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比较我院实施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前后分别收治的44例(对照组)和62例(试验组),经PICC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士PICC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过系统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后PICC置管成功情况和效果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大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液治疗24h以上的使用率以及科研组成员掌握两项技术的速度等。[结果]PICC组总置管成功率和1次置管成功率比CVC组高(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8%,CVC组28%(P<0.01);穿刺操作时间PICC组平均11±2.56min,CVC组平均32±3.28min(P<0.01);穿刺时疼痛度PICC组低于CV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穿刺简单易行,护士易于掌握,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不限制患者活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置管信息记录完善、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且能全程跟踪随访到的6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接受“短期速成培训班”学员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n=300),以接受“系统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班”学员置管的患者为观察组(n=310),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学员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学员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心律失常、导管相关血栓、静脉炎、穿刺点渗液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培训与管理能提高护士的PICC置管效果,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PICC置管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评价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方法从加强护士培训与安全意识教育,完善规章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评价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评价实施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012年度108名患者与2011年度对照组96名患者进行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PICC置管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患者留置PICC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操作规范与预防职业暴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2011年10月—2013年1月留置PICC导管、年龄32—90岁、病情危重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AIDS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通过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HIV职业安全与置管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预防职业暴露的操作技能,有效地减少了HIV职业暴露的机会。结论对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需要进行HIV职业安全与置管操作规范性的培训,以提高静脉穿刺安全防护意识与预防职业暴露的操作技能;为AIDS患者进行PICC置管操作,要实施标准预防,避免利器伤,防止发生HIV感染,杜绝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HIV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全院静脉治疗管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设计智慧PICC静脉治疗管理系统解决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方法:参考《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设计系统框架,提出系统主要流程。结果:建立智慧PICC静脉治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病人静脉治疗环节的信息化、一体化闭环管理,涵盖置管医嘱、同意书、置管前评估、PICC置管、PICC维护、PICC拔管等。结论:系统能够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临床病区在实际静脉治疗过程的护理操作,持续有效地监控和处理全院的带管情况和并发症,减少静脉治疗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保证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结果]611例病人,置管成功597例,失败14例,成功率为97.7%,置管成功后,行大剂量化疗,置管留置时间7-376 d,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和留置,甚至会给患者造成伤害[1].随着PICC置管的普及,置管后的维护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为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价值,保障导管留置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PICC的导管维护成为目前业内人士关注和探讨的最新课题[2].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与导管维护是否规范有着直接的关系.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2013年12月起实施PICC维护标准化管理,构建和优化PICC置管维护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加强培训和考核护士PICC置管维护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国外首次将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技术应用于临床,国内于1996年第一次将此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的静脉治疗[1]。PICC的应用解决了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新生儿的治疗与能量营养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2]。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危重儿和早产儿的救治已广泛使用此项技术。但是,PICC置管过程中和置管后,容易出现送管困难、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静脉炎、导管移位、断管等[3]。所以,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现代NICU中PICC置管重点关注的内容。现将我科自2013年2月-2014年9月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于之 《吉林医学》2013,(35):7550-7550
目的:探讨提高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带管回家进行自我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带管回家的患者进行在院指导,出院后每周电话回访,对下级卫生机构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102例患者中有9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置管、严格的在院指导、正确的健康宣教、下级卫生机构护士的培训导管维护用物的齐备是确保PICC置管患者带管回家进行自我维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经皮穿刺,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1]。PICC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上应用以来,以其携带方便、留置安全、痛苦性小,以及授权护士操作等优点,在静脉化疗、TPN、长期输液及危重患者中得到迅速推广[2]。随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由具有PICC置管资质的主管护师及以上护士对不具备置管资质护士进行一对一式培训考核、安排考核合格具有科室PICC护理资质的护士担任此类患儿的责护对降低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以前我科实行全科护士均可担任PICC患儿责护,采取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培训PICC维护,选取新生儿科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期间的118例PICC置管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9月起我科采用一对一培训模式培训PICC维护,通过考核护士获得科室PICC护理资质,担任PICC患儿的责任护士,选取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122例PICC置管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由对照组的14.41%降低到观察组的3.28%。两组非正常拔管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培训模式联合PICC置管患儿责任护士准入制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PICC非集中置管管理模式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首先成立置管管理小组,小组由经验丰富、具有良好评判性思维的置管核心成员组成,制定出置管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每一级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完善PICC置管及维护操作标准,做好各项操作的具体记录;落实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持续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温故而知新。结果通过PICC非集中置管管理模式的推进与应用,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能够与患者进行主动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置管、维护的规范化。结论 PICC非集中置管管理模式是提高置管质量的有效策略,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置管与维护达到规范化,提高置管日常使用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专业培训后的护士或医生操作,经上臂肘窝附近较大血管置入至上腔静脉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相比于其他静脉置管方法,PICC具有较低的感染率,且方便、安全[1]。据国外报道,单次置入PICC管道的使用时间可达两年,国内报道为396 d[2]。血液疾病患者因常需长期多疗程输注对静脉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血制品及高渗透  相似文献   

15.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因可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不易脱出、保留时间长等优点[1] ,临床广泛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和化疗用药等[2] .据报道,国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在2.6%-7.4%[3-4] .因此,做好PICC质量控制,是保证这项新技术临床使用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策略.我院在PICC推广过程中运用持续质量(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方法进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的方法[1]。PICC是近几年来在三级以上医院广泛开展的护理新技术,它为危重症病人抢救,肿瘤病人化疗和长期实施静脉治疗的病人提供了安全的给药途径。但置管病人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536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例记录是否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52例)和对照组(484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置管方式、穿刺静脉选择、留置时间等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70%(52/536),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4.66%),肿瘤内科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科室(3.36%)。单因素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指数、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穿刺静脉选择、置管分布、置管方式、静脉血栓史、PICC操作护士年资、院外导管护理方式均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合并糖尿病、穿刺静脉选择、置管方式、PICC操作护士年资、院外导管护理方式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合并糖尿病、头静脉置管、巴德塞丁格穿刺、护士操作经验缺乏、院外管理欠缺可能是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它具有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减少强刺激药物外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1],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我科作为长期从事肿瘤病人化疗的科室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对430例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其中乳腺癌占80例,肺癌95例,胃癌113例,肠癌100例,恶性淋巴瘤20例,阴茎癌2例.穿刺的部位包括经贵要静脉200例,正中静脉115例,头静脉113例,颈外静脉2例,年龄14~93岁,结果发生导管堵塞3例,脱落2例,感染3例,局部皮肤过敏5例,静脉炎10例,各项并发症远低于其它医院[2].结论 :严格掌握PICC置管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掌握正确的冲管方式、封管方法,规范固定穿刺点贴膜,加强护士规范操作的培训及对患者家属有效的安全宣教,可有效的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的患者,针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查阅资料,获得循证支持,再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对导管进行正确的应用和护理,以减轻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使护士改变以往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护理的习惯,养成经常查阅专业资料、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好习惯,有利于促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孙彩霞  杨金芝  徐莹  高天侠  施琳 《吉林医学》2012,(29):6417-6418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手术的特殊性,使得术后输液及化疗只有健侧肢体的血管可供选择[1]。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l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2],且置管时间长,但在PICC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静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