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N_1~N_2期NSCLC患者,其中2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121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根据N分期、原发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占清扫淋巴结总数的百分率)分别分组,分析术后放疗在各组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终点为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对于N_2期患者,术后放疗能改善总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大小均对术后放疗价值有明显影响.根据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直径将N_2期病例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第二组符合下列条件中一项:肿瘤直径>3 cm或淋巴结转移度>33%,第三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三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和未接受术后放疗的5年LRFS分别为55%和60%(χ~2=0.03,P=0.869),42%和50%(χ~2=0.31,P=0.547),62%和52%(χ~2=4.25,P=0.036);5年0s分别为22%和50%(χ~2=1.65,P=0.199),26%和22%(χ~2=0.13,P=0.786),42%和16%(χ~2=15.33,P=0.000).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影响NSCLC术后放疗疗效,对肿瘤直径>3 cm且淋巴结转移度>33%的N_2期NSCLC,加用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治 2 6 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病人 ,均为鳞癌。 72 8% (193例 )的病人始于术后 8周以内。照射野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吻合口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区。放疗剂量 4 5~ 5 5Gy。 94 %的病人放疗剂量为 5 0Gy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2 6 5例病人总的 1、2、3、4、5年生存率为 81 5 %、6 3 0 %、5 0 9%、4 6 1%、39 5 %。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较外侵阴性病人差 (P <0 0 1)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 5年生存率仍达 35 3%。淋巴结阳性病人预后极差 ,5年生存率仅 9% ,与淋巴结阴性的病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本组死亡 139例 ,其中血行转移 5 2例(肺转移 18例、肝转移 14例、骨转移 8例、其它 12例 )占 37 4 % ,纵隔食管瘤床复发 +纵隔淋巴结转移 2 9例占 2 0 9% ,腹腔淋巴结转移 16例占 11 5 %。结论 ①除淋巴结阳性病人外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 ,提高远期生存。②对淋巴结阳性病人 ,术后放疗疗效差。③无论肿瘤外侵情况如何 ,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均有价值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差。④放疗区域应包括肿瘤瘤床和淋巴引流区。⑤术后放疗剂量Dt5 0Gy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时,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照射存在争议。本研究分析用累及野照射食管癌的失败模式,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方法:再次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进行的一个食管癌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Ⅱ期前瞻性研究,统计这些病例的治疗失败模式。该研究包括43例初治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均采用了3D-CRT/IMRT治疗,累及野照射: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为食管原发灶和肿大淋巴结(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短径≥0.5 cm,纵膈淋巴结≥1 cm),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为GTV+食管原发病灶上下3 cm的正常食管,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为CTV外放1 cm。分割方法为每次1.5 Gy,每天2次,每周5 d,总放射剂量为60 Gy,共30 d,40次(单纯放疗)或57 Gy,共26 d,38次(同期放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7个月(11~4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3年生存率为38.4%。治疗失败的25例患者中,单纯照射野内失败9例;野内复发合并野外淋巴结或脏器转移3例;单纯照射野外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单纯照射野外远处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10例,第二原发肿瘤1例,死因不明1例。结论:3D-CRT/IMRT治疗食管癌时,采用累及野照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照射野内复发以及远处淋巴结和脏器转移,野外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并不高,并且累及野照射有较高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癌根治术联合辅助放疗后局部复发与放疗靶区剂量的关系,为辅助放疗提供靶区范围及处方剂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0年接受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的T_(1‐4)N_(0‐2)M_(0)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138例,分析其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局部复发部位与放射治疗靶区剂量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29.9个月,5年OS率为27.4%,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13.9个月,局部复发24例(17.4%),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0例(7.2%)。其中可评估局部复发与放疗靶区剂量关系的共19例:首次局部复发位于腹主动脉旁、腹腔干旁和肠系膜上动脉旁的各有8、5和4例。单纯在PTV野内复发8例,其放疗剂量均在45 Gy以上。PTV野内、野外均复发8例,其中在剂量线40~52 Gy者3例,20~47.5 Gy者2例,0.5~52.5 Gy者3例。PTV野外者3例,均在剂量线0~20 Gy。结论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联合放疗后局部复发率较低。少部分患者发生放射野内高剂量范围内复发以及区域内野外复发,需探索更合适的靶区剂量及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 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根据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的不同.结果 肺门淋巴结靶区39%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5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AGTV1(GTV常规-GTV病理)=32.64 cm3,AGTV2(GTV双时相-GTV病理)=22.57 cm3,后者比前者变化少(u=519.00,P=0.023).纵隔淋巴结靶区56%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6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ΔGTV1=22.85 cm3,ΔGTV2=20.95 cm3,后者与前者变化相似(u=397.50,P=0.616).结论 根据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NSCLC肺门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靶区更接近于根据病理结果勾画的靶区,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能更好地指导淋巴结累及野靶区的勾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ET/CT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肿瘤退缩对靶区周围危及器官治疗计划参数的影响.方法:分析在PET/CT定位下行根治性3D-CRT的NSCLC患者55例,根据PET/CT融合图像勾画初始肿瘤放疗靶区,给予根治剂量处方量60~66 Gy/30~33 f 制定3D-CRT计划;放疗20次40 Gy时根据肿瘤退缩情况重新CT定位勾画靶区,修改照射野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完成治疗.比较两次定位影像上GTV的体积VGTV(cm3)、PTV的体积VPTV(cm3) 差异;并对初始放疗计划和实际完成的计划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55例NSCLC患者中,除1例GTV体积增大(1.77cm3,4%)外,其余54例GTV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P=0.000).相应的,除1例PTV体积增大(17.13cm3,8%)外,其余54例PTV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5,P=0.000).两种计划参数VGTV、VPTV、VL20、VR20、SCM、MSD、MLD、MRD、MHD、E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2、0.031).结论:在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发生明显变化,而根据肿瘤退缩情况适时缩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可显著降低肺及脊髓的受照射剂量,为提高靶区剂量、优化放疗计划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比较恶性胶质瘤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7年5月在本院接受术后放疗的152例恶性胶质瘤患者。根据放疗方法分为常规放疗(85例)和三维适形放疗(67例)。常规放疗组全脑或者次全脑放疗36~40Gy后缩野,针对肿瘤床加量至56—60Gy;三维适形放疗采用CT/MRI融合法描画靶区,MRIT2加权FLAIR序列显示的高信号区即为可见肿瘤区,给予放射剂量60Gy,高信号区外放2cm即为临床靶区,给予放射剂量50-54Gy。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分割放射剂量均为2.0Gy/fx,1次/d,每周5次。分析放疗后的疗效,并比较失败模式。结果: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2.9%和31.9%(χ^2=1.01,P=0.31),2组放射性高颅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7.1%和31.3%(χ^2=3.95,P=0.04)。三维适形放疗组45例肿瘤复发均位于肿瘤区和临床靶区范围内。结论:恶性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降低了放射性高颅压的发生率。三维适形放疗的范围包括MRI T2 FLAIR序列显示的高信号区外放2cm的边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收集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脑转移住院患者 3 2例 ,采用放疗或放疗加化疗等综合性治疗 (颅内转移病灶采用全颅二侧野对穿照射 ,中线剂量 :3 0~ 40Gy/15~ 2 0次 ,后缩野追加肿瘤量 16~ 2 0Gy/8~ 10次 ,同时给EP、NP等方案化疗的综合方法治疗 )观察其疗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所有患者在顺利完成治疗后 ,平均存活期达 7个月。肺癌脑转移采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 ,可延长生存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27例据UICC 分期为T_1或T_2N_0M_0的早期女性乳癌于1960~1975年行局部切除加根治放疗的结果。手术切除乳癌肿块时包括很少的正常组织,经组织学证实为癌者即行根治性放疗。根治放疗范围包括乳房、同侧腋窝、锁骨上区和内乳淋巴结,使用220~240kVX 线,以对穿野照射,即前腋——锁骨上区联合野和腋后野。注意避免腋窝锁骨上区与乳房区的重复野。乳房切线照射野外至腋中线,内至胸骨正中线,倾向乳房10度,以治疗同侧内乳区。全程治疗5周,每周5次,并隔日照射淋巴结。每野每次300伦琴,一般每野13次,腋中线剂量达4000伦琴,内乳淋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结合治疗Ⅲ期肺鳞癌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对118例Ⅲ期肺鳞癌患者常规放射治疗40~50 Gy(平均44.6 Gy)后的残留病灶再行适形放疗.肿瘤边缘单次处方剂量平均为6.8 Gy,间隔1~2 d,总照射剂量平均为39.4 Gy.肿瘤靶体积(GTV)0.8~148.6 cm3,平均36.6 cm3;计划靶体积(PTV)3.6~213.5 cm3,平均51.4 cm3.结果近期CR率30.5%(36/118),PR率53.4%(63/118),NR率11.9%(14/118),PD率4.2%(5/118),总有效率(CR PR)83.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6%(81/118)、35.6%(31/87)和12.2%(6/49),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4%(109/118)、85.1%(74/87)和79.6%(39/49).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32例,Ⅲ级4例,Ⅳ级0例.晚期放射毒副反应:放射性食管损伤Ⅲ级1例,放射性肺损伤Ⅱ级1例.结论对Ⅲ期肺鳞癌常规放疗后再行适形放疗局部加量照射,患者可耐受,疗程短,可提高肿瘤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肿瘤DNA成份和增殖组分的分析可用以了解一系列实体瘤的预后,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意义不明,作者为此进行了本项研究.材料与方法从1977~1982年对手术切除的44例NSCLC患者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男19例,女25例.年龄39~82(平均62±11)岁.其中腺癌27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2例.T_1N_0M_032例(73%),T_2N_0M_013例(27%).全肺切除2例,肺叶切除38例,楔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PET-CT)定位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68例早期NSCLC(临床Ⅰa~Ⅱb期),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经PET-CT扫描,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5Gy~75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 PET-CT组的平均大体肿瘤靶体积(GTV)、计划治疗靶体积(PTV)均比普通CT组小(均P<0.05);PET-CT组患者左肺V20、右肺V20、心脏V40、食管V40、脊髓V40分别比普通CT组小(均P<0.05);近期疗效中,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组患者1、2级肺和气管的放射损伤发生率低于普通CT组(P<0.05);PET-CT组患者1、2、3、4、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普通CT组(均P<0.01);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结论 PET-CT定位可以优化早期NSCLC的放疗设野计划,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远处转移为主要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局限期(T_1N_1M_0、T_2N_1M_0、T_3N_1M_0、T_4任何NM_0;Ⅱ_b~Ⅲ期)食管鳞癌(OS-CC)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同步放疗的疗效、生存期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3-2008年间病理证实的46例OSCC患者应用奥沙利铂85 mf/m2第1、21、41天静脉滴注,希罗达850 mg/m~2第1~14、21~35天口服.第1周期化疗时2 Gy/次、5次/周放疗,靶区为可见肿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淋巴引流区,总剂量DT60~64 Gy.放疗期间行2周期化疗,结束后辅助2周期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率为33%(14例),部分缓解率为56%(24例),无变化率7%(3例),进展率5%(2例),有效率为88%.进食梗阻缓解率为90%,胸背部疼痛全部完全缓解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40%、34%,生存率分别为80%、45%、40%.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00%,≥3级为19%;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5%,≥3级为23%;血色素降低发生率为23%,≥3级为10%;手足综合症发生率为16%,≥3级为4%.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同步放射治疗OSCC可以耐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期,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自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对 118例Ⅲ期肺鳞癌常规放射治疗 40~ 5 0Gy(平均 44 6Gy)后的残留病灶再行适形放疗。肿瘤边缘单次处方剂量平均为 6 8Gy ,间隔 1~ 2d ,总照射剂量平均为 39 4Gy。肿瘤靶体积 (GTV) 0 8cm3~ 14 8 6cm3,平均 36 6cm3,计划靶体积 (PTV ) 3 6cm3~ 2 13 5cm3,平均 5 1 4cm3。近期肿瘤退缩率分别为CR30 5 % ( 36 118)、PR 5 3 4% ( 63 118)、NR 11 9% ( 14 118)和PD 4 2 % ( 5 118) ,总有效率 (CR +PR ) 83 9%。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68 6% ( 81 118)、35 6% ( 31 87)和 12 2 % ( 6 49)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92 4% ( 10 9 118)、85 1% ( 74 87)和79 6% ( 39 49)。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 2 7 1% ( 32 118) ,Ⅲ级 3 4% ( 4 118) ,Ⅳ级 0 ( 0 118)。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 16 1% ( 19 118) ,Ⅲ~Ⅳ级 0 ( 0 118)。骨髓抑制Ⅰ~Ⅱ级 9 3% ( 11 118) ,Ⅲ~Ⅳ级 0 ( 0 118)。晚期放射性食管反应Ⅲ级 1例 ,放射性肺损伤Ⅱ级 1例。结果说明 ,对Ⅲ期肺鳞癌常规放疗后再行适形放疗局部加量照射 ,患者可耐受 ,疗程短 ,提高肿瘤控制率 ,延长生存期 ,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558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M_0组),201例行乳房部分切除加放疗(L_x组)。所有病人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做病理学检查。年龄21~89岁,平均56岁。随访2~240个月,平均34个月。T_1期病人250例,T_2期病人543例。腋淋巴结受累:0个360例,1~3个217例,4个以上216例。手术方式包括改良根治术、乳腺部分切除术。放疗剂量4500cGy~5000cGy。L_x组T_1期病人占54%,M_0组T_1期病人占23%。M_0组中35%的病人淋巴结阴性(N_0),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3年1月至1985年12月收治鼻咽癌658例,其中490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后162例颈部淋巴结残留,现将影响生存的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127例,女35例,年龄15~70岁,平均45岁。全部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低分化鳞癌150例,余为其他类型。按长沙会议分期,T_1N_1~N_334例,T_2N_1~N_387例T_3N_1~N_337例,T_4N-24例。单侧肿大淋巴结84例,双侧78例。按最大直径计算,大小2cm~12cm,2cm~6cm116例,>6cm46例。淋巴结固定者143例。 治疗方法:89例γ线,37例γ线加β束,36例γ线加深部X线放疗。剂量多在6000cGy~7000cGy;极少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5例头颈部不能手术切除的有大块肿瘤和/或大块颈部转移的患者〈T_(3-4)或N_3〉,进行每日两次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如果这些患者进行每日一次放疗,其结果至多就是有轻度消退或暂时的生长抑制,亦即局部未能得到控制。全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鳞癌,以前未作过任何放射治疗或并用化疗。病人每日二次治疗,每周5天,共7~8周,二次治疗的间隔为四小时。每次肿瘤量为1.1 Gy,每日肿瘤量为2.2 Gy。而每日用一次治疗时,肿瘤量为1.75~2 Gy。每次均给予双侧野治疗。45 Gy后保护脊髓,60 Gy后进一步缩野。肿瘤总剂量为75 Gy,而每日一次治疗方案则为70 Gy。每周检查纪录肿瘤  相似文献   

18.
3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留肿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庆芳 《肿瘤》1993,13(1):29-29
本院1991年1月~6月共收治鼻咽癌患者140人,其中首次接受放疗并完成治疗者132人,放疗结束时肿瘤未全消退者31例,占23.5%(31/132),其中原发残留14人,颈部残留10人,原发及颈部同时残留7人。其中原发残留者T_2、T_3、T_4病例分别为9例、6例、6例。颈部残留者N_212例、N_35例(见表)。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644例Ⅰ、Ⅱ期(T_1N_0M_0,T_1N_1Mo)乳癌作了平均18.2年的随访,重点观察早期乳癌经乳房切除后可否长期生存,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对生存的影响及乳房切除后用或不用辅助治疗能否治愈。结果:23%死于复发,3%有复发病变(存活),74%无复发。复发与最初病变的大小有关。复发中的16%和死亡的25%均发生于第二个10年随访中。在第二个10年查见复发的比例与初诊时原发肿瘤的期别呈负相关。如按肿瘤大小作成层(Stratifed)分析,T_1N_0M_0肿瘤直径≤1cm者20年无复发,明显好于 T_1N_0M_0肿瘤直径1.1~2cm者(86%比69%)。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寻找预测因素。方法 2007—2011年间在我院治疗的256例未手术、Ⅲ期NSCLC患者。放疗采用受累野IMRT。放疗剂量50~70 Gy (中位值60 Gy),分割剂量2 Gy/次。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疗。采用NCI的CTCAE 3.0标准评估级别。以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作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男215例(84%)、女41例(16%)。诊断时平均年龄59.2岁。43例(16.7%)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时间距放疗开始时间为20~169 d (中位数64 d)。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肿瘤位置、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可疑相关(P=0.108、0.106、0.030、0.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平均剂量和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密切相关(P=0.048)。结论 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双肺平均剂量和DVH中低剂量区体积可以初步预测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