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会议征文     
此会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定于2003年9月在成都市举办。会议将重点讨论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征文内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如何选择改变病情的药物.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联合方案和疗程、生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滑膜切除、关节置换的指  相似文献   

2.
刘佳  高明利 《当代医学》2008,(17):154-155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入院与节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入院节气,作圆形统计分析,计算类风湿关节炎的入院节气高峰期.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的入院特点.结果 8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入院在节气上均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惊蛰至夏至为相对高入院节气.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入院在节气上的无特定的入院高峰期,一年四季均需积极预防并加强在相对高入院节气的预防,以降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入院与节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入院节气,作圆形统计分析,计算类风湿关节炎的入院节气高峰期.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的入院特点.结果 8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入院在节气上均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惊蛰至夏至为相对高入院节气.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入院在节气上的无特定的入院高峰期,一年四季均需积极预防并加强在相对高入院节气的预防,以降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治疗异同.对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医的三痹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若经两种以上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超过6个月,或联合靶向生物制剂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仍处于高疾病活动度的类风湿关节炎则定义为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并不少见,治疗极其棘手.本文回顾了1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或艾拉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手关节而导致手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运动疗法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手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们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手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且均伴有手部小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囊肥厚及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其中活动期患者44例、稳定期患者1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用于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科室收治的52例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按照标准方法服用药物,并及时观察临床关节肿胀压痛例数,类风湿因子及病情变化情况等,同时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液指标,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是现代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丁菊芳 《甘肃医药》2014,33(3):212-214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联合检测,了解这两种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确诊RA患者138例,无类风湿关节炎的门诊和住院患者58例,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免疫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比较两项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8.9%,RF的阳性率为和77.4%;将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率.结论:比浊法检测RF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CCP抗体灵敏度低而造成的漏诊以及RF特异性低而造成的误诊,使其测定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基因微阵列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技术,是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一个新型的强有力的工具,已经被成功运用到几种不同方式诱导的小鼠或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中.本文概述了目前基因微阵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瑜 《北京医学》2001,23(6):373-373
近10多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积极应用改变病程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医师较一致的观点.本文采用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6~ 2017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结果: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以及肿胀与压痛关节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药物单一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已取得较大进展,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针对性强、方法多等特点,确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熊志强  马健 《中医学报》2011,26(3):358-360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已取得较大进展,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针对性强、方法多等特点,确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风湿病学科在我国的更快发展,“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将于2012年8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会议的主题是“新进展、新挑战、新思维”。本届论坛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做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观察36例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4.4%.结论:以补气活血通络为治则,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手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临床疑诊类风湿关节炎但X线未发现确切异常的多关节痛患者(男性18人,女性82人),行手部MRI增强扫描.MRI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是腕关节、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对称性异常强化.随访直至确诊.其中4例患者失访.结果:随访平均802天后确诊,52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44例为非类风湿疾病.MRI正确诊断50例,6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与美国类风湿协会分类及诊断标准比较,MRI多检出14例类风湿患者.结论:将MRI作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可提高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出发,认为是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病.因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健脾和胃,调补后天之本;益气扶正固本;养血活血,强筋健骨相结合.结论祛痹汤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杨莉 《四川医学》2005,26(10):1176-117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关节滑膜,也可累及关节外的其他器官和系统.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30~50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与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的特点,现将近年来老年类风湿关节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雯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88-88,9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12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结果: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可使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