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图像特征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并分析49例经穿刺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pNEN的术前CEUS图像,观察并记录超声声像图表现及CEUS增强—消退改变,并将CEUS表现与病理学分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最终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5例病灶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1,23例病灶为NET G2,11例病灶为NET G3或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所有病灶在常规灰阶超声检查时都表现为低回声实质团块。动脉期NET G1病灶以整体均匀增强为主(11/15,73.3%),NET G3/NEC以不均匀增强为主(8/11,72.7%;P0.05)。从增强程度来看,NET G1、NET G2、NET G3/NEC病灶在CEUS动脉期多数表现为高或等增强(93.3%、82.6%及72.7%);在CEUS静脉期,NET G1病灶以高增强或等增强为主(14/15,93.3%),而44.1%的NET G2和NET G3/NEC病灶呈低增强改变(P0.05)。CEUS延迟期,NET G1病灶以高增强或者等增强为主(13/15,86.7%),而67.6%(23/34)的NET G2和NET G3/NEC病灶呈低增强表现(P0.05)。结论:pNEN的CEUS表现与其病理学分级具有一定的关联。CEUS静脉期或延迟期始终呈整体均匀高增强或等增强的病灶提示为NET G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透明细胞型肝癌声像图、超声造影(CEUS)增强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614例肝占位性病变行CEUS,其中21例27个病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肝癌,详细记录其造影增强时间,分析灌注模式并与二维声像图、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7个癌灶中小于3cm者17个灶(63%),其中小于2cm者8个灶(30%),平均大小(3.42±2.47)cm。CEUS前二维声像图19个灶呈强回声或强弱不均回声,18灶无晕征,彩色超声检查14个灶未显示明显血供,诊断正确率为59%(16/27)。CEUS后诊断正确率达78%(21/27),其中20个病灶呈典型的"快进快出"表现,1个病灶呈"快进慢出";有6个病灶(22%)呈"慢进快出",未能作出明确诊断,其中5个病灶(83%)为≤3cm高分化癌。结论分析不同大小透明细胞癌二维声像图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显示不典型表现多见于高分化小肝癌,尚需结合穿刺活检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hep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HNEN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1例PHNE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例有肝病史,余均无肝病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阳性率为75%。11例患者的病理分型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6例(G1=1;G2=5),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5例。PHNENs中单发病灶5例(NET=4;NEC=1),多发6例(NET=2;NEC=4),其中4例为大灶旁伴子灶;7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NET=3;NEC=4),其中含囊变4例,出血2例,钙化1例;2例病灶含液-液平;病灶在MR扩散加权成像上均显示为受限的高信号(n=6)。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表现为实性显著强化,8例快进快出,其中4例行MR肝胆期扫描后均为低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肿瘤均呈富血供染色。结论 PHNENs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典型与非典型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常见的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2014年6月-2016年3月对205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307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诊断FNH的诊断效能,并着重总结不典型FNH病例CEUS增强特征。 结果: 205例307个病灶中共161例213个病灶获得病理诊断,其中31例确诊为FNH共34个病灶,CEUS诊断FNH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1.2%(31/34)、97.8%(175/179)、88.6%(31/35)、98.3%(175/178)及96.7%(206/213)。其中3个FNH病灶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的恶性病灶不典型增强特点。 结论:CEUS对FN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少数不典型增强病灶的诊断, 需结合肝炎背景、AFP及其它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表现,分析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个经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SHCC病灶(最长径<3 cm),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54个病灶呈整体弥漫性"快进快出"式增强特点;18个病灶造影剂消退缓慢,呈"快进慢出"式特点;8个病灶呈"慢进快出"式特点。灵敏度为97.4%(75/77),特异度为94.6%(70/74),准确率为93.8%(75/8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76个病灶血供为Ⅰ~Ⅱ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50±11.9)cm/s,阻力指数(RI)为0.70±0.10;4个病灶因位置深而血流显示不理想。灵敏度为91.7%(66/72),特异度为83.8%(57/68),准确率为77.5%(62/80)。两者均能较好反映原发性SHCC的血流灌注特征,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敏感地动态显示原发性SHCC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结论: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较敏感地预测原发性SHCC,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肝脏囊实性病变患者39个病灶(25个良性病灶,14个恶性病灶)的常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表现为:恶性病变100%(14/14)呈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退出呈低增强,延迟期退出更加明显.常规灰阶超声对恶性肝脏囊实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71.4%(10/14)、特异度为96.0%(24/25)、准确性为87.2%(34/39);超声造影对恶性肝脏囊实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100%(14/14)、特异度为92.0%(23/25)、准确性为94.9%(37/39).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有利于肝脏囊实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帮助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的增强表现及特点,以期提高FNH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纳入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脏FNH的患者,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EUS及CEMRI检查。对FNH病灶在CEUS和CEMRI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选取74例肝脏FNH患者的74个FNH病灶。CEUS动脉期所有FNH病灶均表现为快速高回声增强(100.0%),凭借CEUS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其中45.9%(34/74)的病灶呈泉涌状增强,21.6%(16/74)的病灶呈轮辐状增强。32.4%(24/74)的病灶中央发现未增强的瘢痕,另外在78.4%(58/74)病灶外周发现扭曲的滋养动脉。根据病灶在CEUS各时期的增强-消退的变化,33.8%(25/74)呈"快进慢出",59.5%(44/74)呈"快进同出",6.8%(5/74)呈"快进快出"。CEMRI显示所有FNH病灶动脉期均表现为相对肝实质的高增强(100.0%),根据病灶在CEMRI各时期的增强-消退的变化,50.0%(37/74)呈"快进慢出",39.2%(29/74)呈"快进同出",10.8%(8/74)呈"快进快出"。59.5%(44/74)的病灶在动脉期出现未增强的中央瘢痕,且在延迟期缓慢强化。29.7%(22/74)在病灶外周发现扭曲的滋养动脉。本组CEUS的诊断准确率达90.5%(67/74),CEMRI的诊断准确率达87.8%(65/74)(P0.05)。结论:FNH在CEUS和CEMRI两种影像学表现上均具有一定特征,CEUS能够动态实时地显示FNH的泉涌状增强及轮辐状增强,并可发现FNH的中央瘢痕及外周滋养动脉,CEMRI能够更完整地显示FNH病灶,对中央瘢痕更敏感。结合两种影像学方法各自的成像特性及共性,可提高FNH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鉴别神经内分泌来源转移性肝癌(NETLM)及非神经内分泌来源转移性肝癌(NNETL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0例NETLM及50例NNETLM患者CEUS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评价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及在动脉期(0~40s)、门脉期(40~120s)、延迟期(120s)各期的表现等。结果两组转移性肝癌病灶造影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NETLM的增强减退时间(44.73±22.70)s晚于NNETLM的减退时间(33.72±7.17)s(P0.05);两组转移性肝癌病灶动脉期的增强方式主要为环状增强和整体增强两种,其中NETLM表现为整体增强的比例(93.3%)明显高于NNETLM(56.0%)(P0.05);两组转移性肝癌病灶在门脉期增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与周围肝实质回声相比,分为轻度减退和明显减退两种;其中NETLM表现为轻度减退的比例(30.0%)明显高于NNETLM(4.0%)(P0.05)。结论 NETLM和NNETLM的CEUS表现有一定差异性,CEUS在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男23例,女8例,中位年龄63岁。临床Ⅰ型4例,病灶位于大弯侧3例,小弯侧1例;3例CT表现为息肉状中度强化小结节,漏诊1例;病理分级均为G1级;病灶最大径1.7~6.3 cm,平均1.1 cm。临床Ⅱ型2例,1例位于胃底呈息肉状,G1级;1例位于胃窦,CT表现为胃壁轻度增厚,G2级,伴肝转移。临床Ⅲ型25例,贲门胃底14例、胃体小弯侧4例、胃体大弯侧3例、胃窦4例;CT征象7例为胃壁局限性增厚,3例为胃壁局灶性肿块,15例为胃壁浸润性不规则增厚伴或不伴软组织肿块,其中6例表面合并溃疡;病灶最大径1.7~6.3 cm,平均4.5 cm;病灶密度均匀11例,不均匀14例;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6例、中度强化9例,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17例,其中强化峰值位于动脉期6例;25例均为G3级,局部淋巴结转移10例,肝脏转移4例,肝脏转移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4例,腹腔种植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不同临床及病理分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各有特征,临床及CT资料结合对术前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肝脏炎性假瘤(HIPT)属于一种良性局灶性炎性病变,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及特异度的检查手段,容易与肝脏恶性肿瘤混淆。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HIPT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HIP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就诊且病理确诊的HIPT超声造影资料,分析HIPT的回声、形态、边界、超声造影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程度及模式、增强形态等特征。结果 共纳入患者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9~74岁,病灶直径0.9~8.5 cm。超声造影显示80.0%(12/15)的病灶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的“快进快出”模式。增强形态方面,80.0%(12/15)病灶呈整体或周边增强、内部无坏死液化区,其中呈整体高增强、内部无坏死液化区60.0%(9/15)。仅20.0%(3/15)病灶内可见坏死液化区。13.3%(2/15)病灶周边肝实质动脉期早期略呈节段性一过性高增强。结论 HIPT增强模式多为“快进快出”,动脉期增强形态以整体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内部无坏死液化区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超声检出的pNETs声像图表现病灶内部多为实性结构(24/28),多呈低回声(24/28),回声多较均匀(19/28),边界多较清晰(19/28),形态较规则(20/28),血供多为0~Ⅰ级(22/28)。不同病理分级pNETs之间声像图比较,G1级与G3级两组之间仅在边界、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39);G1级与G2级两组之间仅在边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G2级与G3级两组之间仅在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pNETs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将有助于超声对pNE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影像表现。方法:2014年7月—2020年10月收集我院25例肝脏NET的影像图像,分析影像特征。结果:肝脏NET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慢出,G2期病灶大于3cm时中心多可见坏死,G3期均坏死明显。结论:肝NET有特异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小肾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小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3 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回声、边界、环状无回声及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肿瘤血管按主观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性肿块35个(周边有环状无回声10个),囊实性肿块10个;界清或尚清37个,边界欠清8个;肿瘤血管分级:0级5个,Ⅰ级6个,Ⅱ级14个,Ⅲ级14个,Ⅳ级6个.45个小肾癌超声造影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3.84±3.80)s,达峰时间为(19.49±4.73)s,消退时间(26.91±5.86)s.超声造影显示同步增强39个,缓慢增强6个;达峰时高回声14个,等回声22个,低回声9个;同步减退19个,快速减退19个,缓慢减退7个.超声造影后25个肿块内部显示部分不增强或"蜂窝状"增强,20个肿块显示假包膜.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了肿瘤血管、内部结构和假包膜的显示,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s)的超声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NF-PNETs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分级对照。结果 NF-PNETs发生于胰腺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1级肿瘤与G2、G3级肿瘤的大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G2级与G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不同分级NF-PNETs的形态、内部回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3),而边界、回声及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淋巴结转移及侵犯邻近组织血管均发生于G2、G3级NF-PNETs。结论超声检查显示的肿瘤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血管有助于NF-PNETs的术前分级判断。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增强时间,以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中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良性占位(血管瘤34例,局灶性增生结节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2例,肝腺瘤5例,肝脓肿8例),术前进行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肝血管瘤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及絮团状逐渐向心性增强方式,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表现为"轮辐状"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造影表现与周围肝组织基本一致;肝腺瘤显示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延迟相显示为高增强;肝脓肿造影后病灶内呈网格状增强,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融合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增强时间及强度,肝血管瘤呈慢进慢出低强度,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快进慢出高强度,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同步显影等强度,肝腺瘤呈快进慢出低强度,肝脓肿呈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示大多数肝良性占位病变的不同灌注特点,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定量检测病灶在造影过程中随时间不同增强强度的变化,有助于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T1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EUS增强模式、定量参数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pT1期CCRCC的CEUS图像及相关参数,观察不同分级肿瘤的CEUS增强模式、程度及增强的均匀性以及肿瘤周边环状高增强(PHR);通过时间-强度曲线软件得到定量数值,包括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并与病理Fuhrman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Fuhrman分级的CCRCC的PHR、△P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uhrmanⅠ级肿瘤中PHR检出率相对较高,△PI最低;Ⅳ级肿瘤PHR检出率相对较低,△PI最高.各级肿瘤增强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CEUS增强模式大多表现为"快进"(61/83,73.49%)、"快出"(34/83,40.96%)和"慢出"(37/83,44.58%),不同分级肿瘤造影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1期CCRCC的CEUS特点与Fuhrman分级有一定相关性;CEUS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结果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70个病灶,所有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低回声.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表现为等回声时间、表现为低回声时间分别为(14.50±3.82)s、(22.29±4.97)s、(30.38±7.97)s、(43.54±16.80)s.70个病灶中,42个(60.0%,42/70)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不规则环状增强,28个(40.0%,28/70)表现为整体增强;动脉期增强过程中,49个病灶(70.0%,49/70)表现为“树枝状”由周边向中央延伸的特征性的增强方式.超声造影增强达峰值时,51个病灶(72.9%,51/70)表现为不均匀增强,19个(27.1%,19/70)表现为均匀增强.21个病灶(30.0%,21/70)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病灶边界显示不清,超声造影病灶边界均清晰.所有病灶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低回声.56个病灶(80.0%,56/70)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状增强.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具有“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状增强等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恶性肝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 对31例共59个肝肿瘤病灶在超声造影后,观察肿瘤病灶在造影增强后各时相图像特点,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肿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并对造影前后及增强CT检测的病灶数目、大小及边界清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个肝细胞肝癌病灶中13个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2个表现为“同进快退”,另2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后经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型肝癌。36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分为少血供转移癌组21个,表现为动脉相呈低回声环形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多血管转移癌组15个,表现为动脉相呈完全高回声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6个肝血管瘤中5个表现为向心性环形持续缓慢充填,另一例直径9mm的小血管瘤表现为完全快速向心充填。肝血管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均长于肝细胞肝癌及转移性肝癌(P〈0.05)。造影后所测肿块直径大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所检出肿块数目多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造影前13个肿块边界显示不清晰,造影后显示清晰。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的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是一类起源于胃内不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增殖活性,分为G1级、G2级、G3级,G3级称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其又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Cell 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两个亚型[1]。本文报道了1例胃窦SCNEC,术前经过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加栓塞后肿瘤病灶明显缩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分析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对1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的198个病灶行CEUS扫查,以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诊断HCC的诊断效能,并着重总结误诊病例CEUS增强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排除未最后确诊的28例,104例共138个病灶得到病理及临床确诊,其中49例确诊为HCC共57个病灶,CEUS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1.23%(52/57)、90.12%(73/81)、86.67%(52/60)、93.59%(73/78)及90.58%(125/138)。55例确诊为非HCC共81个病灶,CEUS诊断为HCC的误诊率为9.88 %(8/81)。所有误诊病灶CEUS均表现为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结论 病灶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的CEUS特征不是HCC的特有表现,还需结合肝炎背景、肿瘤标记物、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穿刺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