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0例经临床或病理确诊局部未控难治性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门静脉癌栓2例),转移性肝癌13例,在CT导向下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125I粒子活度为0.6~0.8 m Ci,外周匹配剂量(MPD)100~140 Gy。粒子植入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采用经皮肝穿刺,利用单针或多针技术,平行于肿瘤/癌栓长轴方向,间隔0.5~1 cm逐一植入。采用m RECIST评估近期疗效。KaplanMeier法分析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 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 OS)。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100%。肿瘤直径1.5~12.0 cm(平均4.0 cm),共植入125I粒子1 748枚(平均每例植入44枚)。近期有效率37.5%(CR 8例,PR 7例),SD 37.5%(15例),疾病控制率(DCR)75%。m TTP 7.0个月(95%CI:4.524~9.476个月),m OS10个月(95%CI:6.901~13.099个月),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5%),粒子肝内游走2例(5%),肝区疼痛不适1例(2.5%),均无需特殊处理;1例(2.5%)术后3 h出现寒战高热,给予对症解热处理。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补救治疗难治性肝癌不仅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以提高对这种少见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SD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5例位于腮腺浅叶,8例位于腮腺深叶,3例跨腮腺深、浅两叶.肿瘤最大径1.3~6.5 cm,平均(3.1±0.4)cm,病灶呈边缘清晰、光整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5例;呈边缘不光整、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分叶状肿块11例,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12例(75%),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1例,等密度5例;病灶内见钙化者7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4例(87.5%),中度强化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0例.[结论]老年男性患者、腮腺深叶、侵袭性生长,沙砾样钙化、明显强化的肿块及伴有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时,结合临床病史要考虑腮腺导管癌的可能.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暂时闭塞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HVO)治疗原发性肝癌时5-FU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探讨肝TACE-THVO的适应证.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THVO术.其中巨块型肝癌5例,结节型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5例.肿瘤局限于肝右叶15例,跨叶或弥漫生长5例,肝动-静脉瘘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右静脉、肝静脉人下腔静脉口处、外周静脉5-FU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肝右静脉血浆5-FU平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部位的血药浓度,且持续时间长.肿瘤局限于肝右叶者肝右静脉药物高浓度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5 min,肿瘤跨叶或弥漫生长者为7min.肝癌不伴肝动-静脉瘘者平均持续时间为14min,有动-静脉瘘者为5min.结论肝TACE-THVO术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5-FU的血药浓度,延长5-FU的作用时间,增强其抗肿瘤疗效.它的最佳适应症是局限于一叶的肝肿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PCD)的能谱CT技术日渐成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PCD-CT较传统CT具有能量和物质识别优势,且能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和扫描剂量。因此,笔者重点对PCD-CT在人体各系统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CD-CT的临床发展提供参考,并对可能的应用情景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内临时滤器置入术的操作技术和临床意义.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证实的颈静脉和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例,在DSA机下实施上腔静脉内临时滤器置入术.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病因3例为中央静脉插管所致,3例为恶性肿瘤压迫侵犯.滤器置入经右侧股静脉途径,行上腔静脉造影后,经导丝引导将滤器释放系统...  相似文献   
7.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9例单发,1例单侧3个病灶.病灶位于浅叶者10个,2个病灶跨深浅两叶.病灶最大径均<3 cm,其中<1 cm者4个,1~2 cm者5个,>2 cm者3个.所有的病灶边界均清楚;病灶边缘光整者11个,不光整者1个.病灶内密度均匀者3个,其中2个见于<1 cm的病灶;病灶中央囊变者共9个,其中5个病灶囊变区>50%.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某些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参照乳腺屏-片系统摄影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对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28 kV条件下,对40 mm厚的有机玻璃进行自动曝光,以此所得曝光量(mAs)为基准,分10档分别采用±10 mAs的曝光量用CR进行曝光,选取LgM=2.0的曝光量作为基准,对CR的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校正。采用经校正后的CR自动曝光模式,分别采用26、28和30 kV对Fluke NA 18-220 乳腺模体进行摄影,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相同的kV和照射野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CR影像经后处理后请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 采用稍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作为CR自动曝光校正基准值,可实现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的校正,经校正后模体测试影像的评分均高于ACR的评分标准。结论 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可根据CR特点进行校正,经校正后的乳腺CR摄影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应用于临床既可明显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又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优质乳腺影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射线金属丝三维定位的61例(38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病变)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患者的DWI影像。对每个感兴趣区域提取6个直方图特征和16个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分类器,使用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采用ROC曲线评价分类器的性能。结果: 筛选获得的性能最佳的特征组合共包含6个特征,分别为直方图中的均值、方差、偏度、熵,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的0°方向对比度、45°方向相关性,其中,直方图中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熵在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由上述特征构建的分类器鉴别诊断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AUC达到0.76,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05%、84.21%、65.21%。结论: DWI的纹理特征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良恶性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诊断的准确性,直方图中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熵是极具潜力的影像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达20%~25%。尽管半数以上患者为无症状性肌瘤,但因肌瘤可引起子宫出血、盆腔压迫及疼痛症状,在美国它是子宫切除术最常见的指征,占经腹手术者的40.2%,占经阴道手术者的7.5%。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通过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较外科手术在降低创伤,维持子宫原有功能等方面显现出更大的优势。本文就子宫肌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