为63.2%;T形钢板组良4例,差4例,优良率为40.0%,3组优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APHP和T形钢板比较,LPHP既可以牢固固定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各个骨折块,又保护了肱骨头及骨折端的残留血供,骨折愈合快,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25例,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3.5±4.1)个月。手术时间(min):锁定钢板组为55.3±23.7,解剖钢板组为73.7±30.3,P0.05。术中出血量(ml):锁定钢板组为189.5±34.5,解剖钢板组为273.2±39.8,P0.05。术后住院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8.3±3.1,解剖钢板组为10.5±4.2,P0.05。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97.2±23.8,解剖钢板组为119.5±34.5,P0.05。肩关节活动度:锁定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23/2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解剖钢板组出现螺钉松动退钉1例,钢板断裂1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固定和加压作用,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愈合快,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同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7例.其中锁定接骨板(LCP)13例,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4例.自体髂骨植骨11例,人工骨植骨6例.结果 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Neer标准)优良率达87.5%,元肱骨头坏死及骨不连接发生.结论 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但治疗中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及解剖复位结合植骨后的可靠固定和正确的患肢主被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对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定钢板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对28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NeerⅢ型23例,Ⅳ型5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9例,良6例,差3例。结论锁定钢板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9年2月应用解剖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81例.年龄41~73岁,平均62.1岁.骨折按Neer分型法,Ⅲ部分骨折60例,Ⅳ部分骨折21例.均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人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36个月的长期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49例,良23例,可7例,差2例,总优良率达88.9%.[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对肱骨头血供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不稳定的、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长期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57例。均为Neer分型Ⅲ、Ⅳ部分闭合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予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5(12~30.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等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5(8~15)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0例,良18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4.2%。术后6个月出现关节粘连、疼痛2例,加强锻炼后恢复可,余患者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为3.5%。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应成为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8例。结果失访5例。23例获得随访,时间5~20个月。疗效参照Neer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8例,良5例。结论LCP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甩肩疗法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甩肩疗法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9例,获得随访81例.甩肩疗法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62~84岁,平均(67.11±6.18)岁;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27例,3部分骨11例.手术内固定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66.47±5.48)岁;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29例,3部分骨1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8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8.3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甩肩组VAS评分(3.11±0.95)与手术内固定组(3.88±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P<0.05).甩肩疗法组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79.53±3.73)与手术内固定组(77.98±4.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8,P>0.05);甩肩疗法组并发症发生率18.4%(7/38)与手术内固定组39.5%(1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3,P<0.05).结论:甩肩疗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费用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而手术内固定疗效好,但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运用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4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3部分骨折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12±12.52)岁。4部分骨折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2±13.14)岁。随访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评价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64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3部分骨折(76.14±14.10)分,4部分骨折(65.93±11.82)分;VAS评分分别为2.12±1.63和3.90±2.21,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3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疗效优于4部分骨折,术中需争取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及钢板位置,术后合理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髓内固定(IF)、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DHS、IF、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复杂骨折165例,其中DHS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71岁;骨折根据Jensen分型:Ⅱ型30例.Ⅲ型28例;IF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73岁;11型37例,Ⅲ型28例;PF—LCP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74岁;Ⅱ型22例,Ⅲ型20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6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8个月。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上,IF组较DHS组和PF—LCP组均短,DHS组与PF—L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功能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IF组、PF—LCP组均较DHS组少或短,而IF组与PF—L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功能疗效方面,IF组、PF-LCP组均较DHS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方面,PF—LCP组明显少于IF组和DHS组。结论:PF—LCP治疗老年复杂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患者,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肩峰下经三角肌外侧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对26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外侧入路应用锁定钢板进行骨折固定,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8~76岁,平均58岁。骨折类型按照Neer分型: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5例,4部分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 5.6 d.术后对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和肩关节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10~21周).未发生肱骨头坏死和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Neer评分,总分(88.36±7.82)分,其中疼痛(30.82±3.24)分,功能(23.76±5.71)分,活动度(17.59±5.36)分,解剖位置(7.03±2.39)分;结果优18 例,良 5 例,可 2 例,差1例。结论:应用肩峰下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18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末次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7个月。1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后愈合;其余17例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0~20周。末次随访时,喙锁间距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为81~98分,其中优14例,良4例。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粉碎骨折,可获得接近解剖的喙锁间距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且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分析组合式外固定架和解剖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其中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组合式外固定架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71~103岁;骨折按Evans分型,I型3例,Ⅱ型5例,Ⅲ型6例,Ⅳ型5例。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73~97岁;骨折分型,I型5例,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2例,V型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6个月。组合式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29.368±3.2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526±5.243)ml,住院时间平均(4.368±1.165)d,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4.526±1.867)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632±2.798)周;而解剖钢板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8.987±8.600)min,(256.090±30.112)ml,(13.783±1.976)d,(11.391±1.644)周,(11.391±2.327)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组合式外固定架组平均(86.368±3.640)分,而解剖钢板组(86.435±4.19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与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组合式外固定架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更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功能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1例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A组,65例)和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组(B组,86例),在随访过程采用Constant评分及Neer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2年功能比较:B组Neer评分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总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Constant评分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及总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均可用于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但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更快,功能恢复更好,临床推荐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8.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6岁。根据N eer分型,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5例。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根据Constan t评分,优1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必要时植骨,可提高骨折愈合率,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3~85岁,平均57.1±5.8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术后利用Constant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诊10个月~3.5年,平均2.1±0.8年,4例失访,随访期末均顺利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但不影响功能;3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2例保守治疗缓解;1例出现肩关节撞击征。根据Constant评分为优良率89.2%(25/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