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患者男性,60岁。因癫痫发作于2003年3月1日就诊于外院。头部CT示右额颞占位性病变,拟行手术。3月13日出现胸闷、憋气,心电图提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持续加重。3月15日转入我院,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40次/min,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渐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欠清,导致起搏器电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7年"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在外院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圣犹达公司),起搏频率60次/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此后门诊定期随访。3月前起搏器程控提示临近电池耗竭,建议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1岁。因头部外伤后8d,突发左侧肢体偏瘫4d,于2007年12月4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既往体健。伤后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行头部CT未见异常(图1a),胸部CT示双侧肺挫伤,保守治疗后3d出院,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复查头部CT检查无异常(图1b)。伤后第4天,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于伤后第7天行头部CT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图1c),伤后第8天转入我院。体检:意识清楚,语速较慢。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略高,左侧巴宾斯基征(+),左侧躯体浅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伤后第11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见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边缘粗糙,颅内段双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81岁。因“呼吸困难,胸闷2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3次/分;动态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选择经静脉途径安置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术中经左侧股静脉放置临时起搏电极行临时保护性起搏;经右侧股静脉途径放置Micra AV于右室间隔部,测试起搏阈值0.25 V/0.24ms,感知9.8 mV,阻抗1 120Ω。术后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3岁。左利于,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5个月,加重4个月”,于2010年7月26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患者170d的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意识丧失,急送当地医院,头部CT检查,示左侧基底核出血破入脑室,约80ml。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因突发性失语伴右侧肢体运动障碍半小时人院。当时无头痛、呕吐、肢体抽搐及二便失禁。查体:BP130/80mmhg。嗜睡,运动性失语,心肺、双侧眼底未见异常。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Ⅱ级。右侧肌张力低下,肢体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征。急查心电图示正常范围,颅脑CT未见异常,出、凝血时间正常。考虑为脑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19岁。2010年4月9日因头痛、右侧上眼睑下垂,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伤时出现昏迷。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基底核区及右侧顶、枕叶内血肿。经治疗后清醒,诉头痛,右眼疼痛,左侧肢体乏力。经MRI检查,显示为右侧颈内动脉瘤,右侧基底核区、右侧顶枕叶软化灶(图1a)。遂转入我院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半年因头晕,ECG示间歇性心室起搏及感知异常,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心室电极双极环路轻微损坏,引起过感知,造成起搏抑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因脑手术后26d左侧肢体阵发性抽搐伴左侧偏瘫、语言障碍于1994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12月5日因病痛大发作伴右侧偏瘫,CT报告左颞额叶占位,宣城地区二院拟诊脑肿瘤给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脑型血吸虫病(病检号7046)。术后5d右侧偏瘫逐渐恢复,但第24d又出现癫痫大发作2次,第2次历时25h伴左侧偏瘫,语言障碍,复查CT左侧大脑半球血吸虫病肉芽肿病灶,白质区见大片低密度区,中线结构偏右移。右侧大脑半球未见异常。经治疗大发作停止,转入我院作病原治疗。体检T37℃,P82次/min,Bp14.5/10kPa,神清。头部左额有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50岁。因"言语混乱1周,加重伴右侧肢体不灵活2 d"于2013年6月3日收入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1周无诱因突发言语混乱,说话不合逻辑,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未给予治疗。入院前2 d患者突发不能言语,右上、下肢体不灵活,嗜睡;不伴头痛,呕吐,抽搐。再次行头部CT检查,示左颞叶低密度病灶,诊断为"脑梗死可能性大",并收入院。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入院体  相似文献   

11.
双束支传导阻滞与室性逸搏刘霞患者,男性,81岁。在外院中医科健康咨询时发现“脉律不齐”。常规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见图1,超声心动图见“左心室增大,二尖瓣轻度相对关闭不全”。患者有高血压史30年,治疗不规则,无黑蒙和晕厥史。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0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于1994年4月安装DDD心脏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良好。后因患者房室传导功能尚可,故程控改为AAI方式起搏。  相似文献   

13.
患女性,3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15年余,加重伴咯血1年,于2001年8月27日以“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入院。患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症状反复发作,在外院曾诊断为“肺炎”,经抗炎治疗症状能缓解。近1年来症状加重伴咯血。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9个月,症状无明显好转来我院治疗。查体:体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60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于1994年4月安装DDD心脏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良好。后因患者房室传导功能尚可,故程控改为AAI方式起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8岁。因头部外伤后一过性意识不清1h入院。5天前曾因头痛、头晕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图1A),予倍他乐克(25mg/次,3次/天)治疗。1h前因头晕伴眼前发黑从高处摔下头部着地后,意识丧失约30min。体检:BP15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图1B)P-P间期特征为逐渐缩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一个较长的P-P间期,如此周而复始,具有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对比图1A可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对植入起搏器的小儿患者 ,处理好随小儿生长而防止导线电极脱落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 ,我们在植入中采取一种新方法 ,介绍如下患儿男性 ,6岁半。瘦小 ,体重 18kg,因头晕、乏力半年 ,做心电图发现三度房室阻滞 ,在外院按心肌炎治疗住院 2个月无效 ,于 1999年 9月 14日 ,无任何诱因 ,突然晕厥伴四肢抽搐 ,持续数秒 ,10月 2日又发作 1次 ,即来我院检查治疗心电图示三度房室阻滞 ,其它检查正常。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伴阿 -斯综合征。由美敦力公司赞助“爱心工程”VVI起搏系统 1台。  患儿瘦小 ,取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后 ,插入 8F可撕裂…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5h”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80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图1)。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晕、黑嚎16年,再发加重1个月”于2009年11月5日人住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黑噱,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非生理性(VVI)永久起搏治疗(美国CPI公司,ASTROT6型),术后病情稳定。10年前(1999年4月)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半年因头晕,ECG示间歇性心室起搏及感知异常,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心室电极双极环路轻微损坏,引起过感知,造成起搏抑制。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9岁,因进食阻挡感2个月,临床确诊为“食管癌”,于2003年9月18日在外院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食管溃疡性小细胞未分化癌,累及贲门,区域淋巴0/3未见转移”。2003-09-31转入我院进行化疗,方案及化疗药物由外院提供。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胸部可见长约30cm手术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